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四川某地主即将遭受批判,危急时刻,他的一张借据竟惊动朱德。

革命时期,地主是许多贫农痛恨的存在。但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这些地主都被陆续地依法审判,承受了作恶的后果。

可四川某一位很特殊的大地主,他不仅没有遭受审判,甚至还因为一张借据惊动朱德元帅,最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可这位大地主又是谁呢?他和朱德元帅之间都发生过什么故事?那张借据究竟从何如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四川某处的大地主,名字叫做傅德辉。其实,他也是一位心怀革命信仰的人,并与朱德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事情的起因,还要从朱德身上说起。

朱德出生于1886年,自幼在四川某地的贫困农民家庭中长大。因为父母历经沧桑,在那个时代便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所以在朱德很小的时候,尽管家里条件很差,父母也都在供养他上学读书。这段学习生涯,可以说是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

朱德在6岁的时候,便先后在药铺私塾,以及丁家私塾进行读书。可是在那个年代,多数能在私塾就读的人,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这些富家子弟相对比,朱德的学习环境就要悲惨很多。因为他生活贫困,那些富家子弟,也经常会对其做出辱骂奚落的行为。

幸好私塾的教书先生非常有德行,他并没有严格制止这种欺负人的现象,反而是找到朱德,对其进行鼓励和规劝。

教书先生让朱德学会忍耐,不要争一时之短长。只要好好学习,坚持下去,一定会在未来有所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话语对朱德的影响很大,导致他在以后面临困难时,思想也会变得更加坚定顽强,绝不会轻易放弃。

只不过在生活的奔波下,朱德的学习生涯总是断断续续的,读书地点也先后换过几个。其中一位叫做席国珍的教书先生,更是朱德走上革命之路的导师。

席国珍为人正直,颇有风骨,文学涵养极高。除此之外,他的抗争思想也很明确,并对变法革新有着很深的理解。

而这些思想,都为朱德以后走上革命之路埋下伏笔。在老师的教导中,他也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5年,朱德在艰苦的生活中,终于完成相关的学业,成为一名知识底蕴极其丰富的青年。

这一时期,家里人很想让朱德参加科考,完成光宗耀祖的愿望。而他本人也不负所望,顺利通过相关考试,即将成为一名秀才。

然而,因为政府昏庸,国内局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朱德虽然通过多次考试,却因为朝政更改,没能成功参加后续的考试,与秀才失之交臂。

虽然做官的想法落空,但朱德却获得进入新式学堂学习的机会。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正式接触到革命思想。

在先进革命思想的熏陶下,朱德成长得非常快。他心中的理想逐渐明确,更认识到当时的社会中,读书并不是很好的出路。

朱德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又结交到很多革命同志,与他们一同踏入寻找救国方法的道路中。

那么,朱德又去了什么地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地主傅德辉大祸临头,可他收藏的一张借据,竟促使朱德出手相助。

1908年,朱德确定心中的革命思想后,便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云南军校参加考试。

可是在考试期间,朱德又遇到一些问题。他的成绩不错,却因为四川籍贯没有被录取。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他又将籍贯改成云南,成为一名基层士兵。

在经过许多波折后,朱德这才顺利进入军校,开始学习战场上的知识。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率军作战打下了基础。

1911年,朱德响应革命起义,并在战场上大放异彩,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

可就在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朱德在先进革命思想的熏陶下,又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很快将其付诸行动。

1922年,朱德前往德国进行留学,并结识许多革命好友,其中便有伟大的周总理,以及未来的其他革命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去这些人以外,朱德还有一位比较特殊的朋友。此人也是心怀革命思想,前去国外寻找救国之路的人,他就是傅德辉。

傅德辉的家庭经济非常雄厚,可是他性格良好,品德出众,从不会仗势欺人,也结交过很多好友。

在德国学习期间,朱德与傅德辉有同样的报国之志,但两人在发展方面上却有些差距。

简单来说,朱德想要走革命路线,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发展。而傅德辉则想通过工业科学手段,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路线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的友情。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未来的前景,以及当下世界格局的变化看法。

从前往德国的时间来看,傅德辉是要早上一些的。所以在生活之中,他对朱德也非常照顾,经常会想办法帮助朱德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

除此之外,两人还同属四川老乡,在话题上有着更多的交流。而傅德辉在众多留学生中,也是学习能力出众,外语比较优秀的人。

所以,傅德辉经常会帮助中国留学生,无论此人有没有钱,他都会用平等的态度与其沟通,人际关系也非常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傅德辉虽然心怀报国之志,却并没有频繁参加革命活动。只不过在暗中,他也做过不少的后勤支持。

而朱德元帅则不同,他在德国期间,便发动过对资本主义的抨击活动,甚至还遭到当地政府的抓捕。

经历许多波折后,朱德又被德国进行驱逐。而党组织在了解到相关的情况后,便准备安排朱德前往苏联,继续进行学习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傅德辉与朱德这两位好友,因为选择不同,便面临着分离发展的结果。

两人相识于德国,同为老乡,又怀揣着相同的报国理想。因此,他们的友谊也十分深厚。而此次一别,日后就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相对来说,朱德的前路更加艰难,而傅德辉的未来也并不轻松。只不过他远离战场,生命安全的保障要高一些。

不管怎么说,两人分开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朱德便与傅德辉进行了一次详谈,随后挥手告别,各自离去。

那么,傅德辉之后又经历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地主傅德辉被抓状况危险,紧急时刻,一张借据竟救了他的命。

朱德离开德国参加革命后,傅德辉继续完成着自己的学业,并累积起充足的工业生产经验。

等到在德国毕业后,傅德辉便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乡,准备通过经商的手段,促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可是,在那个混乱黑暗的时期,傅德辉的想法有些太过简单。他虽然凭借家中财产,成功开办了一些工厂。

但是有很多封建势力,都对傅德辉的发展十分不满。因此,他在各方的打压下举步维艰,只能苦苦坚持。

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傅德辉凭借自己的能力,还是将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然而,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剥削政策,最终将其逼上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傅德辉的工厂陆续关闭。为了能给工人们最后的保障,他变卖许多家财,都分给了那些穷苦工人们。

经过这些事情的打击后,傅德辉的经济情况已经一落千丈。虽然他的家中还是有些余财,但也远不能与之前相对比。

心灰意冷的傅德辉,便依靠家中的田地财产生活着。他观望着国内局势的变化,也为共产党的胜利感到高兴。然而,意外却再度发生。

1950年,四川地方的工作组,开始对各处地主的产业进行清算,并将其分给农民。而傅德辉因为家中尚有余财,也被贴上地主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工作人员搜查傅德辉家中时,突然找到很多的借据。在这个年代,地主的借据在调查清楚后,就要直接销毁,而这更是他们作恶的证据。

可当工作人员看见一张借据后,直接被吓得呆愣在地。因为借据上清楚写着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朱德。

最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以为这就是同名同姓。但出于严谨的工作态度考虑,他还是对傅德辉进行了询问调查。

而傅德辉的回答,更让工作人员感到困惑。因为这张借据上的朱德,就是远在北京的开国领袖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事发生后,相关人员立刻进行上报,最终联系到朱德元帅,并再度确认事情的来龙去脉。

朱德在听闻傅德辉的遭遇后,心中更是感慨万千。而这张借据,也确实是他本人写下的。

原来在德国留学期间,朱德奉命前往苏联,可手中却根本没有路费。于是,他便找到傅德辉,在详谈之时提出借钱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德辉非常支持朱德的革命理想,他当即拿出一百块大洋,准备无偿送给自己的这位好朋友。

朱德十分感动,两人在推脱之时,他还是强烈要求写下一张借据。而傅德辉虽然将其收下,但也只是当作留念,根本没有想过让朋友还钱。

而当时的傅德辉更想不到,这张看上去普通的结局,竟然会在未来改变他的晚年生活。

借据的事情搞清楚后,朱德亲自将傅德辉请到北京。在会面中,朱德说傅德辉是一个搞科学的人才,并邀请他出山为国家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德辉深受感动,便在朱德的安排下开始学习,最后又返回四川,从事化学类相关的工作,并逐渐得到重用和提拔。

晚年生活中,傅德辉终于完成自己少年时期的梦想,他一直在从事工业研究和教育的工作,并在1964年退休,1976年病故。

其实在傅德辉的人生中,曾借出去很多不想收回的钱,朱德元帅只是其中之一。而那张小小的借据,不仅成功改变傅德辉的人生,也是两人历史友谊的见证。

而傅德辉和朱德的友谊故事,也因为这张借据开始广为流传,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和称赞,最终记载于历史之中。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