猿力部落:专属汽车人的技术交流与服务社区!

作者:猿大嘴(尾生常谈) 编辑:猿东东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最近,特斯拉老板马斯克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的一句话颇有深意,连上帝都觉得这老钱的算盘声,隔着九重天都听到了。

马斯克的原话是:中国车企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车企,如果欧美的汽车企业没有设立贸易壁垒的话,中国汽车企业早就击溃全球大部分的车企了。

省流版:无贸易壁垒,中国车企能干掉世界大部分车企。

看到马斯克这样说,估计很多人感动得一塌糊涂,总算有个明白的歪果仁了。但回想数年前他嘲笑比亚迪“比亚迪也能成为我的对手?”时的嘴脸,就让人觉得这歪果仁前倨后恭的样子实在大有可疑。

事实上,用一个朴素的常识来解释马斯克的行为就是——一切不过利益驱使罢了。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首先,中国是特斯拉起死回生的救命恩人,马斯克对中国“颇有好感”,这一点毋庸置疑。

众所周知,特斯拉能成为全球第一市值车企,转折点源于2018年与中国上海的那起“百亿豪赌”,数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步棋对双方来说,都走得高明至极。

彼时,也就是2018年,特斯拉正被“产能地狱”吞噬落入谷底,而美国车企不但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冷嘲热讽,前通用汽车副总裁鲍勃.卢茨就不无兴致地说,“我完全坚信特斯拉将破产”,其他美国车企也大都隔岸观火,等着看特斯拉的笑话。

反倒是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上海伸出了援手——用“独立控股、贷款支持、政策扶持”等国产车企都求而不得的前所未有的高级待遇,引进特斯拉,启动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待遇之高,别的不说,就单单“市场价一成价格拿地,185亿元贷款,年化利率低至3.9%”这一条就该让马斯克感恩戴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 |网络资料

事实上,上海也用“短短9个月搞定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中国效率证明了马斯克此次豪赌的大获成功。要知道,同类型的特斯拉欧洲工厂,前后经历了4年,才算投产。

孰是孰非,谁是救命稻草,哪个是特斯拉的摇钱树,一目了然。在这个过程中,马斯克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汽车产业链崛起的事实和恐怖实力,所以他说中国车企具有全球竞争力,是由衷之言,也有知遇之恩的好感成分。

第二点,中国已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特斯拉需要中国,需要中国市场,依赖中国市场,马斯克自己当然也知道,他在中国有巨大的生意要继续做,这样就不难理解他为何猛夸中国汽车了。

有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就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的建立,是个双赢局面。对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特斯拉的辐射作用很是明显,而上海市与特斯拉合作的要求——要求特斯拉实现100%的零部件国产化,这步棋走的也的确精妙。

虽然受限于部分核心芯片只能进口,导致特斯拉目前的国产化率只有95%,但是也足以让国内的一众新能源零部件厂商——宁德时代、旭升股份、拓普集团、三花智控、中科三环等成为了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逐渐成长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 |网络资料

这一点,极其关键!燃油车时代的国外汽车产业为什么这么强大,几乎不可战胜?问题的根本不是因为有大众、丰田、BBA这样的汽车品牌,而是因为燃油车时代的供应链几乎牢牢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因此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专利壁垒,如博世、爱信、电装、舍弗勒等供应链巨头,几乎决定了全球燃油车的发展方向和市场格局。而在新能源时代,轮到国内供应链企业当家做主了,因为在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供应链方面,中国是目前最完整、整体技术实力最强的,如今的话语权掌握在我们手中。

目前,要说中国已经形成了从上游锂矿等原材料采选,到动力电池制造,以及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芯片,再到整车制造方面的全要素、全环节领先,毫不为过。

正是在这个庞大、高效的产业链支持下,2022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更是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车企横扫全球市场”已然是事实。

对马斯克来说,承认这个事实,何乐而不为?更何况,中国市场仍然是特斯拉目前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2023年在华180多万的销量没有达到马斯克200万辆的目标,相比比亚迪300多万的销量也有一大段距离,但要知道其在美国本土的销量也不过才65万辆多一点。

显然,中国市场仍然是特斯拉的摇钱树。

第三点,特斯拉2024年开年表现不佳,需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你看——虽然我考试成绩不行,但是态度良好立场端正,该买特斯拉的还是来买特斯拉吧,不要让我这一年太难堪。

近日,理想一直捣鼓的新势力最新销量“周榜”数据显示,1月份前三周销量,问界、理想、深蓝等品牌霸榜,没有特斯拉的影子……即便在更权威的新能源车排行榜上,比亚迪、五菱、问界、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是特斯拉绕不开的拦路虎,特斯拉的销量仍然被甩开一截。

在各大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攻势下,特斯拉在华表现不复荣光,终于顶不住了,销量上节节败退。

价格上似乎也不能同日而语。去年9月份新款Model 3上市时,配置还极其简陋,但却卖到了26万+,彼时,特斯拉还是“不考虑国产车,只考虑洋品牌,然后又要买新能源车”人的不二之选。这可以理解,入华之时,特斯拉风头正盛,销量与比亚迪一时瑜亮,而今却跌到了前十级别。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产品力跟不上了。毕竟,FSD迟迟无法入华,“毛坯”内饰这些老问题也迟迟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光靠情怀苦撑,确实不是长远之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 |网络资料

马斯克自然清楚问题所在,他也知道,除了给Model 3入门版和长续航版分别降价1.55万和1.15万外,其他车型的降价或再次降价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效果不知如何,马斯克想起来要双管齐下——这时表表态度摆摆立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四点,马斯克的话,其实还有着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欧美日韩国家想要保住自己的汽车产业,就需要对中国品牌加大贸易壁垒,限制中国车在发达国家市场的销售。

因为,中国车企的新能源车真的可以做到,全球价格最低、性能最强、性价比完胜,并且好开还黑科技——连全球市值第一的特斯拉都不是对手,欧美的奔驰、宝马、大众、日本丰田本田等车企岂不是更如坐针毡?

可能,马斯克自己想想也后怕,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卷的市场,任何一个汽车品牌能够在中国汽车市场杀出重围,不断成长,那么它就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

而现在,这样的中国汽车品牌名单,可以开出长长的一大串!

马斯克此时内心OS:不要再仰着你们那高贵的头颅了啊喂,看看我这全球最大市值的车企都低头了,你们就不要再装了,这里虽然钱多,但人不傻!

一切,不过利益作祟。

所以,你要因此说马斯克是目前汽车领域比较清醒的歪果仁,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