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曾几何时,一句“既然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让很多人再也不管做好事了,担心明明是在见义勇为,最终却成为被讹的对象。

这句话出自于06年的彭宇案,也是因这件事情的发酵,“碰瓷”一词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

更是有根据此案件改编的小品《扶不扶》被搬上了电视。

尽管已经十几年过去了,并且在后续还出现了“真相反转”这一情况,当时造成的舆论影响依旧很大,这也导致“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的声音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很多关于好人好事的新闻。

由此可见在很多人的心中还是埋藏着乐于助人的种子,愿意在自己看到了需要救助的事情时伸出双手。

王龙就是这样的一位救人英雄,他救出了一对落入到河中的母子,可自己却没因体力不支最终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随着王龙救人的事情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他的英雄举动感动了大众。

同时也有人表示,面对这样的英雄,他的家人有没有被安顿好?

一、王龙救人事件

王龙,山东省泰安宁阳县人,出生于1988年,今年才36岁。

作为家里的独子,备受父母的疼爱,他本人也很好学,2006年考上了青岛大学。

在大学里面王龙认真地学习,之后也顺利毕业。

毕业后他先是在其他地方工作了几年,2013年在青岛有了稳定的工作便定居于此,更是在2016年与相识相爱的妻子步入婚姻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两人孕育了一个爱的结晶,儿子今年才三四岁的。

王龙带着儿子在博山区池上镇西池村休闲山庄附近玩耍的时候,看到一旁的河边有一对母子误入了深水区。

由于当时的情况很紧急,所以王龙也没有多想,便直接就跳入水救人。

那位母亲距离河边是较近的,率先得到了救助。

这个时候落水孩子的父亲也赶到了现场,在王龙的帮助下将妻子给拉到了岸上。

而王龙并没有因为这位父亲的到来,就停止了救人的举动,依旧游到了落水孩子身边并将他给托举了起来。

而落实孩子的父亲也跳入水中接过孩子给送到岸边。

可在这个时候,意外又一次地发生了,因为救人而体力不支的王龙没有爬上岸,一下子就跌入到了深水区。

尽管现场有很多热心群众,博山区多部门、救援队也在接到群众电话后赶了过来,也还是没有救回王龙。

这一幕对于眼看着自己的丈夫(爸爸)明明是去救人,结果却再也回不来的妻子(儿子)而言,无疑是相当悲痛的。

王龙的妻子提及此事时,每一次都泣不成声。

不仅是王龙的妻子,对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王龙父母来说,他们也很难接受这样的打击,抱着儿子的照片泪流不止。

是啊,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谁能释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再被追加80万慰问金

“被救的人可千万不要是白眼狼,之前不感激被别人救的人太多了,好担心这次被救的一家人也一样。”

“英雄一路走好,可是你的父母老婆孩子该怎么办?”

在王龙救人事件的相关视频下方,有很多网友纷纷留言,也提出了自己对此事件的看法。

其中有很多人,想知道对于王龙的家人,被救的家庭以及政府会怎么做。

根据王龙的姑父表示,事发后他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就赶往到了淄博。

与被救孩子的父亲见面之后,对方也没有推卸过责任一直都很自责,表示会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进行补偿。

另外面对悲痛中的王龙亲人,被救孩子的父亲也有在一旁进行照顾。

他很感恩王龙的救命之恩,愿意代替王龙孝顺父母,并对王龙的孩子负责。

面对这样敢于承担责任没有逃避的被救者,王龙一家人的心情也稍微好了一些。

同时心性善良的他们还劝解这位被救孩子的父亲,让其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并且要好好地生活,才对得起王龙的牺牲。

而除了被救者愿意担责之外,作为事发地的市级政府,淄博市追授王龙市级“见义勇为模范”这一荣誉称号,并给予20万元的慰问金。

另外博山区也有追授王龙区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给予10万元慰问金。

当地的不少市民以及公益组织在听闻王龙家庭较为困难后,也募集了一些钱,想要为英雄的家庭减轻一些负担。

5月8日,王龙的追悼仪式在淄博举行,现场来了不少关注此事件的市民,与王龙的同学、好友一起,来送英雄最后一程。

8日下午,王龙的灵车返回老家泰安宁阳安葬,在这里宁阳县的干部群众,也自发也接英雄回家。

作为王龙老家的政府部门,经宁阳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追授王龙“新时代宁阳楷模”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可能是考虑到王龙的实际家庭情况,还在经研究后决定在原本发放的20万元慰问金基础上,再追加80万元慰问金。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表示会妥善安置王龙的父母妻儿,并且会将王龙的孩子抚养到18岁。

而王龙这位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的英雄的骨灰,则将被安葬到烈士陵园。

三、到底该不该救人

王龙救人的事件出来之后,有网友称这又是一个傻子:“救人是没错,但因为救人失去生命就太傻了,怎么没想想自己也是有家庭的。”

“真的是个傻子,救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失去了父亲,自己的妻子失去了丈夫,自己的父母失去了儿子,值得吗?”

“万一被救的人翻脸不认人怎么办?何必去充当好人。”

类似于这样的评论还有很多,其实也不只是王龙救人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之前的很多见义勇为事件中,救人者也被一些网友冠上了“傻子”的称号。

然而,就是有了这一个又一个的“傻子”,才能更进一步地让大众能感受到社会是有温暖的,人间是有真情的。

这样的人不是“傻”,而是心有大爱。

诚然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如果救人者能在救人的同时,自己也全身而退,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可往往世事难料,有能全身而退的,也会有如王龙一样失去宝贵生命的。

每当面对这样的情况,大众看到之后自然是感到心痛的,谁也不希望一位好人就此离开人世。

于是有关于“到底该不该救人”的话题,也经常会被讨论起来。

在这个话题上,有一个观点是大部分人所认同的,那就是要救人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要确保在救人环境当中,自己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话是这么说,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就拿王龙救人这件事情来看,王龙能敢跳入河中救人,除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之外,自然也跟他会游泳有关系,觉得自己有救人的能力。

可结果大家也已经看到了,王龙留下了他的大爱之心感动了大众,却没有留下自己的生命。

所以该不该救人,其实并没有标准的答案。

即便是面对一件大家都有能力做的失去,也会发生有人愿意冲在前面,有人会退缩向后的现象,端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因此,不要简单的用“傻子”一词,去形容愿意付出生命的英雄。

他人口中的“傻”,也许就是英雄心中一直的存在的大爱的信念,这是需要被尊重以及被理解的。

再放大一些格局来看,百年前的中国,如果没有一批又一批愿意站出来,不惜拿着与列强、与侵华日军相比,落后许多的武器装备,用甚至可能才八九岁的年龄拼命抗敌的英雄们。

那还有现在能安安稳稳生活,在网络上自喻聪明嘲讽英雄的这些人吗?

而且,见义勇为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西周便对“惩恶扬善”有道德与舆论上的支持。

到了先秦则有了相关的法律,“鸿渐于木,或直其寇,毂,无咎”,就是说击杀了盗贼,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此后的历朝历代,也有针对见义勇为这一行为颁布相关法律,并一步步地进行了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自宋朝以后,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还增加了物质激励方面的条款。

如今,融合过去数千年,不同朝代对见义勇为的法条表述,以及从西方引入的相关法律规则,现行的法律条文中对见义勇为有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结语

从古至今,一直都有那么一部分人不求回报,做着可能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并不值得自己付出生命代价的事情。

可也是有这一部分人的存在,用善行让人世间更加美好,才让灿烂至今的中华文明更具生命力。

所有在面对危难时,勇于站出来的每一位英雄都值得尊敬,也希望每一个被他人救助的人能真正地心存感激,并将善行继续传递下去。

而善行却并不是完全跟付出生命代价挂钩,给渴了的人一杯水,给饿了的人一碗饭,这也是善行之举,虽微小却也能打动人心。

#深度好文计划#参考资料:

《救人英雄王龙家属再被追加80万慰问金,政府将扶养其孩子至成年》 2024-05-10 娱妮啵啵

《千万网友含泪送别,父老乡亲村口列队迎接!救人英雄王龙返乡安葬》 半岛都市报 2024-05-08

《古代“见义勇为”的赏与罚:流血的英雄不流泪》 老曹讲史2022-06-27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