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没头没尾的剧情想必大家稀里糊涂的都没有看明白,那就是孙嘉诚之死。

孙嘉诚死于年羹尧之手,这毋庸置疑,可是,不管是死之前,还是死之后,剧中都没有表明他死亡的具体原因。是因为不听年羹尧的话,还是违反了军令,亦或者年羹尧就是看他不爽,故意砍了他?

虽然剧中没有明说,但孙嘉诚之死,却成了压倒年羹尧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让百官震动,连曾经施恩过的李卫,都感到不可理解,并最终促使雍正帝痛下决心,罢免了年羹尧。

那么,孙嘉诚究竟在西北干了些啥,为什么会激怒年羹尧?而年羹尧明知杀了他会引发众怒,为什么依然要这样做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难怪孙嘉诚被年羹尧砍了,你看他在西北发现了啥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年羹尧驰骋官场若干年,虽然也有很多官员看不惯他的行为,背后没少说他坏话,但是第一个跳出来跟他作对的,就是孙嘉诚。

孙嘉诚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叫孙嘉淦,也是以直言进谏出了名,深受雍正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厚爱。跟剧中被年羹尧处死不同,人家是历经三朝而不倒,官至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在《清实录》中雍正帝甚至给了他这么一个评价:

“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在剧中,孙嘉诚也是以直言进谏著称,这也是他的立身之本!

孙嘉诚第一谏,以六品户部主事的身份,拉着顶头上司户部尚书阿灵阿,跑雍正帝面前打官司,直谏新朝铸币有问题。也正是通过这惊天动地的一谏,让他入了雍正帝的法眼,直接从六品升到了三品督察院监察御史。

孙嘉诚的第二谏,便是谏张廷璐的科场舞弊案,此举奠定了他成为清流领袖的基础。又由于他在关键时刻拉了张廷玉一把,替他写好了弹劾张廷璐的奏折,此举也预示着他正式走进权力高层,开始跟张廷玉等高官混在一起。

孙嘉诚的第三谏,便是谏年羹尧了,更是当着众臣的面列举了其三大罪状。后来,他更是带领着众清流一起在午门求雨,并获得成功,一时间成了京城内最有影响的大臣,开始跟年羹尧“平起平坐”了。

二、

不过,就像我们之前分析过的那样,年羹尧取得西北大捷后的这次回京,落入了雍正帝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给他精心设置的“陷阱”之中。

雍正帝即位以后的日子,说实在的,并不好过。虽然康熙帝给他留下了几位肱骨大臣,比如张廷玉,比如马齐,比如隆科多。但真正跟他掏心掏肺的几乎没有,就连跟他最亲近的老十三胤祥,连下棋都不敢赢他。甚至,大家明知道新朝铸币有问题,但一个个都假装不知道,不敢跟雍正帝言明。

再加上八爷党成员时不时就捣下乱,这也导致雍正帝干什么事都不顺利:

追缴府库欠款,出了个山西诺敏案;开个恩科取士,自己千防万防,还是搞出了个科场舞弊案;想着新朝新气象,铸造个新钱吧,这又被孙嘉诚蹦出来打脸:

“请问皇上,朝廷铸制新钱,是为了便利民间流通呢,还是为了粉饰太平?”

可以说,雍正帝接连干砸了这么多件事,对他的威信影响很大。人们开始怀疑他的执政能力,进而质疑其皇位的由来,也使得更多人围绕到老八胤禩身边。

所以,雍正帝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先是破格提拔了孙嘉诚,又不顾众臣反对保下了刘墨林,甚至在殿试时还给王文昭掌灯,总算是笼络了一批自己人。

但是,这些人的势力太弱,还远远达不到跟老八胤禩抗衡的地步,这就显示出年羹尧的重要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这也导致,年羹尧打了胜仗之后,雍正帝异常兴奋,不仅解了大清的忧患,还能打那些质疑他不会用人的人的脸。

这也是为什么年羹尧回京,雍正帝让老八胤禩率领百官等在德胜门,并在见到年羹尧的大军后,让百官跪迎的原因所在。他必须利用年羹尧压老八胤禩一头,不仅能出出心口的恶气,也能防止他们俩勾搭到一起。

更重要的是,这个百官跪迎的行为就是做给百官看的,告诉他们,只要聚拢在皇上身边,替皇上办事,好处大大的。

只可惜,雍正帝高估了百官的忍耐力,也低估了年羹尧的虚荣心!

就像孙嘉诚后来弹劾年羹尧的几大罪状一样,面对“百官跪迎”,年羹尧竟然连马都不下,选择了视而不见。

其实要换别人,面对此等场景,早就吓得下马还礼了,百官给他下跪,他还得给百官下跪,并直言:

“年某何德何能,能打赢这场仗,全赖当今圣上圣明,以及各位的鼎力相助。剿灭叛匪的功劳是大家的,你们这样做,真是折煞年某了,折煞年某了……”

随后把头直磕到地面上,雍正帝不发话,绝不能起来。

我想,若是年羹尧这样做了,恐怕那些百官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回头还得称赞年羹尧太过谦虚,都立了这么大一个战功,还不敢邀功呢。

可惜,年羹尧确实对百官跪迎选择了视而不见,若不是雍正帝亲自迎出来了,估计连马都不下。

四、

其实单就这么一件事,就已经激怒了孙嘉诚,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羹尧,随后在朝堂之上的表现更是加深了孙嘉诚要弹劾他的决心。

雍正帝让百官跪迎年羹尧,是为了长自己的志气,寒碜一下老八胤禩,同时对年羹尧也是一种“捧杀”。随后在朝堂之上,更是把戏做足,又是让年羹尧跟隆科多接亲,又是封一等公,赏黄马甲的,一下子就把年羹尧的期望值调到了天花板。

随后,昏了头的年羹尧,便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竟然掏出一份推举名单,让皇上大肆封赏这些将领。

雍正帝也聪明,自己若是发话的话,那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于是便把这份名单交到张廷玉手中,让他来安排封赏之事。却没想,张廷玉看完这么一大串名单后,明说目前没这么多空缺,不好安排。

结果话音刚落,年羹尧就歪着头,直接顶了一句:

“张中堂,他们可都是立了战功的人呐!”

张廷玉一时间僵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反而是雍正帝给解了围,说先把一等战功的赏了,后面的慢慢说。

正是由于雍正帝对年羹尧的封赏,没达到其预期,再加上自己举荐的人并未一次性赏完,年羹尧的脸色很难看。这才有了后面的“卸甲”事件,他估计也是晕了头,竟然想通过自己治军严格来“威胁”雍正帝:

“他们只知军令,不知皇上!”

五、

孙嘉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跳出来弹劾年羹尧,雍正帝真的生气了吗?

并没有!

相反,这个结果本就在其预料之中,他召年羹尧回京,还以最高规格接待,等的就是有人跳出来弹劾年羹尧。一方面希望年羹尧有所收敛,还能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则是平衡势力的需要了。

只不过雍正帝原本以为八爷党成员会首先跳出来,那就真如了他愿。可以趁此机会大做文章,让双方势力争个你死我活,他在背后当裁判,渔翁受益。可惜,老八胤禩他们并未上当,而是选择了冷眼旁观,果然就等到了孙嘉诚上折子。

一开始雍正帝是震怒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第一感觉是孙嘉诚被老八胤禩收编了。孙嘉诚可是雍正帝精心挑选出来的大臣,当初一口气让他连升三级,就是相中了他敢跟八爷党对着干,直指铸币弊端的行为。

所以,雍正帝才会一再询问下面的人,孙嘉诚上书弹劾年羹尧,是不是受老八胤禩指使的?

刘墨林也确实给力,连夜去查这件事,并汇报雍正帝:

“孙嘉诚上这个折子,纯粹是因看不惯年羹尧的所作所为,督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和六部的文官们,对年羹尧都不满,和八爷他们没有关系!”

听到这个回复,雍正帝撇了撇嘴,晃了一下脑袋,算是满意了。是啊,若是以孙嘉诚为代表的督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和六部文官都成了老八胤禩的人,那才要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

这时候,就显示出雍正帝的帝王之术了,他为什么要当众呵斥孙嘉诚,给众人感觉是不分青红皂白袒护年羹尧呢?

是啊,昨晚他还被年羹尧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跑到年秋月那里,一个劲让她“卸甲”呢。现在孙嘉诚蹦出来替他出气,他怎么过了一晚,全都忘了?

大家看过《大明王朝1566》没,那里面的嘉靖帝就是在维系几方势力平衡,孙嘉诚就有点类似海瑞了。只不过海瑞最后急眼了,直接跟嘉靖帝对着干了,孙嘉诚虽然也有这层意思在,拿上天惩罚来警告雍正帝,但君臣并未撕破脸。

一方面,孙嘉诚并非老八胤禩指使,证明清流还没被八爷党收买,雍正帝不至于过于担心。另一方面,年羹尧那边已经聚集了一大群官员,又是拍马屁,又是求保护的。甚至,有个叫汪家奇的,担心去河南当河道会被田文镜针对,年羹尧还大放厥词呢:

“没关系,你是我举荐的,他不敢把你怎么样!”

这样一来,朝廷内就形成了四股势力,一股是保皇派,张廷玉,老十三胤祥等;一股是八爷党,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等;还有就是年党了,以年羹尧为首,下面有黄伦啊,汪家奇等;最后便是清流派了,以孙嘉诚为首,后面跟着陆生楠,谢济世,还有刘墨林等文人。

关键是,这四派,除了保皇派外,其余三派谁也看不起谁,互相不对付。

七、

对于雍正帝来讲,自然想维持平衡,让他们互相牵制,相互制衡,都能有所顾虑,而自己坐镇指挥,运筹帷幄。

可是,此时的孙嘉诚跳出来弹劾年羹尧,雍正帝就不能不管,再加上年羹尧确实不像话,他也就想利用这次机会特意敲打敲打,也就有了孙嘉诚的求雨。

之前我们也分析过,雍正帝有老寒腿,不管是即位当晚,还是在军机处加班,都有敲打大腿的动作。当天,他引诱孙嘉诚去求雨,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如果年羹尧在孙嘉诚求雨的间隙,能跑过来求情,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那也就罢了。

如果年羹尧执迷不悟,居功自傲,继续这样飞扬跋扈的话。那孙嘉诚求下雨来后,也是对年羹尧,对年党的一个打击。雍正帝握住了这个代表上天旨意的把柄,也就具备随时冲年羹尧下手的机会,且不会被百官诟病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所以,他才会不断的看怀表,看看孙嘉诚跪了多长时间,年羹尧为什么还不来求情?

而且,为了让年羹尧确信孙嘉诚求不下雨来,雍正帝还特意派了钦天监大学士张弘去误导年羹尧。面对年羹尧询问当天到底会不会下雨时,张弘其实有点心虚的,一开始并没敢肯定回答,回答的是“恐怕”。在受到年羹尧的训斥之后,才擦了擦汗,眼神略带恍惚的说

“大将军,肯定不会下!”

八、

可是,这样一来,八爷党又在看笑话了,比如老十四胤禵就说了:

“老四想利用年羹尧的西北大捷来压我们八王党……我倒要看看,他怎么收拾这个残局?”

是啊,八爷党没说话,倒是那群文人跳出来说话了,偏偏上天也支持这群人,这下子,雍正帝该怎么处理呢?

就像后来弘历说的那样,此时的西北还不稳定,叛军的两个首领还在。若是此时拿下年羹尧,西北战事恐怕又会起来,得不偿失。如果年羹尧能吸取教训,有所收敛,那么,还是能继续保留的。

毕竟此时的雍正帝,并不希望清流派跟年羹尧直接开战,他们两派若斗个两败俱伤,岂不是八爷党坐收渔翁之利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弘历能说服那群清流别再弹劾了,张廷玉得说服孙嘉诚去西北,同时雍正帝也能说服年羹尧在西北收敛一些。

只可惜,前者的弘历和张廷玉办到了,后者的雍正帝特意请年羹尧吃火锅,提到的三个请求却全被驳了回来。好在他已经预料到会是这个结局,又赶上年羹尧想以缺人手为由,自己再物色点人选去西北时。

雍正帝大喜,来了一句:

“就这一点啊,咱们君臣算是想到一块去了,朕已经给你物色了一个理财的能手!”

谁呀?

孙嘉诚啊!

这家伙以前就是在户部任职的,算账能手,连新朝铸币老百姓亏了的事,他都能算的一清二楚。

九、

显然,孙嘉诚去西北协助的事,打了年羹尧一个措手不及,脸色别提多难看了。为此雍正帝也白了他好几眼,让他识趣点,跟孙嘉诚化干戈为玉帛。

同时,还特意强调,这个孙嘉诚啊,是户部第一理财能手,他要是去了西北,你的军务账目都能给理顺了。

事实上,年羹尧贪污军饷的事,雍正帝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别忘了,当初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时,可是掳走了大量金银财宝,一点都没上报哦。这次年羹尧任大将军,吃穿用度都超过当年康熙帝御驾亲征了,可想而知,他得贪污多少钱?

果然,这是年羹尧的麻筋儿,也是他最不想别人参与的地方,自然不想跟孙嘉诚和解。碍于雍正帝的情面,他只能使出自己的绝招了——军法:

“孙大人,到了西北,你的脾气要改一改,倘若违反了军令,年某是不讲情面的!”

年羹尧之所以说这句话,也不是随便一说的,这是对孙嘉诚的一种警告!

是啊,谁不知道年羹尧这人嗜杀成性,当年要派人去追刘八女时,邬思道就说了:

“得物色一个厉害的角色!”

结果,大家不约而同都想到了年羹尧,这恰恰证明这人就是以狠著称,毕竟在四川提督任上,才一年就剿除了匪患。

后来当上大将军以后,更是把这种狠体现的变本加厉,士兵的手说剁就剁,运粮官说砍就砍,一省巡抚说罢免就罢免,连雍正帝的女婿都没逃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

年羹尧的狠是出了名的,所以才会拿军法来要挟孙嘉诚,让他不要接下这个差事。

可惜,他碰到硬茬了,孙嘉诚可不是吃素的,你越这样说,他越跟你对着干:

“军令,孙某是不会犯的,脾气,也是改不了啦!只要按照朝廷的制度办事,年大将军又何必讲什么情面嘛?”

年羹尧等的就是这句话,既然你要按制度办事,嘿嘿,西北的制度就是我年某定的,好,你来吧,让你有去无回。

那么,到了西北的孙嘉诚,究竟因为何事被杀呢?

确实,雍正帝也想不通,才会上奏折问他为什么要杀孙嘉诚?清流们也不理解,一个个聚集在孙嘉诚灵堂上反问,为什么要杀大清的忠臣?连年羹尧身边的师爷也不理解,年大将军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为什么?

就是查账啊!

虽然在江苏时,雍正帝跟李卫说,孙嘉诚跟年羹尧在西北不对付,想推行新政也是举步维艰,好像是孙嘉诚因为推行新政被杀。其实不是啊,推行新政是整个朝廷定下的纲领,谁也不敢明着反对。即使是后来的清流派,也只能冲着田文镜发难,一个字都不敢说新政的不是。

而推行新政为了什么?

说好听点,是为了刷新吏治,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说难听点,不就是国库空虚,急需增加税收,增加收入吗?

孙嘉诚去西北的首要目的,就是查年羹尧的账,次要目的才是推行新政。后来雍正帝对年羹尧痛下杀心,也是因为听了张廷玉的这句话:

“皇上,现在在整顿吏治,而年羹尧仅贪污一项,就达四百六十万两之巨。”

这是什么概念?

当年黄河发大水,老四胤禛去查的账,户部就只有五十万两银子。他去追缴户部欠款,又是羞辱老状元,又是逼的老臣自杀,又是让皇子当街卖家当出丑的,到最后连三百万两都没追回来。

孙嘉诚穷光蛋一个,当初张廷玉上门时,他吃的就是萝卜丝白米饭,穷的连茶叶都没有。一下子查出这么多贪污的银两,对他的内心必然是震惊的,再加上他是个直人,必然当场就发飙了,毕竟他可是带着皇上的旨意来查账的。

所以,他的被杀,也就能说得通了。

那么,年羹尧苦苦经营西北若干年,跟蒙古王公们也有联姻。也早就预料到会被皇上卸磨杀驴的那一天,为什么会被一个小小的岳钟琪夺了位置,他难道没有防范吗?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下回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