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展厅设计并不豪华,但每天都接待十几二十几批的到访者,为什么?”在佛山金意陶集团的发泡陶瓷展厅前,金意陶集团副总经理兼金绿能事业部总经理薛俊东发出提问,随后他云淡风轻地回答道:“因为我们的产品背后蕴含着一种全新的理念,乃至代表了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

金绿能,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年轻企业,是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旗下子公司,它在短短数年内已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主攻发泡陶瓷产品这一新型绿色建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何为发泡陶瓷?金意陶如何定位和发展这一产品品类?4月26日,媒体调研团走进金意陶总部,聆听其背后故事。

传统行业里开辟新赛道

什么是“变废为宝”的发泡陶瓷?

“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讲解过程中,薛俊东自豪地表示,金绿能所研发的核心产品发泡陶瓷主要以工矿尾料、建筑废渣、粉煤灰等为原料,生产过程中消纳大量工业固体废料、建筑渣土等,符合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也为建筑、工业废弃物开辟了一条综合利用的途径。

在参观过程中,南都记者通过触摸掂量直观感受到,发泡陶瓷产品的密度明显低于传统建筑材料,质感较轻,表面多粗糙有温感,且可通过不同加工工艺赋予产品各式颜色、质地和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这是一种采用精控发泡技术,将建筑废料经千余度高温焙烧而成的新型建材,具有保温、隔热、轻质、体薄、隔音吸音、防水防火等特征,可为超高层、钢架结构、老旧房屋改造等提供内外墙和内装解决方案。

据了解,发泡陶瓷是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属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家推广应用的绿色低碳产品,入选了多个省、市、县的绿色建材目录和装配式选型材料库。

薛俊东认为,没有建筑材料和装备的现代化,就没有未来建造方式的现代化,发泡陶瓷是一种可快速安装、安全稳固的革命性新材料,从某种意义上影响未来建筑建造设计的发展范式,更代表了一种“不以原材料的一次消耗为前提,注重循环利用”的未来生活方式。

以金绿能新材轻质特性为例,其密度为380~420 kg/m³,可大幅减少填充隔墙的自重,可降低主体结构含钢量约1kg/m³,并节省主体建造成本,缩短项目工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泡陶瓷材料可浮于水面。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落幕的广交会和佛山潭州陶瓷展上,金绿能携新品亮相,广交会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中,以建筑固废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金绿能原态石,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和实用价值在广交会的舞台上吸引各方关注。薛俊东透露,某伊拉克地产开发商观展后对发泡陶瓷产生浓厚兴趣,特意参观洽谈。

从艰难起步到满产满销

金绿能将推动发泡陶瓷走向何方?

金意陶以传统陶瓷生产起家,为何会在较早时期转向发泡陶瓷的研发?

薛俊东表示,金意陶创始人何乾在多年前就意识到了传统陶瓷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产生将资源循环再利用想法。

“瓷砖生产不断消耗瓷土等优质资源,且遗留下边角废料和残渣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不可持续的,地球的资源经不住这么‘造’,产生大量的尾料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薛俊东表示,在固废利用方面需要有人来探路,公司前期起步遭遇挫折,但哪怕艰苦困难,但顺应潮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泡陶瓷主要生产原料为建筑废料。图源:金绿能

从规模上来看,我国制造业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智造与管理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程度等方面相较于制造强国仍存在不足之处。面对未来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服务化等发展趋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成为必答命题。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薛俊东看来,发泡陶瓷能够很好地顺应未来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配方式的绿色化和现代化。他还表示,金绿能目前所做的研发创新,不仅是聚焦新的产品,更是希望能引导行业开辟第二战场,在地区内带动上下游,拉动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条的形成。

据了解,金绿能目前拥有行业内先进、智能化的大型发泡陶瓷生产基地。薛俊东透露,一条全新的生产线即将于6月底在佛山三水改造升级完成,在能耗控制、全线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达到新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泡陶瓷生产线模型。

薛俊东表示,发泡陶瓷的质量已经过检验,但市场仍需继续推广,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开辟新的应用场景,经过几年的努力,发泡陶瓷已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今年一季度销量基本与去年持平,达到满产满销。

薛俊东还道出了金绿能的一个“梦想”:发泡陶瓷十分符合国外需求,且不在反倾销序列,希望未来通过技术成果的转化,将中国“垃圾”变废为宝后出口到世界各地,既解决中国的头疼问题,又让中国产品走出国门,“刚开始是5%~10%,希望通过两三年的努力,能够将出口比例做到60%以上。”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实习生 马小 熊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