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向苏州市人民政府致函,决定正式向《湿地公约》提名苏州参加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这标志着苏州距“国际湿地城市”仅剩一步之遥。

“国际湿地城市”是一张内容丰富、实在的优质“生态名片”,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苏州于2022年全面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去年顺利完成各项申报工作,高分通过国家林草局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评估,全面达到国际湿地城市的认证提名要求。在上海崇明,浙江杭州、温州,云南大理等全国9个提名城市中,苏州名列前茅,是江苏此次申报的唯一城市。

苏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作为著名的江南水乡,在自然湿地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拥有400多个湖泊、2万多条河流、158公里长江岸线、82公里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太湖绝大部分水面在苏州境内,全市湿地总面积497.96万亩,湿地率达到38.35%,内陆湖泊湿地面积占比全省第一、全国前茅。

苏州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和创新实践,十余年来,成功将湿地保护率提升至72%,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野生鸟类种数增加了100余种,有15块湿地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湿地生态质量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地区湿地保护的“苏州路径”。

在保护管理方面,苏州成立了全国地级市第一个独立建制湿地保护管理站,前瞻性地探索制定了全省首部湿地保护地方法规,率先实现了湿地红线与土地利用规划红线对接,率先构建了“天—空—地”三位一体湿地监管体系,率先实施了生态补偿政策,率先建立了太湖湿地国家定位观测站,率先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湿地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在生态修复方面,苏州率先设立了“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的考评体系;坚持科学修复,发布了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在科普宣教方面,苏州探索建立了湿地自然学校,开发了本地特色湿地自然教育学材,创新开展了“湿地公民科学家养成计划”,推进国际湿地城市示范自然学校建设,凝聚全社会保护湿地的共识。

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