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知道云南有苍山洱海,有丽江古城,有玉龙雪山下的千年冰川,还有那风情万种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这些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但你是否知道,云南还有非常多值得考究的古建筑,它们在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

拥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传统建筑形式的白族庭院;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适应其生存条件的民居建筑土掌房;

堪称彝族建筑典范的穿斗式榫卯结构建筑;

彝族瓦房融合了汉族建筑特点,形成的“三叠水”屋檐形式;

从本土文化中汲取灵感的现代雕塑艺术建筑;

力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艺术馆,博物馆,经典民宿等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和我们一起探索那些历经千年的古村落、寺庙、古镇和经过改造、创新在闪闪发光的现代楼宇,究竟藏着多少建筑知识和有趣的文化故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天五夜

跨越大理、昆明、弥勒、泸西、建水五城

实地考察

大理6+古城、民宿项目

昆明4+现代建筑、改造项目

弥勒-泸西6+本土特色建筑、古村落

建水8+古建筑、民居

云南本土艺术家罗旭经典雕塑建筑作品探访

通过对“云南建筑”的探访

去了解“白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文化

去感受彩云之南的风土人情

专业学术领队全程随队讲解“建筑&文化”

全程无线耳机接收,不会漏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知识点

“疯”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打破社交圈

赠送疯人院周边产品,购买旅行保险

“ 行走项目示例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建筑设计:朱锫建筑事务所

露天广场与剧场“盒子”之间的探索

©金伟琦

©金伟琦

建筑轻柔漂浮的屋顶受到了当地自然的启发,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吸引着游客的来访。露天广场与剧场“盒子”之间探索了一种建筑与景观地形一体化的空间对话,在二者交接处形成了广场到半室外表演空间的自然转化。表演空间模糊了自身与自然的边界,使得表演者与观众间也没有了距离。屋顶如周围群山一般可以登上,之上开阔的风景正是这里“田野放歌”的人们经常体会到的自然辽阔。

02.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建筑设计:line+建筑事务所

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王策

© 王策

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是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中的一部分。在设计理念上,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充分体现了建筑与气候生态、自然环境、公共活动的融合。以“锚固与悬浮”回应建筑与土地的关系,对话环境;以“低技与低碳”回应地方性与当代建造的关系,创新经验;以“开放与包容”回应公共建筑与人的关系,构筑日常性的活动平台。同时,考虑到大理的自然环境和古朴村落的原生环境,设计师以最小程度介入的方式,通过地景建筑的设计,使驿站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03.葭蓬村驿站

建筑设计:赵扬建筑工作室

一条弧线的内与外

©陈颢

©陈颢

葭蓬村驿站位于洱海生态廊道的一处关键位置,其设计巧妙地结合了自然环境与公共活动需求。当接近葭蓬村时,驿站的建设巧妙地避开了密集的民房,转而面向一段开阔的岸线。驿站内部可能配备了各种便利设施,如休息座椅、观景平台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和观景空间。同时,驿站还可能设有展示区,介绍葭蓬村的历史文化以及洱海的生态保护知识,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04.“慢屋•揽清”民宿

建筑设计:IDO元象建筑

一个建筑师在大理的旅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存在建筑

©存在建筑

“慢屋•揽清”项目是IDO元象建筑(Init Design Office) 近几年在云南大理建设的两个设计型酒店之一,场地位于葭蓬村洱海畔,是一个基于原有农宅的改扩建项目(改造前300㎡,改造后1000㎡)。它拥有13间客房,每一间都结合不同的景观区位进行了差异化设计。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场地特征,使每一间客房都与周围环境建立关联,形成独特的主题和户型。

05.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

建筑设计:赵扬建筑工作室

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与融合

©雷坛坛,王鹏飞

©雷坛坛,王鹏飞

酒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与融合。庭院既是花园景观,也是通往客房和楼梯间的动线,使得整个空间既有深度又富有变化。茶室空间完全用玻璃来限定,使庭院中的空间深度得以展现,同时也为宾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品茗之地。酒店整体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屋顶以青瓦坡为主,与大理古城的规划要求相契合。

06.璞真扎染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白族扎染博物馆

©touch travel

©云岭青年非遗保护实践团

璞真扎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白族扎染博物馆,位于大理周城,一个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的地方。博物馆由白族民居建筑构成,包括“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典型白族建筑特色,以及“扎染源流”、“扎染世家”、“精品展示”、“繁花似锦”、“扎染体验馆”等几部分基本陈列。

07.凤阳邑村

白族聚居村落、滇藏茶马古道大理段重要部分

©小红书羊十七

凤阳邑村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历史上曾经以烧制砖瓦陶罐为主,被叫作“砖窑”,后来取“丹凤朝阳”之意,改名为“凤阳邑”。凤阳邑村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茶马古道遗址。这是一段长约1.9公里、宽约2米的古道,全部由石头铺成,是古代茶马贸易的重要通道。游客可以沿着古道漫步,感受古时商旅的气息,欣赏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此外,凤阳邑村还保留了许多清代建筑,如马家大院、杨氏宅院和阮家院等,这些建筑都具有典型的白族民居特色,是研究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08.沙溪古镇

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为主的古镇

©穷游Biu主-蜜游记

© 穷游Biu主-郭小yan

沙溪古镇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为主,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古树、古巷道、古寨门等,都保留着最古老的记忆。

01.山海美术馆

建筑设计:gad

自然、历史、文化、艺术完美融合的综合性空间

©杨光坤

©杨光坤

在建筑设计上,美术馆的主体引入了著名的“莫比乌斯环”结构,这一创新设计使得整个建筑仿佛一个循环往复的“无限”空间,为美术馆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深邃的艺术气息。同时,大量使用玻璃墙体的设计也使得室内与室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进一步拉近了参观者与自然环境的距离。

02.曾孝濂美术馆

建筑设计:筑象建筑设计

世博会既存建筑的改造

©王策

©王策

©王策

美术馆原为世博园原国际室外展区巴基斯坦园和越南园。旧园占地2510平方米,采用典型的伊斯兰园林的台地式对称布局。主要材料采用红砖和巴基斯坦原产的大理石,由当地工匠设计和建造。20多年过去,场地的建筑,水池喷泉,大理石壁龛一如当年,新增部分的结构基础避开原始的红砖地面和树木,生根在自然场地中。钢结构满足了快速建造的要求和对现有环境最小的干扰。最终的方案没有砍伐一棵树木,原有的巴基斯坦风格凉亭、碑文、大理石栏杆和壁龛、石头座凳都被完整地保留在了美术馆当中,成为美术馆的一部分。

03.云南博物馆-新馆

建筑设计:Rocco Design Architects

云南传统的“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WENMING CHU - Rocco Design Limited

新馆的建筑外形呈正方体,平面呈回字形,设计灵感来源于云南传统的“一颗印”式民居建筑。外墙采用简洁有力的现代建筑语言,塑造了错落有致的折面体和贯穿多层的长缝造型,喻意云南石林。此外,外墙铝质穿孔板肌理效果强调了雕塑般的造型,在昆明灿烂的阳光下呈现出多彩的动感魅力,充分展现了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独特地位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04.昆明工人文化宫

建筑设计: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

“外观纯粹、内部丰富”的人民宫殿

©建筑设计年鉴

©建筑设计年鉴

文化宫主体建筑分为三个独立的建筑物,分别是大剧院、博物馆和图书馆,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风格,但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整体的美感。尺度巨大的柱廊为建筑呈现出鲜明的外部特征,3 m进深,4 m开间,高24 m的片墙构成建筑通透的外围界面。其中一些片墙转动角度,暗示内部道路入口,为立面带来生动的光影变化,同时也起到遮阳作用。

05.土筑巢·罗旭美术馆

建筑设计:罗旭

隐藏在昆石公路旁的神秘城堡

©生活亦旅

罗旭的首个建筑作品“土著巢”为核心,大量使用红砖材料,与云南的红土地相呼应,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建筑的形态和布局灵感来源于自然和人体,曲线形的墙面围合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内部空间,给人一种迷宫般的探索感。

01.弥勒东风韵小镇

红土地里生长出的属于云南的原创建筑群

©景观周

小镇以“一轴一环三区”为布局,是集农垦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旅游于一体,独具弥勒独特气质和艺术创意的文化特色小镇。云南本土艺术家罗旭在围绕原址东风农场的长塘子建起了以砖为筒、以窗为镜,将声学、美学与力学集合于一体的一系列用本土红砖砌起来的艺术建筑。

万花筒艺术馆

罗旭

整个万花筒艺术馆建筑群的修建,没有使用一根钢筋,一颗钉子,全部用本地烧制的红砖砌成。它们和脚下土壤的颜色浑然一体,就像是从这片红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景观周

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

罗旭

罗旭最初计划是建一座较高的建筑,建到一半,发现它像天边起伏的半朵云彩,索性戛然而止,取名为“半朵云”。半朵云延续了罗旭的红砖建筑风格,建筑设计灵感源于枝繁叶茂的菩提树,以树根为基,树枝为柱撑起半朵云的一片穹顶。

©景观周

弥勒东风韵美憬阁精选酒店

罗旭

美憬阁艺术酒店又名“象罔酒店”,是罗旭“睡出来”的中国首个“雕塑主题”艺术气息的度假酒店,室内由CCD担纲设计,由红砖作为建筑皮肤,用弧形、圆形作建筑肌肉,依附地势层层叠叠了三层为建筑体块。

©景观周

农垦博物馆

罗旭

东风韵的前身是弥勒东风农场,艺术家用一座农垦博物馆沉淀农垦文化的时代记忆。博物馆毗邻“半朵云”,占地方正,馆内立面用稻草泥浆粉刷,用灰色作为主色调。

©景观周

东风韵艺术中心

line+

以去建筑化的艺术感语言在高坡上建造“红色石阵”,以钢结构为主体,外立面采用模拟石质的赤红色混凝土装饰幕墙,以自由质朴的形态消释外来建筑的体量感。借助基于地域性的当代工业建造技艺,回应自然与人工的碰撞下振奋人心的视觉冲击。

©王策

©王策

02.城子村

清,云南最具特色彝汉结合的独特古村落

©H,黄先森

城子村,是一座罕见的古村,也是云南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这里完好地保存了古老的彝族土掌房民居,城子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广西府第五代士官昂贵的府地所在,整个村子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土库房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全村1000多间土库房首尾相衔,左右毗连,将村户人家结为一体。此外,城子村还是彝族先民白勺部的聚居区,后来大批汉族群众迁入,形成了彝汉建筑风格的结合。

01.蚁工坊

建筑设计:罗旭

空心砖搭建而成的蚂蚁世界

©建水蚁工坊

©江收

©江收

蚁工坊的建筑独特而引人注目,是艺术家罗旭继昆明土著巢、弥勒东风韵之后的又一倾心力作。建筑以五孔空心砖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的堆砌和设计,形成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空间和形态。

02.团山民居

清-民国,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

©高鹿野

©阳光灿烂

团山民居建筑群形式多样,占地不等,规模不同,大小不一,但都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现出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这里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有15处,古建筑7处,包括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

03.建水古城

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建水古城文化底蕴深厚,融合了汉、彝、哈尼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水文化。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彝族、哈尼族的土掌房为主,青石板路、古井、寺庙等建筑和设施保存完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朝阳楼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占地面积2312平方米。它是建水古城的旅游地标,也是六个世纪以来滇南重镇留存的标志,被誉为祖国边陲古老文化的象征,融合了元朝和明朝的建筑特色。用48根巨大的木柱支撑,这些木柱分成六列阵势,每列各有8根,中间两列最粗大,直通三楼;其外两列木桩稍细,只通二楼;最外面两列柱围更小,仅支撑一楼屋檐。

©顺真

双龙桥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全长148米,桥高和桥宽均为8.6米,桥基高5.3米,为单孔桥,径跨达13.5米。两岸桥墩为石砌就,基石上叠放圆木作挑梁,纵横交错向中间延伸,这种设计有效地减少桥梁的承受力,保证了整座廊桥的稳固。桥上的对联“双涧水声神助力,龙潭映月佛为灯”更是从一个侧面表明廊桥已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美风情集

©飞扬2016

建水文庙

明-清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是云南省内继昆明、大理之后创建的第三所庙学。历经七百余年、五十余次增修扩建,格局保存完整。其基本遵循山东曲阜孔庙的格局,南北轴线纵深六进院落;占地114亩,规模在现存文庙中亦仅次于曲阜孔庙。

©空山幽竹

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地处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 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计有大小天井42个 。

©一米九奇遇记

©最美风情集

指林寺

元-清

指林寺坐落在城内西南隅,坐南面北,素称临安首寺。指林寺大殿为云南省尚存的元代建造、宋式做法的大型木结构建筑之冠,在国内也极为少见,许多古建筑专家给予了极高评价。

©阿诚的白日梦

云南

是一个不管去过多少次

都会给你新惊喜的地方

它的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这一次
我们换一个特别的视角

通过对“滇南建筑”的探访

去了解那里的文化

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建筑行走“云南”站

期待有你的参与

活动时间

2024年5月22日-5月26日

报名方式

费用及行程安排请添加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