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

毛主席接待来华访问的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时,曾这样表达自己对中印之间关系的看法。

但同时,毛主席也没有回避中印之间真实存在的分歧和争议:

“这种吵架同我们和杜勒斯(美国当时的国务卿)的吵架,性质是不同的”。

由此可见,毛主席非常希望中印之间是好朋友的关系,不愿意与印方发生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愿望虽好,但是印度却总喜欢无端挑衅。

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不断蚕食中国西藏南部的部分领土。到了1962年,尼赫鲁居然下令要把守卫中国领土的中国军队“清除掉”。

由于印度一直无底线地挑衅,最终导致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

那么,中印之间为何会爆发战争?战争爆发后,其他国家对此又持有怎样的反应?

历史原因,积怨已深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不仅盯着印度国土,趁机还把手伸到了中国的西藏地区。

1913年,威廉·亨利·麦克马洪通过召开希姆拉会议,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参会的中方代表,强烈反对英国在中国实施分裂。

麦克马洪为了达到侵略目的,私下与西藏分裂分子重新划定中印在西藏地区的边境线。

这条线就是非常有名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也为日后中印冲突埋下了伏笔。

美苏争霸时期,印度成了美苏两国希望拉拢的对象,谋求将来统治南亚。

尼赫鲁很清楚,印度惹不起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因此,在这一时期,印度在外交上提倡不结盟政策

不结盟只是尼赫鲁的权宜之计,他本人其实是非常反感共产主义的。

当时,印度国内的共产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甚至还与苏联保持联系。

因此,身为国大党成员的尼赫鲁,把共产主义当成是巨大的威胁,同时,也把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视为眼中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坚决维护领土主权

印度一直觊觎中国的西藏地区,西藏解放后,印度与西藏地区的叛国者达赖进行勾结。

到了60年代初,印度又继续频繁侵扰我边境地区,并先后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

1962年,9月下旬,印度军方直接越过东段“麦克马洪线”,向驻守在克节朗地区的中国边防部队发起军事挑衅。

次月初,印度又派出5600多名士兵越过边境线西段。

两天后,他们再次向中国军队发起大规模进攻。

印度不顾中方的谴责,同时也违背了周总理在1953年提出的中印外交坚守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欣喜若狂的尼赫鲁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妥,甚至还向全世界宣布,印度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军事力量对付中国,把中国军队“清除掉”。

鉴于印度这种态度,1962年10月18日,毛主席召开会议,会上确定了中方将进行自卫反击战。

根据当时的形势,中方制定了阶段性作战策略。

第一阶段自卫反击战,是从10月20日到10月28日。

中国政府考虑到,印度与中国一样,都经历过长期被殖民被侵略。中方深知民族独立来之不易,战争只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因此,当中方取得了东段克节朗地区的胜利后,曾于10月24日向印方发出中印停战协议书。

印度政府不仅拒绝与中方签署停战协议,反而决定举全国之力,与中方军队抗争。

到了11月中旬,印军参战兵力已经达到了3万多人。

既然印度如此好战,中方便选择奉陪到底,开始对印进行第二阶段的自卫反击战。

到了11月20日,我军在边境线西段清除了印军在班公洛地区的据点。

战后第二天,中国政府宣布中方部队将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中印战争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