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晚年回忆历史,对张闻天和王稼祥的做法,略有微词,十分佩服毛主席,由衷地说,还是毛主席高明,还是要由毛主席来领导红军。这是什么情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大元帅中,贺龙和徐向前认识毛主席最晚。1935年,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胜利会师,徐向前才见到毛主席。两个兄弟部队会师,本来是好事,却也有矛盾。

这个矛盾的根源来自于张国焘。张国焘是参加过中共一大的老党员,革命资历老,他当时是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人,手握重兵,野心很大,有严重的军阀作风。

张国焘曾经杀害了很多高级将领,比如曾中生,比如旷继勋,许继慎等等。他的做法让很多人不满。两大红军主力会师,张闻天和王稼祥一见面,就批评红四方面军。

说他们的路线不对,不该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如此等等。这话听得很刺耳。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和将领听了很不服,他们反问,你们正确,不也离开了中央苏区吗?为什么还这么狼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互相指责,互相埋怨很不好,应该更多地看到彼此的优点,而不是互相指责对方的缺点。张闻天当时是党的总负责,王稼祥也是中央领导人,他们都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可是缺乏实际斗争经验。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应该见面就批评,这样会闹不团结。毛主席是主张团结的。后来徐向前听彭老总说,毛主席说过,会师了,要讲团结,不要批评。

毛主席是对的。毕竟红军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的力量很强大。红军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败敌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红四方面军的实力确实比中央红军要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多的批评,容易激化矛盾。当务之急,是要共同北上,走完长征路,为革命找到一个落脚地。张闻天和王稼祥,这些理论家,书生气过重,缺乏实际斗争的经验,就是批评人,也要看时候。

徐向前说,还是毛主席高明。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毛主席始终重视革命队伍的团结。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即便是像王明,张国焘,还有凯丰等人,都反对过毛主席,毛主席还是尽量争取团结他们。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开展了批判张国焘错误的运动,批判得确实有点过火,很多红四方面军的将领有情绪,比如许世友就差点脱离革命队伍,他和洪学智等人一起被捕。

关键时刻,是毛主席救了许世友,也救了洪学智等人,让他们重新上战场,为革命立功。毛主席是英明的,如果当时杀掉许世友,弃用洪学智等人,一定会给革命造成不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