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涨价了!

从2024年6月15日起,在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和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公布票价,上浮约20%。

根据《价格法》、《铁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铁路运输企业对高铁动车客票具有自主定价权,无需召开听证会。

为什么要涨价?

因为经营压力很大,不涨不行!

2019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根据《公司法》改组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当年实现总收入1.13万亿元,税后利润25.24亿元。

之后三年,由于口罩原因,国铁集团分别亏损了555亿、499亿和695亿,一共亏掉了1749亿。

2023年,国铁集团实现总收入1.25万亿,利润33.04亿元,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然后,33亿的净利润是建立在9.2万亿净资产和6.13亿元负债的基础之上,净资产市盈率只有千分之一。

只要某项成本(例如利息支出)稍稍增加,就很容易亏损。

假设国铁集团未来每年净利润达到50亿,需要35年才能弥补前三年的亏损。

这还没有考虑未来人口下降对客流量的影响,以及庞大的固定资产维护费用等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办?

只能涨价了!

不过,涨价也是一门学问,不是说你想涨价就能涨价,要看市场的接受度。

判断市场接受度的重要指标是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大,涨价后流失的客户比例要大于涨价幅度,涨价得不偿失。

需求价格弹性小,涨价后流失的客户比例要小于涨价幅度,企业总收入和利润都得到增加。

那么,高铁的需求弹性如何?

不同地区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经济发达地区需求弹性较小,不发达地区需求弹性较大。

而本次涨价的是四个路段都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平时客流量较大,甚至供不应求。涨价不但能够提高收入和利润,还有利于增加高铁供给,多开设相关车次。

怎么判断需求弹性呢?

一看绝对数额!

数额越小,弹性越小;数额越大,弹性也越大。

这很容易理解!

假设你月收入5000,房租从100涨到200,没什么影响;如果从1000涨到2000,就要考虑搬家,换一个更远或者更小的地方。

因为,房租支出已经影响你的吃饭、交通、穿衣等其他方面的刚性支出了。

二看竞争对手多不多,可替代性强不强!

1、普铁

高铁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普铁,都是自家人。

大家发现,近些年来,普铁班次越来越少了。

普铁是政府定价,快30年没涨价了;而高铁则是企业自主定价,更容易涨价。

因此,国铁集团有动机多开高铁班次,而少开普铁班次。

2、航空

航空的优势在于速度更快,但飞机场相对高铁站较远、值机时间长;而高铁有些班次夕发朝至,可以节约住宿费用。

因此,飞机在1200公里以上的里程具有较大的优势,高铁在800公里以下具有优势,800~1200公里就成为双方争夺客源的重点。

这次京广和京沪高铁都没有涨价,就是担心客户会流向航空。

3、长途汽车

相比高铁,长途汽车速度慢,票价也不便宜,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私家车。

最近几年,长途汽车逐渐式微,多家客运站被关停,早已无力与铁路竞争。

4、私家车

如果是家庭多人出行,私家车将节约不少费用,但安全性不如高铁。

特别是今年春节,湖北高速公路遭遇大范围冻雨,多人被困,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不过,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自驾出行始终是高铁最大的竞争对手。

因此,本次只是上浮了公布票价!

公布票价是指无折扣的全价票票价,而执行票价是实际发售的票价,不高于公布票价。

这就给了国铁集团很大的操作弹性:节假日期间客流爆满,就执行最高的公布票价,分流部分人员到其他交通方式;平时客流量不足,就打折,最低可以打5.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