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南北天气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

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南方大范围的暴雨逐渐减弱,由原先的“批发”模式转变为零散的“零售”状态。虽然广东、广西、海南、四川、江苏、湖南等地仍有暴雨出现,但相较于之前的大范围连续成片的暴雨状态,现在的暴雨更加分散和短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地出现多雨寡照的天气状况,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频发,预计降水量将达到50至250毫米。

这种天气条件对成熟油菜和冬小麦的收获晾晒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也阻碍了田间机收和早稻移栽作业的顺利进行。

强降水及风雹天气导致部分油菜倒伏和低洼农田渍涝,进一步增加了后期油菜机收的难度。

此外,持续的降水和强对流天气不仅影响了早稻晒田控蘖的效果,还容易导致刚移栽的早稻秧苗浮起,对经济林果及春播作物的稳健生长构成威胁。在部分地区,作物受淹、倒伏的情况严重,荔枝等果树的落果现象也进一步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暴雨区域也发生了明显的西移。原来的降雨中心华南,降雨渐渐变得断断续续,时阴时雨。并受冷空气影响,福建、台湾、广东东部的暴雨减弱,而广西、贵州、四川和海南成为了新的暴雨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移过程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久旱的云南下雨了!虽然不像华南地区降雨那样凶猛,但对一个已经从春旱到夏的省份,这份降雨来的太过宝贵!像是云南华坪地区,从今年春节后,已经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干旱,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降雨,虽然降雨来的太晚、太迟,但有雨总比没有要好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东部和南部地区陆续迎来一次小到中雨的降水过程。此次降雨对于缓解当地农业干旱状况具有积极作用,有望为受旱作物提供必要的水分补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云南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降水情况依然较弱,这可能对秋粮作物的适时栽播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此情况,提醒农民抓住降雨的有利时机,做好库塘蓄水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用水的稳定。可以通过科学调度水资源,降低因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为秋粮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南方暴雨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强度和凶猛程度并未改变。比如在5月6日晚,一场极小的暴雨云团袭击了珠三角;广州番禺局部在短短5分钟内就降下了27毫米的雨水,这段短时雨强降水甚至超过了720郑州特大暴雨;5月8日,广西西部和南部遭遇了今年入夏以来的最强暴雨,多地严重内涝。

这种增强的降水可能导致部分农田出现渍涝灾害,对夏收作物的成熟收晒和春播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多雨天气还将增加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迁入的气象风险,对农作物构成潜在威胁。农业部门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农田管理,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渍涝灾害和害虫迁入,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随着冷空气势力的撤退,南方暴雨将再次加强并扩大。5月10日夜间开始,新一轮的暴雨、大暴雨将以广西为中心展开,南宁附近将成为暴雨中心,云南也可能迎来大范围小到中雨。而在短暂的间歇之后,5月11日,暴雨将随着副热带高压北上,在贵州、湖南、江西、福建一代引发更大范围的暴雨。同时,在广东、广西,将会再次下起暴雨来。

根据中央气象台5月中旬的气象预报,在5月中旬的10天时间里,除了5月10日的降水外,5月14日开始,江南南部、华南、贵州还有一轮中到大雨。5月17日后,会再有一次降雨过程。这样,短短的10天时间,南方将会经历3次明显的大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南方雨水加强相对应的是北方高温的升级。目前,西北的干热气团已经十分强盛,多地气温创下今年新高。新疆吐鲁番、艾丁湖等地气温超过40度,乌鲁木齐、银川、北京、呼和浩特、西宁等地也相继刷新今年气温纪录。这种趋势预示着北方将越来越热,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已经不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中旬,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摄氏度。其中,5月10日至13日期间,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陆续迎来降雨天气。特别是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及黄淮西部地区,预计将会出现小到中雨的降水过程。

此次降水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土壤增墒,同时水热条件也有利于冬小麦的后期产量形成和春耕春播的顺利进行。然而,农业专家也提醒,降水可能带来的田间湿度增加,将增加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的风险。因此,建议农户加强监测与防治,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全球气温也在持续升高。根据最新气象数据,2024年4月全球气温创下了有可靠气象纪录以来的新高。我国同样不例外,4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7度,成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4月。最暖的同时,全国降水量也偏多65%,达到了史上最湿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