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2.

从发病到死亡

短短7天的时间

一个“小黑点”就要了一条人命

近日,一名江苏的网友发帖

记录了自己的妈妈从被蜱虫咬

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惕!警惕!警惕!这种可怕的“小黑点”正在高发期

几乎每年都有不幸的受害者

蜱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蜱虫,是隐藏在春夏户外的隐形杀手,这个季节,草木茂盛,是蜱虫的繁殖高峰期。

中国疾控中心

以及多地疾控部门

近期纷纷发布提醒:

已进入活跃期

被叮咬严重可致命

户外踏青应注重个人防护

正确处理蜱虫叮咬

随着天气转暖,蜱虫每年4至9月最为活跃,通常在草丛、森林等植被茂密的地方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资料显示,蜱虫可以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叮咬人体后可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如莱姆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及时清除叮咬的蜱虫,可大大降低感染率。

遇到这种小小的虫子

千万不可大意!

什么是蜱虫?

蜱,又名蜱虫、壁虱,俗称“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蜱虫喜欢潮湿的环境,气温升高,每年春季蜱虫便开始活跃。

吸血后会变大❗

蜱虫吸血之前的体型可能只有一个芝麻粒那么大,但吸完血之后它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户外露营、遛狗要注意❗

蜱虫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都可能会与蜱亲密接触,也有人在院子或社区里感染蜱虫的先例。

人体这些部位蜱虫最爱藏❗

需要注意的是,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蜱虫这么凶猛

发现后到底要怎么办?

注意:不能拍!不能硬拔!更不要“暴力”拍打。

因为被蜱虫叮咬后如果“硬拔”,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如果“硬拔”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正确的做法是:

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意: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医生提醒:一般就算蜱虫自己掉落了,它的嘴巴也还会留在皮肤里。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

尽管被蜱虫叮咬后发病率不高,但依然不可忽视防护工作。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玩耍。出行时最好穿长袖浅色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如携带宠物出门,要注意检查宠物是否被叮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一审:周盈颖 二审:罗婷婷

三审:王日成 终审: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