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夏莫

01、卷首语

沃克森夏安纳说:“五十岁时,你开始厌倦世界;六十岁时,却是世界厌倦了你。”

人生就像是蜡烛,总有燃尽的一刻。

人老了,变得体弱多病,身边离不开人照顾。

很多人都有“养儿防老”这样的思想,但是真的缠绵病榻,会发现真正靠得住的人,往往是自己最不待见的儿媳。

人老了,儿媳和女儿谁更可靠,很多人都想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女儿,不一定靠得住

我邻居住着一位奶奶,她得了一场大病。切除了胆,手术后需要漫长的时间恢复。

她女儿家里开着超市,走不开,还要管孩子,还有公公婆婆要照顾,分身乏术。

当女儿的,每天能抽出空给她打个电话关心一下,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在床前尽孝。

隔壁的奶奶,被病痛折磨,希望女儿陪伴。

但是,她跟我说,她张不开这个口。她知道女儿也有难处,要多体谅她。

结果,后来一直是她的儿媳,给她伤口换药,照顾她吃喝,陪伴她走过最难熬的那些岁月。

以前,她总是跟儿媳闹脾气。此时才知道,儿媳才是晚年靠得住的人。

现在,她知道谁对她好,慢慢地信任儿媳,与儿媳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

婆媳并非是天敌,婆婆一开始也是从儿媳熬过来的。

她其实知道做儿媳有多么不容易,与儿媳争家庭地位,不过是想被善待,被重视。

若是,你能真心实意接纳儿媳,对儿媳好一些,晚年的生活,也能得到儿媳更多的照顾。

当你躺在床上需要被照顾时,此时你会成为孩子们的负担和压力。

女儿若已经出嫁,她未必有精力和时间专心照顾你。也许,真正陪伴在你身侧的人,是儿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不善待儿媳,婆婆也难被善待

爱默生说:“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无法割裂开的。因为结果孕育在原因之中,存在于手段之中,果实隐含在种子之中。”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有因必有果。

之前,在我们小区,听到一些女人的抱怨。

他们作为儿媳进门,婆婆不真心接纳,总想压儿媳一头。带着恶意与之相处,两个人之间的心结越来越大,彼此敌对。

后来,婆婆老了,她也不想照顾。

许多婆婆,到了晚年,自己不好过,其实是自己造成的。

你从未对儿媳好过,当你老了,需要人照顾,儿媳对你也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不会嘘寒问暖。

婆婆不曾善待儿媳,儿媳与你之间只有新仇旧恨,没有深厚的情意,她对你的照顾也会不情不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善待儿媳,其实,也是善待自己

到了晚年,儿子不可靠,真正可靠的是儿媳。

《乔家的儿女》中三丽的婆婆,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抱养的王一丁,一个是亲生的王一宁。

在她生病的时候,亲生儿子王一宁根本就没露面,一直说哥哥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王一丁工作忙,他得赚钱养家糊口。虽然孝顺,但是没有办法守在床前照顾母亲。

三丽心地善良,虽然婆婆待她非常不好,但是她爱王一丁,选择了善待老人。

之后,一直是她在照顾她,让她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能体面地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

婆婆也诚心给三丽道歉,后悔平时没有对他们小两口好一些,只有三丽是真心实意对她好。

婆婆和儿媳,其实是相处时间比较长的两个人,一起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起为这个家操心劳力。

婆婆对儿媳不好,到了晚年,自己的日子并不好过。

若是婆媳之间,少一些偏见,多一份理解,两个人之间便可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往后的岁月相互扶持,共同面对风雨。

聪明的人,懂得和儿媳保持良好的关系。两个人的感情越深,老去之后得到儿媳的照顾就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总结

作家刘迎轩说:“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也将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

作为婆婆,别总是把儿媳当外人,别用一种敌对的眼光看待对方。

可以尝试着找共同的话题,找相同的爱好,努力去适应彼此。

若是,婆媳之间能相处舒服,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家也会洋溢着更多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