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则关于吉祥航空拒载旅客的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概括一下,这位网友的父亲是肺癌三期患者且有高血压三级,独自一人准备从乌鲁木齐乘坐吉祥航空前往上海就医,吉祥航空地勤人员告知其父亲需要提供适宜乘机的三甲医院证明,最终其父未能乘机,换乘火车准备前往上海,次日,“其父亲在准备动身前往火车站的时候,因体力透支晕倒在酒店电梯口”经抢救无效身亡。(注,加粗部分为该网友向媒体叙述)

随后,该网友向民航局投诉并要求收到吉祥航空的四点回复,见上图。

我并不想过于理性的看待这起事件,毕竟他已与父亲天人相隔,哪怕我们也不去论证“前一日的拒载与后一日的晕倒”有没有直接联系,我们只感性与理性并济来看:吉祥航空到底能不能拒载。

网友在文章中多次提及“违规”二字,但规定到底是怎么写的呢?打开吉祥航空官网,拉到最下面可以看到“运输总条件”——运输总条件通常是指航空公司的运输条款和条件,这是乘客购买机票时必须同意的规定——每家航空公司的官网下都有、也必须得有。

吉祥航空的总条件里第11条是“拒绝运输和限制运输”,在这里详细写明了所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其中第11.1.15条:患有以下疾病的旅客,除为了挽救生命,经吉祥航空进行特别安排者外,吉祥航空有权拒绝运输,其中就包括了:各种原因所致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或患有其他医学上认为不适宜乘机的疾病者

回到民航局官网,对于特殊需求旅客第四条中也有提及:

客舱内的气压变化可能会对部分伤病旅客造成一定影响或不适,为了确保航空运输安全及旅客自身的乘机安全,航空公司根据运输总条件或经评估后,对不宜乘机的伤病旅客有权拒绝运输

上面这段话,请一定看到“为了旅客自身的乘机安全”这几个字,我觉得旅客应该客观看待所有航司运输总条件里的限制条款,特别是“拒绝运输”这一类。

航司之所以拒绝运输,是因为他无法保证在航程中旅客的安全,既然无法保证,那让旅客上飞机就是对旅客自身的不负责任——这也是对飞机上所有旅客的负责。

毕竟空中不是地面,一般类疾病或许我们乘务员还能进行急救,但病情严重者,我们也只能尽量维持生命,等待飞机落地后的专业救援。

到这,又牵扯到了一个新的问题,从乌鲁木齐到上海大约5个小时的航程中,如果这位旅客身体不适,空乘无能为力,需要飞机备降,那应该备降到哪里?如果备降地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进行救援,又该怎么办?

所以综合来看,对于航司来说,本着旅客生命健康安全第一的角度来看,怎敢贸然让旅客登机?

上面截图中的内容,都是这位网友自己向媒体的诉说,但其中还有很多的细节,似乎他并没有说。

其在OTA平台购买机票后,便申请了轮椅服务,平台致电航司申请轮椅,吉祥航空客服询问原因,平台回复:旅客因病去上海做手术,行走困难,故申请轮椅。

吉祥客服又向平台证实其是否有适宜乘机证明?平台表示有。

然后客服便把信息录入并给该旅客推送了短信,其中包含这条温馨提示:若“患病旅客”须提供乘机前48小时内,由国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境外含诊所、医疗中心及医院等)医生填写并签字(可盖签字章)的适宜乘机医疗证明。

——所以,其是肯定知道自己父亲的身体情况需要提供适宜乘机证明的

到了乘坐飞机当天,乌鲁木齐机场的工作人员接到该名旅客后,观察其状况后向吉祥航空反馈:特殊服务WCHC旅客,无同行人员、无适宜乘机证明,满脸冒汗,身体虚弱在头等休息室休息

吉祥航空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前往现场查看,由于这名旅客说话困难,现场人员便联系到了其亲属,亲属表示要去上海做支气管手术,冒汗属于正常现象。经过再三询问,亲属才告知吉祥航空:旅客患有肺癌并伴有转移。然后通过手机提供了“出院小结”。

吉祥航空工作人员查看病例后,再观察旅客状态其实已属于拒绝承运的标准,便层层上报,吉祥总部回复:虽然如此,若旅客能提供适宜乘机证明的话,依旧可以成行。

旅客家属说:保证能联系到医院;先让他登机;后续再补证明。

吉祥航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全力保障旅客到登机口,乘机证明一到马上安排登机,如果这个航班赶不上,我们负责协助改签后续其他航司航班。

一直等到飞机关舱门,家属才说:无法提供适宜乘机证明。

到这里,其实不应该诛心的去揣测什么,但很想问一句:为什么

明知道如此身体状况,医院不可能给开这份证明,却想方设法让亲属上飞机,上机不成便反告航司耽误了治疗,那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

此事在网上发酵后,评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吉祥航空,其子在某媒体平台留言,说自己母亲已于2020年过世,自己也是残疾人,所以不能陪同父亲前往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就像网友说的,解决方案多种多样,这确实也不是理由啊。

但斯人已逝,再对此事进行争论并没有太大意义,愿逝者安息,也没有必要再过多打扰逝者家属。

同时,民航业也应当充分考虑广大“飞行看病旅客”的现实需要,在目前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解决部分疑难杂症的最好医疗资源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为了得到及时医治,许多患者定期乘坐飞机前往就医,“飞行看病旅客”并不在少数。

对待这一群体,民航如何改善服务流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好的满足他们远程就医需求,需要我们业内更加深入的思考。

最后,也寄希望科学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让普通人不再需要跋山涉水,也不再因此承受艰辛和痛苦,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好的关爱和照顾,无论身在何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自: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