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新能源行业龙头牵手985,又有新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5月7日,据中国天楹消息,集团与复旦大学正式签署前沿氢能技术合作协议。据了解,此次复旦大学向中国天楹转让了两项无膜制氢专利权。未来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开展创新协同,合作成立“分步制氢水电解创新中心”,推升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复旦大学科研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表示,期待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继续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开辟新的合作模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天楹董事长严圣军强调,此次合作书写了双方深化校企合作、共襄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也是受双碳战略感召、共同探索氢能科技革命的新实践。

强强联合

中国天楹在“环保+新能源”双引擎战略的引领下,业务涵盖新能源发电、新型储能、氢基产品、垃圾焚烧发电、城市环境服务等众多绿色能源领域,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国天楹已经系统构建了新能源产业业态,成为行业内标杆。近年来,公司在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打造了诸多产学研合作典范,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中的无膜分步制氢技术,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属于全球首创,大幅降低了系统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适应性,是氢能科技领域极具颠覆性的先进电解水技术。

此次中国天楹与复旦大学强强联手,推进绿色前沿技术的攻关与应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未来三年,中国天楹将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互融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促进将分步制氢产业化落地,培育一流创新科技成果、推升一批国家顶尖人才、筑成分步制氢新兴产业。

创新驱动

在创新技术驱动下,中国天楹已经实现了多项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和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依托江苏南通、上海、加拿大渥太华、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的多个研发基地,成功研发大吨位机械炉排炉、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攻克2兆瓦大功率等离子体炬,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如东100MWh重力储能示范工程,独立自主研发了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近年来,中国天楹一直全力着手推进风光储氢醇一体化项目的发展。作为氢能产业的重要组成,中国天楹希望能够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竭尽全力。如果此番合作能够促成无膜分步制氢技术产业化,中国天楹风光储氢氨醇项目将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且有助于推动项目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营,从而实现该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和升级。

对于此次合作,中国天楹表示将全方位叠加创新要素资源,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专班队伍,与复旦大学的专家团队一起,抢抓双碳时代战略机遇,践行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号召,助力现代能源体系构建和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全面进军

4月 29日,中国天楹发布 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克服了疫情滞后效应和汇兑损益减少等影响,实现营收53.24亿元,实现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216.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相关不利因素的消减,产能逐步释放,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迅速反转,“成绩单”非常亮眼: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52亿元,同比增长12.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339.16%。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拥有重力储能技术并正在建设大规模商业化项目的公司,中国天楹进一步加快布局步伐,以期在当前如火如荼的万亿新型储能赛道上稳保先机,并以重力储能为切入点,串联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风光储和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新能源产业,全面进军新能源赛道,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在重力储能方面,2023年10月,公司“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标志着公司重力储能的技术领先性、市场推广前景、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在国家层面获得充分认可。2024年1月,公司“江苏省如东县26MW/100MWh重力储能项目”与“甘肃省张掖市经济开发区17MW/68MWh重力储能项目”亦入选了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综合来看,2024年有望成为中国天楹新能源业务全面突破之年,为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实现业绩“跨越式”增长夯实基础,同时也将进一步打开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想象空间。

来源:中国天楹、中国证券报、南通发布、雷达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