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喜欢追星,愿意当偶像的粉丝,而古时封建统治者或者是酒足饭饱的地主阶级,闲来无事也喜欢“捧角”。

而在民族受苦受难之时,人们也“追星”,追的就是挽狂澜之即到扶大厦之将倾的人民军队,尤其是在战争年代,让人们最崇敬的当数建立过无数赫赫战功的元帅或是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现在大多数认为中国十大元帅中的贺龙元帅位列第五,但也有人认为贺龙元帅的功绩战功应该再往前排一些,会比较稳妥。

难道前四位元帅当真要为贺龙元帅“让位”吗?其中是否有一些隐情?

1955年评“元帅”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955年,国庆六周年的前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实施了首次的军衔制,并在中南海举办了盛况空前的授衔仪式,其中有10人授予了元帅之职,10人授予了大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肩上有了肩章,这不仅仅是表彰战斗英雄的荣誉,而更意味着是解放军日趋成熟,规范。

而其中军衔的制度正是军人等级的标志,有点类似于古代的爵位,一品大员或七品芝麻官之类的排序。

而之所以要等了正长时间才建立军衔制度,是因为我军在成立之初,由于多以游击作战的方式进行战斗,环境特殊,其首要目的就是抵御外敌,至于“军衔”,当时是无暇顾及。

虽然在1938年和1946年做过评定规划,但也很难实行,不仅仅当时环境比较艰苦,并且内忧外患频频爆发,这件事情就再一次被耽误了。

全国解放之后,军衔制度再次被提上了日程,但不想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又使其工作向后延续,直到1955年才最终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会说元帅不元帅的,当时的人们也未见的会有那么在乎,更何况我军不是一直有军、师、旅、团、营、连、排、小官兵的排列顺序吗?干麻还要推行军衔制。

其实这就是能力和军功的结合,必须得有军衔来予以标志。

的确,曾经我党也对军衔的等级制度加以抨击,要求废除军官职称,统一改为“指导员同志”。

虽然理想是美好的,但为了激励众多忘我牺牲的革命工作者,军队中不能没有等级制度,否则就没有办法实行统一的指挥调配。

当然军队的待遇也绝不能搞平均主义,首长的责任事关重要,指挥的千军万马,不可有半点闪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首长在生产生活方面也会有所照顾,因此才会配备警务员和公务员,让首长的工作更为顺畅。

而其中的差别,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延安时期我军的司令员和士兵待遇差别可以忽略不计,每月津贴,基层干部是3元,朱总司令才比基层多了2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了抗美援朝战争阶段,当时我军见到了美帝国主义的现代化战争水平和各个兵种的协同作战,其复杂性是闻所未闻的,所以我军迫切要求军队要实行军衔制。

这是现代化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有利于在军中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完善级别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如此,在1955年授衔之时,还是有很多人主动让贤,退出了军衔评级。

伟大领袖毛主席就不愿意接受军衔职称,虽然很多人推举毛主席为元帅,但被他多次拒绝。

不仅如此,毛主席甚至还劝不在军队任职的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也不要评元帅,而转到地方工作的李先念,谭振林等也不要再评大将军衔之类。

所以本着我党优良传统,评定了10位元帅和10个大将。

元帅作为我党我军,军事领域的最高领导人,其评选标准是非常严苛的,要看被授予者的职务和功绩,包括但不限于在红军、抗日、解放战争中同时担负的要职和领导人的人员才能被受为元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由于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方面军的组成不同,所以也要平均分配。

比如当时的红第二方面军,本身干部就非常的少,但也要在军中推举出元帅,毕竟一个当时的一个方面的军,一个元帅也评不上,多少有一些说不过去,但这绝非是所谓的“平均主义”。

所以贺龙元帅排名第五,是党中央经过详细调研考察其功绩,与其他人相比较等等一系列的安排才得出的第五名,其公正性是绝对可以保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果有人非要为贺龙元帅鸣不平,认为贺龙元帅应该在刘伯承之前,或者是排名在第三的林彪元帅之前,这就要从我党我军选10大元帅的前四名与贺龙元帅相比较才能得出的结论。

前四名元帅

排名第一的元帅,是朱德总司令。

当时在20年代至50年代前期,我党在党内召开大会之时,朱德的名字是与毛主席放在一起的,他象征着中国革命的红军军队的总司令。

我党一直安排朱德这样刚正的人员担任总司令是有原因的,是因为他有能拿得出来的、无以伦比的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是1886年四川生人,20岁就已经考取了高等师范,最后又跋山涉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在1922年又远赴欧洲,到德国学习战术战法,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1925年,朱德加入了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那里,他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回国以后如打不赢就上山”!

回国之后的朱德的确是这样做的,刚开始拉起了一只武装队伍进行北伐,并在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

之后在1928年,红军建立了第一个军队——红四军,朱德就是军长,是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指挥官,所以朱德总司令,元帅第一的位置是无可撼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名彭德怀,他是毛主席钦点的元帅,“谁敢横刀立马,为我彭大将军”,这是毛主席对彭老总的赞扬。

与毛主席老乡的彭德怀,小的时候家里是一贫如洗,挨过恶霸的欺负,为了生计当过煤工,但他的志向一直都是军人,所以很快他便加入了湘军,却因为路见不平杀了恶霸又逃离了湘军。

在机缘巧合之下,彭德怀秘密将入了我党,发动了湖南当地的农民武装起义,而这支部队被改名为红五军,彭德怀就是军长。

当时他率领着红五军一起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朱德等会合。

在1930年,彭德怀任红三军的总指挥,一举攻下了敌人重兵把守的长沙,是红军时期唯一一次占领省会城市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50年,我彭大将军坚决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鲜的主张,并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面对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彭德怀一直指挥在前线,挫败了美国侵略朝鲜的阴谋,他是人们心中的丰碑。

第三名是林彪,虽然他后期出现了一些错误,但他也是早期参加了南昌起义,从营长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并且参加了长征。

在解放战争中,林彪的作用至关重要,他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基本上林彪解放了大半个中国。

后期,他盲目的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导致后续出现了难以挽回的错误,但要综合历史来判定的话林彪排名第三。

第四名刘伯承也是与贺龙将军有顺序争议的元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元帅是1892年四川省人,早期也是重庆的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的,从司务长一步一步做起,在军阀部队中,刘伯承就已是川军的名将。

刘伯承在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发起了顺泸起义,担任了第15军军长。

在刘伯承的军旅生涯中,他不断学习,曾前往苏联进入高级步兵学校学习。

在1932年,刘伯承率军进入了江西瑞金,指挥我军强渡大渡河。

抗战开始,刘伯承又率部挺进了大别山,在大别山山区与日寇勇猛作战,发动了百团大战,屡屡创下歼灭日军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如此将帅,当然就成了日本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真组织了敢死队想要偷袭我八路军总部,刺杀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听闻此消息,满不在乎,说:“自打从军了,就已经做好准备!”

刘伯承继续与日军不断地周旋。

进入了解放战争,刘伯承元帅与邓小平一起挺进中原,决战淮海,而后又向大西南进军,在五大战区中打了最艰苦的战斗,所以刘伯承元帅的第四名也是不遑多让。

贺龙元帅的军旅生涯

贺龙元帅相较于前四元帅是否有资格将名次前进一步,就得从贺龙他的军旅生涯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元帅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军的武装斗争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当时南昌起义之时,他不是共产党员,却担任了总指挥,可谓是火线入党第一人。

他1896年出生于湖南,他家乡穷,但民风彪悍,贺龙虽然上过学,但与富家子弟发生冲突之后就辍学了。

到了1916年,贺龙当时就组织了21名半大小子手持的菜刀,占领了当地的盐局,拉起了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可谓是震惊湘西。

在1927年,毛主席在井冈山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改编,还用到了贺龙元帅曾经拿菜刀为百姓谋福利的事做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由此贺龙开始了北伐的道路。

贺龙从营长、团长,一路高升到了军长,他本可以享受着荣华富贵,过完这一生。

可是当时在1927年,国共分裂,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虽然蒋介石以江西省主席的职位诱惑贺龙,贺龙却不为所动,他一心向着共产党。

贺龙全家算是满门忠烈,都参加了共产党,他的大姐、二姐及妹妹都先后牺牲。

贺龙元帅全家八十多口人被杀光了,只剩下贺龙元帅一个人,这是一个坚强不屈的革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昌起义失败,党中央曾经想保护贺龙元帅到苏联学习,他却还是像要返回家乡重新拉队伍,最终他真的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也拉起了自己的红二军团。

之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开始了长征,贺龙元帅巧妙地指挥队伍与敌军进行周旋,最终到达了陕北。

贺龙元帅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他行军布阵犹如鬼魅,打游击战著称他,本人也是枪不离身。

他曾经在乌蒙山与敌人周旋数月,搞得敌人都不知道贺龙元帅到底要走哪条路,最终贺龙元帅指挥官兵直插云南,其行军迅速之快,令两股敌人合力追击都没有拦住他的去路。

毛主席见到贺龙元帅说:红二、六军团,10,000人走出来,开始长征,归来时还是10,000人,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抗战时期,贺龙元帅主要担负起了保卫陕甘宁根据地的重要使命。

解放战争中,贺龙元帅也指挥过绥远战役,最后统一了陕甘宁,并且为刘伯承元帅和邓小平同志进军大西北付出了所有,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

正因为贺龙元帅守护根据地,以及作为后方补给,到了战争的中后期,贺龙元帅直接参与战争,指挥部队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结语

我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元帅、将军们都是在战火中历经考验,大浪淘沙中才成为了我军的领军人物,但所有的元帅和将军们都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一个幸存者。

而正所谓“人事有兴替”,1955年的授衔仪式10大元帅,大多已年过50,他们在八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就相继了离开了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他们留给了我们宝贵的财富,他们身上有战功,有荣誉,更有着为全中国人民奉献一生的精神。

无论是10大元帅排名第几,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无所谓的话语。

虽然有排名,但他们的功绩却是中国建立之初独一无二的,少了谁都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