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江苏省将于5月15日进行省级储备药品价格谈判,这是该省第二次开启短缺药品价格谈判。去年4月,江苏省组织首次省级储备药品价格谈判,有16家企业的16种药品拟纳入储备范围。与储备药品的原采购价格相比,平均降幅8.2%,最高降幅达87.0%。既保障了临床供应,又进一步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布名单显示,此次谈判涉及华润双鹤、美罗药业、基石医药、南国药业等26家企业,企业仅限被授权人一人进入谈判现场,中标的品种将独占江苏公立医院市场。

我国对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问题历来重视,目前我国进行短缺药品常态储备的省份主要有江苏、浙江、广东等。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杨照副研究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同的药品,短缺的原因不同。部分是由于原料短缺而导致药品短缺,例如依赖血浆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部分药品用量不大,且临床需求波动性较强,企业生产积极性不足,例如地高辛口服液;也有部分药品原料或制剂生产企业结构单一,容易出现暂时性短缺。药品短缺集中体现在低价药、临床急救用药等特殊领域。

记者查询发现,今年江苏公布的储备药品清单中同样包含多款急救药品。根据江苏《关于开展省级储备药品采购工作的通知》,2024年江苏省拟储备短缺药品包括氯解磷定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抗蝮蛇毒血清等14种药品,相比去年,剔除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注射用糜蛋白酶、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并增加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以氯解磷定注射液为例,其主要用于多种农药解毒急救,也是国家战略储备药品。这一药品曾在多地公布的短缺急救药品清单中“现身”,曾有企业因垄断销售该药品原料药,导致原料药涨价26.09-52.17倍,被罚658.4万元。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社会与管理药学茅宁莹教授等人在《江苏省短缺药品储备政策效果评估研究》一文中指出,自2012年起,江苏省形成了多层级、多部门协同储备的工作机制,药品短缺信息通过县-市-省分层级上报,由省卫健委针对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和价格低廉的一类短缺药品遴选出一批品种形成《江苏省短缺药品目录》,之后按此目录开展省级-市级-医疗机构的分级储备。

“带量采购的核心就是‘以量换价’,尽管一些药物临床用量尚不能明确量化,但通过保证区域独占,能够一定程度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改善一部分药品短缺的情况,比如说由于药品用量不稳定或生产结构单一而导致的短缺问题。”杨照表示,此前在开展集采相关研究时发现,带量采购之后,不同治疗领域药品的政策实施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一政策,也应做好政策效果追踪,通过效果评价持续对政策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吴培,俞心怡,李军,等.江苏省短缺药品储备政策效果评估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2,36(03):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