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in doubt,don’t.”

“还是要相信”,是鲁豫新书的名字,也是贯穿她大半生的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相信,她在美国即将通缉伊拉克高官的前几周,在荷枪实弹的戒备下,成功采访到了时任伊拉克副总统的拉丹;

因为相信,她在约旦通过导游送出的一张纸条,成功让约旦国王站着接受了半小时的采访;

因为相信,她在奥克兰参加APEC峰会,直接将电话打到石广生部长下榻的酒店,获得了众媒体求之不得的独家采访权。

因为相信,1995年,她在美国西雅图看奥普拉的脱口秀,开始“白日做梦”,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像奥普拉那样与人发生巨大关联,向她感兴趣的所有人提问。

后来,她在凤凰卫视的全力支持下,创办了《鲁豫有约》,至今已有20个年头,访谈了上万人,成为行业内最长红的节目之一。

在相信的力量中,鲁豫成就了主持界的传奇,至今毁誉参半,可她仍不改本色,走在自己的道路上,真正做到了:将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的盛夏,鲁豫出生在上海的一栋筒子楼里。

那时,在国际广播电视台担任播音员的鲁豫父母未曾想过,女儿将在主持界屹立20余年不倒,占据中国主持界的重要一席。

鲁豫姓陈,因为父亲和母亲分别来自河南和山东,所以被潦草地冠上了两省的简称。

从三四岁开始,鲁豫便在祖父母的讲述下,背下了整部漫画童谣。

大人们十分惊诧,因为当时的鲁豫,大字不识一个。

(图3:鲁豫童年照)

3年后,鲁豫随工作变动的父母北上,在坐上赴北京的火车前,听说要与朝夕相处的祖父母别离,小小的鲁豫哭了整整一夜。

或许从那刻开始,鲁豫就发现,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匆匆忙忙,是留不住的,唯一可以把握的,只有跟人相处的瞬间。

同声翻译,是将重要的瞬间在两种语言中流畅转换的工作,所以,从小喜欢英语的鲁豫,曾想成为一个同声翻译或者一个英语老师。

13岁时,才刚懂几个英语单词和句式的鲁豫,就敢站在北京的英语角上,大胆地介绍自己。

英语成就了她,让她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每逢上课,英语老师总将希望寄托在鲁豫身上,用她的话说:“最难的问题,老师总交给我,如果连我都答不上来,老师可能就会大失所望,而我从来没让他失望过。”

上了初中后,鲁豫开始看大量文学作品,从张爱玲到三毛,她在书中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她了解了撒哈拉广阔的沙漠里,生活着三毛和荷西,他们活得那样艰苦,但三毛的文字中却全是幸福。

她开始明白,原来人生过得好不好,不在于人的处境,而在于人的心境,这让她从小就有了包容意识,也有了更开放去看待世界与周遭人的眼光。

(图4:鲁豫青年时期照片)

1991年,在英语和文学的加持下,鲁豫考上了北京广院外语院国际新闻系,那里俊男靓女云集,剪着齐刘海、波波头、身材微胖的鲁豫,显得那样不起眼。

初入大学的鲁豫,内向、不爱参加社团,好在有同在国际广播电台的朱雷相伴,让她有了心灵的港湾。

不久后,朱雷用一封“情书”向鲁豫表白,鲁豫答应了,二人开启了甜蜜校园恋。

然而,随着1991年的申奥英语大赛开展,23岁的鲁豫因在事业上的成就,逐渐与朱雷拉开了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鲁豫前夫朱雷)

那一年,鲁豫报名参加了英语大奖赛,比赛现场全是出身北外的“专业选手”。

面对这样的情况,鲁豫没有退缩,反而从内心升起一股自信与坦然:“我是弱势群体,输了也不丢人。”

结果,在一众以“I have a dream”开头的选手中,鲁豫凭借标准的口语和独特的开场白,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摘下比赛NO.1的桂冠。

回校后,鲁豫名声大噪,成了风云人物。

恰逢当时中国航空的《空中博览》来广院挑人,光环傍身的鲁豫,成为广院老师推荐的人选之一。

可《空中博览》节目组,却以鲁豫形象不佳为由,刷掉了她。

得知这个结果,从小过得顺风顺水的鲁豫,感受到了莫大的挫折。

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1米64的身高,120斤的体重,从头胖到脚,自尊心受到了极大打击。

此后,鲁豫开始控制饮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论文撰写与毕业答辩中。

鲁豫相信,只要着眼当下,努力耕耘,自己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不久后,央视的张晓海导演来广院挑人,与《空中博览》不同,张晓海只看大家的应变能力,于是出题:挑任何一个人采访。

鲁豫参加了这场面试,但她抽签的顺序比较靠后,已经连续面试了2小时的张晓海,对来面试的学生颇感不满,再加上疲倦,张晓海已经开始不耐烦。

他原本以为会一无所获。

这时,与一众美女帅哥不同,长相普通、身材微胖的鲁豫进入了他的视野。

只见她环顾四周,突然对着张晓海说:“我就采访您吧。”

(图7:央视导演张晓海)

张晓海默许,鲁豫先抛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央视的导演都爱留大胡子?您,赵安,张子扬。”

张晓海被这个问题直接给问清醒了,他目光炯炯地盯着鲁豫,还没想好如何回答,又听到鲁豫抛出第二个问题:“你们三个之间的竞争激烈吗?”

两个问题,让张晓海看到了鲁豫身上迸发的主持人之光。

鲁豫被央视选中了。

这一年初夏,鲁豫浑身打着哆嗦,站上了《艺苑风景线》的主持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鲁豫在《艺苑风景线》做主持人的样子)

那句“月亮圆了又缺,今年中秋,您准备怎么度过呢”流传至今,当时满脸青涩稚嫩的鲁豫,实在与现在知性从容的鲁豫,判若两人。

凭借扎实的主持功底,加上邻家妹妹般的亲和力,鲁豫受到了央视所有同事的喜爱,也被观众票选为当年“央视最受观众喜爱的十个主持人”之一。

鲁豫的主持生涯步入了正轨,可与朱雷的感情,却因聚少离多而逐渐变淡。

两人悄无声息地断了联系,此后9年,鲁豫的人生中再无朱雷的影子。

1995年,深知发展受限的鲁豫,果断辞掉了央视的工作,赴美留学。

当时她有年轻人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茫然。

孤身一人抵达美国,鲁豫来不及在异乡长吁短叹,挥霍时光。尽管,心中的底气那么微弱,但她仍相信自己的选择,积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在西雅图,她观摩了整个节目的制作流程,逛了无数商场,见识了无数品牌,认识了很多心胸开放、包容的年轻人。

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美国,鲁豫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世界上的人与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让人间变得多彩美好。

她变得更加宽容,也对与人发生联系,有了更广泛的兴趣。

有一天,鲁豫偶然看到了美国著名脱口秀演员奥普拉的节目,她被米黄色的节目现场和独具女性魅力的奥普拉深深吸引。

(图10:美国脱口秀演员奥普拉)

从那天起,鲁豫爱的甜食和水果,再也吸引不了她的注意力,只要没事,她就窝在家里,看奥拉普。

她开始做起了那个悠长且美好的“梦”:让无数嘉宾坐在我面前,接受我的拷问。

如果说,这个梦对当时的鲁豫来说,还遥不可及,那么如三毛荷西般炽烈唯美的爱情,却可以算是近在咫尺。

当时,鲁豫认识了一个做大型服装品牌中华区代理的外国人,他长相英俊,有着美国男人天生的热血和浪漫。

两人相恋一月后,迅速闪婚,婚后一直生活得甜蜜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