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的人心就像那翻江倒海的浪花,难以捉摸。咱们今天就来看看孟达为何在诸葛亮的引诱下,投身于蜀汉的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初六年,也就是225年,诸葛亮南征归来,胜利的气息还未散尽,就在汉阳县有了一次意味深长的会面。李鸿,一个从曹魏投降的人士,给诸葛亮带来了孟达的消息。李鸿转述了一个趣事:孟达曾经听说诸葛亮要对他不利,甚至要对他家人下手,但他对此嗤之以鼻,坚信诸葛亮是个明白人,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孟达的这番话让诸葛亮感到意外,决定回京后与孟达重修旧好。

孟达的位置一直不稳,曹丕死后,宫中权臣相继去世,孟达感到自己的前景黯淡。诸葛亮洞察到这一点,便计划通过书信的方式,来引诱孟达归顺蜀汉。诸葛亮的信中不仅提到了李鸿的传话,更是慷慨激昂地表达了对孟达人品的肯定和对他境遇的同情。诸葛亮《与孟达书》中的每句话,都显示了诸葛亮希望拉拢孟达的决心。

在诸葛亮的精心布局下,孟达终于动心了。太和元年,即227年,孟达开始积极响应诸葛亮的召唤,甚至送出了玉玦、织成、障汗、苏合香等物品。

这几样物品都有着深意,其中玉玦象征决断,织成表示计划已定,苏合香则暗示合作无间。这些隐秘的信物,是孟达与诸葛亮之间的暗号,表明他已决心倒戈。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申仪,魏兴的太守,透过这些暗号看出了端倪,秘密向曹魏上报了孟达的异动。曹叡虽然一开始不信,但司马懿派人查证后,事情渐渐明朗。孟达惊慌失措之下,选择了反叛魏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什么孟达在诸葛亮的引诱下,愿意投靠蜀国呢?

其实当时孟达自身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他在曹魏时期虽有一席之地,但好友相继去世,宫中又多猜忌,他感到的不仅是寂寞,更有生命的威胁。想来也是人之常情,孟达开始琢磨着如何为自己找一条后路。

诸葛亮的计谋是深谋远虑的。他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孟达,而是着眼于整个西南战略的布局。要知道,孟达掌握着上庸、房陵、西城等重要的战略要地,这些地方对于蜀汉的军事扩张至关重要。诸葛亮通过密信连络,施以甜言蜜语,不断地在孟达耳边吹风,暗示他在曹魏已无未来,蜀汉才是他的不二选择。

而孟达,也在反复权衡后,决定倒戈一击。他看似投靠了蜀汉,实则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不过,历史的巧合总是让人啼笑皆非。孟达虽然成功地归顺了蜀汉,但他没有等到诸葛亮的救兵,最终力不从心,被司马懿破城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