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11日,越军向我老山阵地发动团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失败后,19日越军高层召开了第二次北光会议,通过了二军区的战斗决心。又从纵深抽调316师174团、312师141团、10师66团、一军区198特工团1个营及312师炮兵1个营、10师炮兵2个营进至河江地区,使总兵力达到了6个师级建制的10个步兵团,以及14个炮兵营、2个特工团,共计4万余人,其中一线兵力达1.8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边包括了越军两大主力步兵师312师和316师的各1个精锐步兵团,显见越军高层对此次反攻寄予的厚望。同时还加紧向河江前线调运囤积作战物资,仅从6月12日到22日,即向前线部队补充各类炮弹3万余发、各类枪弹200余万发。越军针对6月11日战斗中我军的作战特点,总结了经验教训,重新调整了部署,研究了新的作战手段,并进行了反复训练,决心在第二阶段进攻中一举突破老山防线。

为粉碎越军即将发起的大规模反攻,解放军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前指根据6月11日防御作战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越军进攻作战的特点,对其再次进攻的兵力部署和主攻方向作出了判断。第14军前指认为,越军最有可能的主攻方向是老山战区中部的松毛岭和那拉地区,一旦将其拿下,即可西进老山主峰阵地,东攻八里河东山地区,能够重新夺回老山战区的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越军的第一波攻击目标,仍会选择第14军在老山战区最前沿的侧翼暴露阵地。如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与那拉地区前沿的142号、145号、146号、150号、169号等高地,都是态势突出,多面侧敌,与越军控制的前沿阵地相距仅有100-300米,未形成有效的防御纵深,易遭越军依托既占阵地的多路围攻。据此,第14军及40师领导经过多次分析研究,决定调整兵力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进行防御作战的准备。

6月20日后,第14军前指又陆续增调41师师部带123团主力、121团一部、师炮兵团主力和军坦克团1连、第11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边防1团和边防17团160迫击炮连等部队进入老山战区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7月10日,第14军前指指挥的部队已有7个步兵团的18个步兵营,越军则有10个步兵团的34个步兵营,敌我对比为1.8:1;炮兵中方15个营,越方14个营,敌我对比为1:1.1。越军已在第14军防御当面第一线展开步兵4个团(149团、876团、14团、266团),第二线4个团(153团、122团、818团、141团),第三线2个团(174团、66团),并部署了76毫米以上重型火炮180余门。

双方29个炮兵营即将进行血与火的对抗,鹿死谁手,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