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齐素平

编辑| 哆啦B梦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成为了网络热门人物。

作为经济领域的专家,朱恒鹏高居热门搜索榜,却是因为大家的口诛笔伐。

这件事情的起因源于日前在“中国养老产业论坛”上,朱恒鹏提出,当前职工养老保险能扩面的空间是大量年轻的灵活就业者,但这一人群现在参保率、尤其缴费率仍低。

因此,朱恒鹏认为,要调动年轻人的参保积极性,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所缴纳的费用,家乡的父母祖辈是能领到钱的。

一旦实现了这样的勾连关系,将可以大大提高年轻人的缴费积极性。

但显然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无法被这样漏洞百出的逻辑轻易洗脑。网友们纷纷化身人间清醒,关于这一话题引发的网络讨论之下,也是众说纷纭、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赡养的是谁的父母

伴随着朱恒鹏的提议,更多刺痛人心的数据被曝光。

比如,关于养老金的领取额度数据。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养老金为6100元,企业退休职工的月养老金为3149元,但城乡居民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只有区区205元。

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本就深陷内卷环境,连生存生活都需要拼尽全力的年轻人,却被要求积极参保,缴纳保费,也就引起了一片倒的口诛笔伐。

有网友认为,我一个月交一千多的社保,我父母老家一年才领一千多,我合着是给别人的父母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专家们在探讨社保参保的问题时,却不食人间烟火的认为,年轻人不愿意缴纳社保,是因为年轻人觉得缴纳社保的收益,与自己没有关系。因为养老金的领取,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时间线拉的太长,以至于无法刺激年轻人的缴费积极性。

但一旦让年轻人知道,自己缴纳的社保,父母是能拿到钱的,他们就不会对缴纳社保再有抵触。

为了打消年轻人的顾虑,朱恒鹏甚至将执行细则都进行了畅享。认为要把控好以下几点:首先是代际公平问题,毕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会回老家孝顺父母;其次是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发生层层扣费等流失情况;还有就是这一机制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能让大家心甘情愿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再多动听的言语,在这一代年轻人那里,似乎都失去了吸引力。

有网友甚至扒出了前些年,有人在上海住院花费了4000多万,却全部报销的事情。这4000多万全部被报销的巨款,又是多少人辛苦缴纳的社保钱呢?

网络时代的来临,让信息变得透明化。正是这样透明化的信息环境,让年轻人不再愿意去做这种投入和回报预期不成正比的事情。

电影《让子弹飞》里有一句台词,十分耐人寻味:百姓都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负重的年轻人 一点喘息的空间

尽管在专家们看来,这样的提议堪称天才般的思想,但网友的不买账,也是分分钟打了专家的脸。

有网友认为,这简直就是毫无必要。自己缴纳社保,再让所有资金汇入一个大池子,由统筹基金经过重重分配,最后,父母再去领取自己所缴纳的社保的一个零头。

这就好比自己离家只有100米的路程,却偏偏要打车去机场,再从机场坐飞机去国外转一圈,再返回家中。

其实,明明可以直接走完那短短的100米就可以到家了。却偏偏要绕一大圈,花费一笔不必要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还有网友讽刺道:“如果有人往银行存钱,我正好碰到,恰巧我也在取钱,为什么不直接把钱给我呢?”

这样未经推敲、不顾及普通人生存难题的提议,才是令无数年轻人反感的原因。

曾经,所有的年轻人都被长辈教育着,要通过读书,实现出人头地。于是每一个普通家庭,都耗尽家财,帮助自己的孩子一路考上大学。

然而,直到大学毕业,残酷的现实才让他们意识到,身上所穿的这身孔乙己的长衫,原来并不值钱。

于是,不堪其重的年轻人,纷纷开始脱下孔乙己的长衫,脱掉曾经的骄傲,在钢筋森林里,努力寻求活下去的方式。

挣钱已经如此艰难,父母还只能领取自己缴纳的社保的零头,既然如此,年轻人会想,为什么不直接将钱给父母?

其实,缴纳社保究竟有没有用?究竟有没有必要?

这个问题毋庸置疑,是绝对有用的。

但现实是,很多年轻人连一份能够稳定、长期缴纳社保的工作都没有,又怎么还有精力,思考关于社保的问题。

裁员大潮一直在翻涌,有网友说他缴了八年的社保都停了。

还有网友说,似乎人们总以为年轻人工资高,很有钱,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工作都很难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重前行的年轻人,需要的是一点能够喘息的空间。

如今,大部分的年轻人,一个月兢兢业业、披星戴月,所挣的钱还没有大多数老年人的退休工资高。已经成家的年轻人,则还要负担房贷、车贷、孩子的学习费用、一家人的生活开销,以及老人的赡养。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生活空间被压缩,活动区域被局限到了公司和家的两点一线。看世界的主要渠道,变成了手机和网络。

当下的生活都已经捉襟见肘,再让年轻人将目光放到几十年后,让他们做长远的打算,企图让年轻人望梅止渴,是行不通的。

正如官方所评论的那样,“让大家积极参保,更直接也是更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收入水平,保障就业稳定。有了稳定的、高水平的经济来源,谁不想早早为养老做打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来源:

正观新闻:《正观视评:专家建议年轻人缴费为家乡父母养老,要说清楚“缴”与“得”的关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564967277997097&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