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5月9日·香港) “无论经济周期如何,依旧有很多商业机会存在。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并让它们循环起来,资本就是其中的最强助力。”

5月9日下午,观点资本圆桌再次重返香港,首先对当下的经济大环境进行了定调。

与2019年资本圆桌初创时相比,内地和香港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但一如恒隆陈启宗先生在退休前撰写的最后一份致股东函中所言——唯有变化才是永恒。当外在环境改变,每个人、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必须作出调整,才能求存求荣。

作为曾经蜚声中外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之都,香港并不惧怕改变,且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

在新的时期,香港金融和资本市场也有了新的命题:重塑与互通。

重塑即为重新塑造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并将之巩固;互通则是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讲好香港故事,明天会更好”,观点资本圆桌一众嘉宾对当下及未来的发展信心仍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观点资本圆桌(香港站)现场

从房地产说起

一般意义上而言,当前中国经济首要问题是房地产,而香港经济的首要问题是金融。

要“讲好香港故事”,这两个方面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率先登场发表开幕致辞的香江商学院行政总裁、执行院长徐会军博士表示,尽管处于近20年的最低谷,但对房地产行业不必过分悲观。身处大变局的时代,顺应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整个行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转型来重塑增长曲线、重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江商学院行政总裁、执行院长 徐会军

房地产在香港同样是难于回避的话题,但与内地不同,香港房地产已经经历多轮周期,从政府、企业到市场都有充足的经验。

对于当下房地产市场的压力,惠誉评级亚太企业评级部高级董事金泰伦带来了国际评级机构对于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最新看法。

金泰伦表示,当前香港房地产主要的风险就是高利率以及办公楼市场低迷;零售板块则在于港人北上以及旅游消费复苏势头未及预期,对零售商业存在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惠誉评级亚太企业评级部高级董事 金泰伦

但金泰伦也表示,以领展、新鸿基和太古等为代表的香港企业依然稳健,“2024年到期的债务是12%到25%,他们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及融资渠道非常畅通”。

或许这就是经历多次周期后的经验与底气所在,相比起来,很多内地房地产企业则没有那么幸运。

下一位登场的嘉宾是德勤中国企业转型与重组服务全国领导合伙人何国樑,他带来的正是关于“内房企业信用修复与价值重塑”的演讲。

何国樑表示,尽管部分一线城市出台了刺激性政策以支持房地产行业复苏,但对消费者信心提振不足,房屋销售情况仍低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勤中国企业转型与重组服务全国领导合伙人 何国樑

“地产行业主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以及未来短期内得到大幅改善的可见度较低,地产行业或在较长期间持续面临发展压力。”

针对风险企业,通过重组进行信用修复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手段。具体而言,削债、发行新票据、债转股、可转债是主要的几类工具。

“通过重组确保‘时间真能换空间’,给予内房合适的回血空间,避免修复后的信用再次崩塌,也是重组计划设定中的终极目标和参与的市场专业人士的共同愿景。”何国樑表示。

住宅地产之外,戴德梁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赵锦权报告了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大宗交易市场的情况及展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赵锦权

赵锦权表示,第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大宗交易只有38宗,总交易金额是355亿元,是过去5年首个季度的最低量;而且交易高度集中在四个一线城市,达到了35宗,交易金额有282亿,占比接近80%。

对于下半年的展望,戴德梁行认为仍然有很多不明朗因素,其中美国利息和汇率走向直接影响境外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预期,估计买卖双方在价格预期上还需要有一段博弈,市场成交量仍然充满挑战。

但赵锦权也强调,物流、生物医药产业园、长租公寓、商场等这些能够满足公募REITs退出的资产类别,戴德梁行相信会持续受到投资人的青睐。

仍有很多机会

正如本文开篇所言:无论经济周期如何,依旧有很多商业机会存在。

正如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结构融资部副主管、执行董事宋亮发表的演讲——“新经济时代的不动产投融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结构融资部副主管、执行董事 宋亮

宋亮指出,关注内地四个大的市场机会,分别是零售市场、物流市场、办公市场和资本市场。此外,得益于很多资产可以挂钩公募REITs作为整体退出渠道之一,市场关注度是很高的。

宋亮强调,现在是近10年可以参与到这些优质资产的特大机遇,还有特大城市旧城改造等项目也是投资的重要方向,这部分绑定了各地政府的强信用,所以大家都会纷纷参与进来。

至于外延的机遇,主要还是传统住宅和商业地产之外的业务机会,更多体现在物流、IDC和长租公寓等方面。

华润资本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张宗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投资机遇”发表了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润资本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 张宗

张宗表示,华润资本产业基金与直接投资服务集团的整体战略,投资领域不断聚焦“大国民生”与“大国重器”。

具体来看,华润资本持续看好民生消费行业,尤其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好产品、好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投资,对接产业资源;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这里又有两个方向,一是围绕华润主业进行投资,二是华润转型创新需求。

“我们所投资的人工智能、数字科技及其他科技企业,已与华润的地产、零售消费品、基础设施、金融、大健康等不同业务有了广泛的协同。”张宗表示。

重塑金融中心

机会仍在,但仍需要金融和资本的助力。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近些年历经风波,甚至被唱衰为“金融中心遗址”,但仍然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加速前行。

特别是中国证监会近期发布了5项对港措施,强调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2024年,恰好又是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入10周年的时刻。展望未来,内地、大湾区与香港的投资机会如何连结,成为新的必修课。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欧阳红兵带来的演讲,正是关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欧阳红兵

欧阳红兵表示:“互联互通机制必然强化了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也就是说香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我认为是不可替代的,而且今天有可能成为香港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

未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关系,将从单向开放进入真正的互联互通阶段。欧阳红兵表示随着证监会5项对港措施出台,未来可以期待有更多的政策支持。这对香港市场来说,某种程度上还是一定的利好。

“基于香港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以及在大湾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期待两地之间的互动和协同有更多的发展。”

东亚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李振豪的视野,则从两地延伸到了全球。显而易见,内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亚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 李振豪

这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点,就是“美元降不降息?何时降息”?

对此,李振豪表示,高利率肯定会使经济增长下跌,接下来观察美元降息的关键数据不是美国CPI或者非农就业人口表现,而是美国第二季度的GDP增长数值。

“如果GDP增长跌到百分之零点几的时候,通货膨胀就会抛诸脑后。”李振豪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古明慧律师行顾问律师黄楚仪,带来了最近这几年在香港颇为受到重视的“家族办公室”的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明慧律师行顾问律师 黄楚仪

这是一个关于家族财富累积、传承及治理话题,也是关于金融和投资的话题。对于当下热门的家族办公室,黄楚仪表示,财富一直增长的时候,怎样可以系统、专业地管理这些财富,而且实现除了财富拥有权,还有管理权也可以有序过渡?选择家族办公室,可以有一个专业团队管理财富。

“家办可以集合相关的专业人士,为整个家族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也可以帮助制定治理的框架,招聘或者联系有关的人才,共享资源。”

在一系列主题演讲之后,观点资本圆桌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主题讨论会:内地与香港 金融互通下的资本拼图。

高力国际资本市场及投资服务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顾立宇为本场主题讨论的主持嘉宾,登场参与对话的有ESR董事总经理,业务管理与投资(香港)曾瑞华;WeWork大中华区副总裁全斌;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宏利投资管理(香港)亚洲区财富及资产管理执行总监安克强;东莞民营投资集团副总裁朱一兵;香港元丰资本管理合伙人古迎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讨论会:内地与香港 金融互通下的资本拼图

大约一个小时的讨论,围绕“北水南下里的金融互通”“新风口背后的资产管理与配置”以及“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调整与趋势”三个议题进行。

WeWork大中华区副总裁全斌表示,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整个国家层面对于经济的重视程度比以往是越来越强的。而香港的趋势是在拥抱内地市场,内地市场也更加支持香港。所以对香港来说是利好的,机会也是有的,但是这个过程中要进行调整。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指出,北水南下的金融互通是一个趋势,也是国家会继续支持的趋势,未来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发展。

宏利投资管理(香港)亚洲区财富及资产管理执行总监安克强则表示,从最早开始,包括深沪港通,到后面的基金互认,再到大湾区理财通,实际上这些概念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我们感觉这个步伐还可以更加快。

东莞民营投资集团副总裁朱一兵进一步指,香港有国际化的文化,历史和认同都非常长,另外各种基础和要素都已经形成,所以在金融方面、在信息交融方面,应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香港元丰资本管理合伙人古迎辉则从融合的角度介绍,香港强的是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包括法律、医疗等等,各方面都有很专业、很国际化的服务。对标内地和湾区的产业,可以形成很好的配合,变成一个产业链上的互相配合。

主持嘉宾顾立宇如是总结,从金融的角度,香港是作为一个桥梁,更有经验、有更多的工具;但是反过来,香港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内地的经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