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几个月,每一个跟我们发生深度接触的粉丝,几乎都会问出同一个问题:

上海楼市到底了吗?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有一个能让所有人满意的答案。

从大趋势上,我们认为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周期。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这个结论未必适用所有板块,所有场景。

客观来说,市场上从来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最底点是哪一天哪一时。

今天,我们不做预测,只客观分析一下趋势。

上海楼市是触底了,还是继续下跌?

01

所谓的到底,大部分人第一关注的维度一定是价格是不是还会继续下探。

从价格这个维度来看,到底什么价格可以视作一个底?

可以给大家一个比较好的参照标尺,就是看一下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年初的二手房成交价格。

如果是当年就关注楼市的老朋友,应该对当年的楼市周期也有了解。

当时上海市场刚因为调控从巅峰跌落不久,隔壁几个二线省会都已经发生倒挂了,上海新房还是十分难卖。

18年下半年开始,二手房成交量也基本跟现在差不多,一万套出头一些,成交均价更是连月下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图源网络)

到19年初,市场可谓冷到了谷底,即便是后面成交量起来了,均价也没有快速回升,持续在底部筑底。

从外部条件看,当时的上海楼市,既没有迎接20年的大放水,也没有倒挂等要素带来的非理性上涨和一大堆“热度型”投机者。

过去几年虽然多有波折,但是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水一直在放……

就算完全不考虑通胀也不对标理财收益,房价如果跌到当年的水平,其实完全就可以视作一个底了。

而反观如今的上海楼市,笋盘一抓一大把,跌到当年水平的房源可不止一套。

我们也盘点过很多板块,价格甚至跌回了七八年前的水平,对比之下已经算是超跌。

单从价格维度来说,当下很多板块的价格都已经跌到了底。

线上聊十次,不如线下见一次

线下聊一聊,快速解决你的购房疑惑

加推一场仅剩10个名额,快来锁定席位!!

02

如果有些朋友只看完了第一段,就直接听了我的意见去买房,那大概率是会买错的。

因为价格这东西受到很多要素影响,很容易把人骗住,不是说跌的多就有性价比。

马克思他老人家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告诉过我们: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影响因素就是供需关系。

在这个维度下,我们真正应该分析的其实应该是板块的价值:

所谓的性价比,是当下的价格表现和其价值之间的差额大小,不是说跌的多就有性价比。

同样是房价跌回七年前,高境淞南的老破小肯定就不值得买,联洋的仁恒河滨城就很划算,关键就是其价格和真实价值之间的差异不同。

在 一文中,环二老师就全网率先提出了真性下跌和假性下跌的概念。

真性下跌,是板块价值的永久性下降。

比如联洋没落的四大原因就是商业优势下滑、学区优势下滑、社区老化、地段优势下降。

这些要素影响下,联洋的地位肯定会稍有滑落,这点毋庸置疑。

不过这个是个非常长线的视角,价值下跌是个很慢的过程。

即便在今天,联洋仍是上海最优秀的板块之一,肯定不会带来联洋房价的崩盘。

联洋的暴跌本质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供需关系带来的影响:

客户被杨浦、闸北的新房大量的分流,短期供需失衡,只能通过降价卖房。

新房卖完之后,客户回流,联洋的价格还会回到其价值曲线附近,房价回升有望。

上海有两百多个板块,分化十分复杂

贵的地方太便宜,便宜的地方太贵

几乎每个板块我们都有详细评测文章

前滩、瑞虹等板块的评测请联系我领取!!

03

相反,对于高境淞南这样的近郊老破小,他的跌基本可以视作价值回归。

地缘产业一般,房屋品质一般,城市界面不占优势,同预算竞争不断放大,他不跌谁跌?

市区的老破小,近郊的一些动迁房片区,或者远郊类似淀山湖新城、罗泾这些地方的商品房来说,他们在楼市的占位都很类似。

这些地方本质吸纳的就是上海最刚需的那层购买力,但是自身都没有什么稀缺价值,大家拼的就是性价比。

早年城市化水平一般、人口大规模涌入的时代还好,房子跟不上供应,房子少需求大,这些房子还有一些所谓的稀缺性。

但是今天已经不是三十年前,造房子的速度快的飞起,远郊的土地一大把,房子本质是想建多少就能建出来多少。

唯一能带起飞这些土地价值的就是产业,但是很可惜产业也不再会遍地开花了,除非本身很牛的,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大部分的远郊片区,最终归宿其实就是安心的当一个远郊刚需居民区。

在这个缺人不缺地、尤其不缺远郊刚需土地的年代,这些主打刚需的房子,本质是没有任何稀缺性的,价格恐怕还有不少“折旧”的空间。

那这些房子什么时候才算到底呢?

其实很简单,就有一个很朴素的道理:

房价总要跌到那些为上海建设做出很大贡献的、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能够通过劳动性收入买的起的阶段吧?

他们毕竟也是城市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吗?

获取楼市最新楼市资讯

快速链接环线

做你买房路上的同行者

04

而跟刚需对应的豪宅,虽然市场很小,但是变数却很大。

这个市场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小。

有钱人的确可以做到一家买几套,但是很难做到买几十套,这个市场总量都是算的出来的。

随着市区豪宅的不断推出,注定会有一些板块被豪宅区所抛弃。

被抛弃的,价格不是简单的下跌,可能会出现非理性的崩塌:

面积本来就大,中产本来就用不上。

单价如果还太贵,那谁去买呢?

上海楼市不是没出现过豪宅变成老破大的先例。

再结合今天的豪宅区和中产社区之间明显的价格梯度,未来恐怕真的有部分社区房价崩的比今天还惨。

上海楼市涨幅排行榜

上海楼市买房白皮书

上海学q房资料、规划资料

扫码领取,独家制作

结语

站在更高层的视角来看,上海楼市其实早就到底了。

以前从来没人觉得上海会认房不认贷,也不会放开任何购买限制,在今天其实都逐渐变成了现实。

从这个维度来看,早在第一个zc出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个底了。

当然,上面看到的这个底跟我们心里的底未必那么相似。

至少今天,上海还有很多新房十分畅销,土地也并不愁卖。

即便是二手房也维持在一万套以上,依然是全国最健康。

买在高位的的确是有,但是急抛割肉的毕竟只是少数,不是普遍性事件;

按照正常的换房周期来说,七八年之后可能还赚的盆满钵满。

因此,上海恐怕也不会出现那些一次性引爆楼市的“工具”。

每半年出一个小工具拖住市场的成交,也足以拖个几年了。

其实,而我们需要等的,也许并不是那个政策。

而是等到这段艰难时期过去,新质生产力突破,房价注定会再次腾飞。

其实,人而悲观的时候,连想像美好都想不出来。

2018年,我和朋友去买老静安某顶豪项目时,开盘选房现场连三十号人都没有;

19年初,我去看翠湖四期时,中区275的户型二手房挂牌价不过4300万。

当时的楼市,也是一片哀鸿遍野。

谁又能想到,两三年后,二十万一平的豪宅都要靠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