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妈在4岁的果果理发,耳朵处看见了一个小黑点,以为是一颗小黑痣。又凑近仔细看了看,似乎是一只小虫子。

果果妈平时就很怕各种小虫子,顾不上仔细分辨,第一反应就是把小黑虫抓下来。

虫子本身就很小,似乎在果果的皮肤上扒得很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果爸转头看见果果妈的动作,连忙大声阻止:“别动,这是蜱虫啊!千万不能硬拔!让我来弄!”

爸爸“3个果断”

只见果果爸,打开抽屉拿出镊子,让果果趴在自己腿上,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

接着双手缓慢垂直向上提拉,避免把蜱虫拔断;

最后,取出蜱虫后,用碘伏给果果的伤口处消毒。

果果爸不慌不忙,用“3个果断”把蜱虫拔了出来,让果果避免了被蜱虫伤害的可能。

果果妈看到拔出来的小虫,是一只长着很多脚的小黑虫,看着人头皮直发麻。

果果爸还是有些不放心,让果果妈带着果果再去医院看看。

被蜱虫咬伤,很严重吗?去医院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果果妈没太当回事。

在去医院的路上,果果妈上网查了关于蜱虫的信息,看了各种科普和新闻,才意识到它的可怕。

到了医院后,医生看了看果果的伤口,称赞:“孩子爸很果断,救了娃,3个步骤堪称教科书处理,孩子没啥事了,回家吧!”

医生表示:被蜱虫咬后,一般不疼不痒,很容易忽视。

最难搞的是,蜱虫身上有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如果没处理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健康隐患。

“芝麻粒”的蜱虫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各种因为虫子叮咬的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

特别是蜱虫,每年的4~10月份,是它活动的频繁期,一旦被它盯上,就很有可能会危害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是一种芝麻粒大小,却嗜血的小虫子。它不能飞,也不能跳,身上却携带了20多种传染病。比起蚊子来说,它比蚊子可怕得多了。

夏天,咱们都是穿短袖、短裤,大片皮肤裸露在外面,喜欢带孩子去草丛玩,一不小心就会被蜱虫“盯上“。

比如毛发边界、皮肤皱褶、腋窝、肘窝、膝窝、耳朵后,都是蜱虫容易藏匿的地方。

被蜱虫咬了,可能没什么感觉,很容易忽视,所以如果带孩子去了户外,回家后别忘了要仔细检查下。

孩子被蜱虫咬了,这些方法不可取

孩子被蜱虫咬了,有些老人说他有个偏方:一定要先让蜱虫晕了,可以在它叮咬处和周围涂上酒精或者打上麻药,只有蜱虫晕了,在拔出时才不容易挣扎有残留。

一定要给大家强调一下:使用酒精、烟熏、火烧等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这些做法通通都不可取,万一把蜱虫拔断了,对孩子来说又是一次伤害。

目前最推荐的方法,还是直接用镊子拔除,尽可能地贴着皮肤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夹它的腹部,以免拔断。

需要注意的是,去除蜱虫后,用酒精或肥皂水擦洗叮咬部位和手部,起到基本清洁消毒作用。

你可能会问:那等它吸完血,自己走是不是更安全啊?毕竟没有拔的经验,也不一定随身带着镊子。

蜱虫不像蚊子一样,吸完血就走。咱们再看下吸完血后的蜱虫,会增大多少倍,太吓人了!

医生也提醒:就算蜱虫它自己掉落了,它的嘴巴还会残留在皮肤里,严重的话,会有发炎甚至感染的可能性。

从预防疾病传播的角度,也建议越快去除越好。如果自己难以处理,咱们还是直接去医院,让医生处理。

夏天带孩子去户外,做好3点防护

全副武装

咱们带孩子去公园玩,去草丛等环境时,可以给孩子穿浅色的衣服,这样更容易发现蜱虫的身影。

最好给孩子穿上长裤、长袖,也不要穿露趾凉鞋,尽可能不要把皮肤暴露出来。

涂驱蚊液

一般来说,2个月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用驱蚊产品了。夏天带孩子去户外时,别忘了给孩子涂上驱蚊液,可以有效防止被蜱虫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家全身检查

带孩子户外活动完,回家后,别忘了给孩子检查一下,看看身上有没有虫子,有没有被虫子咬。

从上到下:头皮、耳朵、腋窝、胳膊、腿间、脚趾沟等等,都是虫子喜欢藏匿的地方,也注意查看,孩子身上有没有容然冒出来小黑点。

当然了,夏天还是尽量带孩子远离那些“是非地”,像草丛、树林、绿化带,蜱虫喜欢待的地方。

虽然说,孩子被蜱虫咬伤的概率不高,但是哪怕有万分一的可能性,咱们也要花两百分的努力,把这份伤害彻底掐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