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民党军队进占延安后,胡宗南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往南挺进,采用了“重点机动防御”的方针,在战略上转为防守态势。具体作战部署是:

“将国民党整编第29军的两个师置于洛川、黄陵、宜川地区机动,整编第17师等部防守延安,整编第76师的第24旅主力防守宜川,并派一部分兵力驻守韩城和禹门口,控制黄河渡口。”

针对胡宗南的兵力部署,毛泽东主席专门制定了应对策略,命令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向延安、宜川一线出击,然后建立渭北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宗南

1948年2月24日,时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许光达来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的作战室,会见了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他问道:“彭总,有我们的任务吗?”

彭德怀点了点头,回答说:“有的,而且十分艰巨。”

面对即将开始的大反攻作战,西北野战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宜川城。

宜川距离延安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这里是陕西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彭德怀决定对宜川进行“围城打援”。

所谓的“围城打援”,就是用一部分兵力包围一个目标,诱使敌人的援军前来支援,然后在途中设下埋伏,打击敌人的增援部队,这也是解放军最擅长的打法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然而,这其中也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在彭德怀的眼里看来,宜川战役能否取得胜利必须要经过三关。

  • 第一关:佯装围攻宜川城,攻而不破,能否引诱敌人前来增援。
  • 第二关:三条增援路线,能否准确预判敌人走哪一条路。
  • 第三关:成功打击敌人的增援部队,然后攻破宜川城。

从战略上来讲,宜川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旦解放军将宜川围困起来,胡宗南一定会派出部队增援。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成为了宜川战役最重要的目标。

通过在西北地区长达一年的战斗经验,许光达细心地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西北野战军只要围攻重要的地方,胡宗南几乎都会派出刘戡带领国民党整编第29军前往救援”。也就是说,哪里有告急的电报传出,哪里就会出现刘戡的身影。

因此,许光达作出判断,一旦西北野战军包围宜川,作为胡宗南手下唯一的一支机动化部队,被派往宜川增援的肯定还是第29军,必须要消灭掉这股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光达

刘戡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早在1932年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时候,当时的他在国民党军队里担任旅长。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刘戡的右眼被流弹击中,并换上了一个假眼球,有“独眼将军”的称号。

宜川城的四周都是陡峭的高山,被蒋介石称之为“关中屏障”,并调派重兵严令防守。

城内的国民党守军利用山势的地形特点,修筑了大量的碉堡、交通战壕和机枪火力点。而且,从宜川的山上到山下,还设置有好几道铁丝网和堑壕,攻打宜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面对这种情况,许光达立即召集第三纵队第二旅的团以上干部召开作战会议,具体研究的内容就是“怎样攻打宜川”。

在作战会议上,许光达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了出来:“胡宗南不愿失去宜川,又怕丢兵,攻打宜川的目的是要把洛川的刘戡引出来,并且不能让宜川守军张汉初跑掉。这一仗从一开始就要猛攻猛打,迫使张汉初向胡宗南请求援助。等到胡宗南派出的援军一出动,就要打出一个怪名堂,援军急来就慢打,慢来就急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川战役

许光达的这个战术不可谓不高明,既不能在胡宗南派出援军之前就攻破宜川城,若是快速就把宜川拿下的话,胡宗南就不会再派出援军增援了。

作战计划制定好了,许光达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在哪里设下埋伏。因为西北野战军的兵力有限,主力部队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打击敌人,才更有获胜的把握。因此,首先就要预判好刘戡率领的国民党第29军增援宜川的行军路线,才是整个宜川战役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