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之后,陈毅、粟裕指挥其中的4支纵队在鲁中一带发起南麻战役,想要一举消灭胡琏的第11师。

经过四天四夜的血战,粟裕只差半天就能全歼胡琏的主力部队。然而就在此时,毛主席发来急电,命令粟裕:速速撤退!要快!

在撤退途中,不明就里的粟裕认为毛主席这是功亏一篑,于是询问原因。不料看完毛主席回复的电报后,才知道南麻战役背后隐藏的真相,并恍然大悟地说道:“还是主席高明啊!

那么,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要让粟裕撤退呢?南麻战役背后隐藏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想在南麻战役中来个瓮中捉鳖

1947年3月,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将全面进攻战术调整为重点进攻共产党的陕北和山东这两个区域。

5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经过四天血战,终于在孟良崮成功围歼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从而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地区重点进攻计划。

而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决心在山东战场上扳回一局,旋即将国民党当时的国防部参谋次长范汉杰调到山东负责指挥作战,并在莱芜到蒙阴的战线上集中了11个整编师的兵力,还下令驻守青岛、济南、潍坊的国军全力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国民党集中24万兵力向沂蒙山区再次发起进攻,妄图将位于鲁中一带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全部消灭。

与此同时,毛主席看到了解放战争转守为攻的战机。在晋冀鲁豫战场上,国军虽然可以倚仗黄河天险来阻挡解放军南下,但是跟陕北和山东比起来,这里的兵力很有限,防守比较薄弱,将其比喻成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是形象不过了。

于是毛主席下令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南渡黄河,转战鲁西南,然后挺进大别山,最后直插国军的心脏——南京。同时,毛主席还指示陈毅、粟裕将华东野战军分兵三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一路由陈毅、粟裕用来指挥正面作战和防御后方,另外两路则分别前往鲁南和泰安一带,策应途经鲁西南的刘邓大军。

1947年7月1日,华东野战军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在电报中提出的“兵分三路”指示,部署第1、4纵队挺进鲁南,第3、8、10纵队进驻鲁西,这两路作为外线。

剩下的第2、6、7、9纵队,外加一个特种兵纵队,留在鲁中作为内线。这便是华东野战军作战史上的“七月分兵”。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粟裕之所以如此排兵布阵,是因为他想让国军分成几路,并在解放军后面跟着跑。等时机一到,三路纵队相互策应,集中优势兵力,内外夹击,各个歼灭。

然而粟裕的设想很合理,但敌人未必就会轻易上当。因为粟裕这次碰上了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朱德称为“太行屏障”的范汉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范汉杰并没有按照粟裕的设想来部署作战,而是一边看着粟裕调兵遣将,一边琢磨着如何击破粟裕的这套内外线夹击的组合拳。

等到粟裕将我军部署基本完成后,范汉杰马上召集军中将领开会,将具体的作战部署安排了下去。

1947年7月初,胡琏指挥国军第11师步步为营,逐渐向南麻地区(今天的沂源县)一点一点地靠近。看到这个阵势,感到莫名其妙的陈毅赶忙问粟裕:“这是个什么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旁边的粟裕看着地图连连摇头。陈毅当时都惊呆了,竟然连“战神”粟裕都不知道范汉杰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紧接着,陈毅疑惑地说道:“这种布局像不像一只乌龟?脖子往前伸得很长,四只脚却都缩在龟壳里面。”

粟裕一听,深表认同,表示:范汉杰不摆龙门阵,却摆了一个乌龟阵。第11师孤军深入,其他部队要么在两侧慢悠悠地行军,要么落在大后方。粟裕心想:这该不会是胡琏立功心切,想要孤军深入吧?

就当胡琏于7月8日率军占领了南麻之时,粟裕一拍桌子,旋即决定吃掉胡琏的第11师,让这个在国军中被称为“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有命进得南麻,休想活着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粟裕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因为地处鲁中腹地的南麻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属于山地地形,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是如果粟裕指挥华野能够快速歼灭第11师,并在援军到来之前迅速撤离,那么像“孟良崮大捷”那样地胜利未必就不能重现。

不过话又说回来,万一南麻久攻不下,援军又及时赶来,到时候很可能会被敌人包了饺子!但粟裕坚定地认为:绝对不能错失眼前这个歼灭胡琏第11师的机会。于是,他跟陈毅连夜制定出了作战计划。

7月9日,陈毅、粟裕下令华野许世友、王必成率领第2、6、9纵队负责围攻南麻,成钧率领第7纵队负责阻击国民党赶来南麻的援军。当天上午,4支纵队集结完毕后,旋即向南麻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