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徐向前、陈昌浩及红四方面军总部指挥部队两过草地,翻越雪山,直趋川西,意图打垮四川军阀部队,重新建立革命根据地,打出一个崭新的局面来。其时四川军阀割据,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田颂尧、刘存厚等势力各霸一方,热衷混战争权,这为红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红四方面军总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全军8万余人分成左右两个纵队南下,采取分进合击之凌厉攻势。久历长征艰苦的红军战士听说要打到成都去吃大米,都非常兴奋,锐气正盛。利用川军一线兵力比较薄弱,内部也不团结的空当,红军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发扬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实施了一系列偷渡、夜袭和穿插合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粉碎了川军的外围防御,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经过18天艰苦奋战,红军连续夺取宝兴、天全、芦山等县城,击溃川军17个旅30余个团,毙伤俘敌万余人,还打下一架轰炸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大胜利。至此,红四方面军部队已经控制了川西大片地区,兵锋直指成都平原。

到了这个时候,四川那些大小军阀都没脾气了,知道眼前最大的敌人就是红军,如果再不捏到一起干,真的就要被赶出老家了。于是,在蒋介石的拉拢劝诱下,川军团结到了最大一路军阀刘湘的旗帜下,各老总有钱出钱,有兵出兵,都风风火火行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紧急调动,刘湘集中了各路军阀部队共80个团20万兵力,沿川西布防,准备封堵红军东进。同时还征集了各地的土顽、袍哥等武装,组成大量民团,配合正规军防御。蒋介石看到终于有机会插手四川事务了,急不可待地率领大批随员飞到成都,为刘湘打气督战。在蒋的命令下,中央军薛岳部6个师也向川南线集结,准备在川军、红军两败俱伤之际渔翁得利。刘湘自然不愿意看到中央军势力挤进四川,可红军实在是心腹大患,火烧房子顾不得了。刘湘当老大习惯了,在蒋介石面前很拘束,干脆离开成都赶赴前线亲自指挥作战。

我敌双方调兵遣将,将争夺焦点集中到了邛崃县城南侧直通成都公路边的重镇百丈关。如果这里还挡不住红军,成都便已无险可守。1935年11月18日,刘湘先下手为强,组织川军6个旅20个团,在炮火和飞机支援下,向红四方面军猛扑过来。

百丈关一带地形为矮山丘陵,比较开阔,基本无险可守,利于武器占优势的一方发挥火力。红军相对川军武器装备更加低劣,弹药也很缺乏,加上地形不利,连续作战尚未得到充分休整,因此从战役之初就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然而全军指战员信念坚定,万众一心,以有我无敌的气势投入战斗,坚决抗击优势敌人的疯狂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仗打得惊天动地,双方反复争夺,终日拉锯,百丈关方圆十余里内都成为了战场,丘陵、田地、沟坎中到处喊杀连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渠。经过连续4昼夜激战,红军毙伤川敌15000余人,自己也伤亡近万人,已经打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可是川军的人数占优,援军不断向百丈关汇集,能够持续攻势。而红军兵力虽有8万,但战斗部队仅约4万,武器弹药尚不足战斗部队之装备。如今已伤亡近万人,全是百战精锐,导致元气大伤,加上弹药严重匮乏,已无力和敌人继续拼消耗。万般无奈之下,红四方面军总部只好命令部队撤出百丈关阵地,向川西新店、万古方向转移。

百丈关战役的失败,标志着红四方面军从战略进攻被迫转入战略收缩。在川军和中央军的优势兵力追击下,红四方面军立脚不住,兵力折损近半,被迫再次翻越雪山北上,重又踏上了长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