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的淤沙问题有多严重?每年有1亿多吨的河沙淤积在水库里,三峡大坝截流了20多年,库区淤沙18亿吨,那么为何不选择用抽沙船抽沙呢?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宏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堪称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工程建设的非凡实力,更是一份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
站在观景台远眺,只见一条长长的水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这就是三峡水库,它的蓄水量巨大到难以想象,据数据显示,在175米的正常水位时,三峡水库的蓄水量高达393亿立方米,这个惊人的数字,不仅超过了国内其他大型水库,就连著名的鄱阳湖都相形见绌。
三峡水库之所以蓄水能力如此强劲,和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由于两岸环绕着高山丘陵,水库最深处足足有320米深,坝前缓水区的平均深度更是超过100米。
此外,三峡水库不仅包括长江干流,还汇聚了磨刀溪、澎溪河、乌江等支流,广阔的库湾令蓄水量再次飙升。
虽然三峡水库贮藏丰富的水资源,但它同样也无法避免一个让水利工程头疼的难题——泥沙淤积,泥沙淤积不仅会逐步腐蚀库容,也会给防洪、发电等功能带来隐患。
然而,专家组对泥沙问题做出了充分论证,认为三峡水库属于清水库,天然输沙量远低于黄河,即便运行80年后达到冲淤平衡,也仍能保留86%的防洪库容和92%的兴利库容。
然而,现实情况却出乎意料地严峻,水文数据显示,自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库区近20年内已累计淤积20余亿吨泥沙,平均每年的淤积量达1亿吨左右,其中2005年淤积量更是高达2.5亿吨,处于历史最高点,眼看着这座巍峨的"水上长城"被一点一滴地蚕食,的确令人揪心不已。
不过,泥沙淤积量在2013年后出现了拐点下降,这主要得益于长江上游新建了众多水电站,在截流拦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方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力度,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使得流入三峡的泥沙量大幅减少。
尽管如此,库区的泥沙问题依旧严峻。有些河段的淤积深度已达10余米,大吨位船只无法通行,甚至在水库回水末端,泥沙堆积形成了"翘尾巴"现象,影响到了库区的防洪能力,面对这一困局,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三峡水库就这样注定要重蹈覆辙,步黄河三门峡的后尘吗?
放心,三峡的专家们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早就为水库设计了独立的排沙体系,不仅可实现淤沙和排沙的动态平衡,还能将泥沙转化为宝贵资源。
原来,在三峡库区中,泥沙可以分为粗砂和细沙两种,其中粗砂主要分布在远离大坝的库尾端,而细沙则位于坝前回水区,粗砂的含量虽只占13.1%,但经济价值极高,它粒径适中、洁净无杂质、酸碱中性,可直接用作建筑材料,目前,天然河砂的市场价格高达130元/吨以上,远超过机制砂和粗骨料。
有鉴于此,科研人员建议定期采挖粗砂,不仅能提高库尾过洪能力,还可将淤积之"害"化为资源之"利"。
2019年,国内已先行在距离大坝数十公里的库区开展了试点清淤,累计清淤量超435万立方米,其中约200万立方米已投入重点工程建设,可以说,三峡水库的"宝贵财富"正在慢慢曝光。
展望未来,三峡大坝的防洪、发电等功能显然还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三峡水电站作为全球单座最大的水电站,年均发电量可达846.8亿千瓦时,足以满足数百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三峡水库上游形成的广阔库湾,已成为长江鱼类栖息的"天堂",为珍稀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当然,任何伟大工程都难免存在缺陷和隐患。三峡水库面临的淤积难题就是个头等大事,不仅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更影响到了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
就拿荆江河段来说,由于三峡排沙量的锐减,致使下游常年处于冲刷状态,十年间河岸线退缩了数十公里,河床下切也超过20米。
对此,水利部门已采取了优化调度等应对措施,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根本上遏制淤积,化解水库与下游河道的矛盾。
总的来说,三峡大坝虽有隐患在身,但依旧堪称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程奇迹,面对诸多难题,我们并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不断革新、不断求索,最终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工程遗产。
(共产党员网 三峡工程二十年 三峡工程二十年_共产党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