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领取-->

Q:

考研资料上哪找?

A:

关注“考研阅读”回复关键词‘课程’,即可加入25考研公共课全程更新百度云群

在后台回复大学的全称,可以获取该校历年报录比数据,如"北京大学"

近日,“大学生考研不再非985211不读”的话题冲上热搜,“逆向考研”再次引起众多网友热议。按照以往的经验,学生在考研时,一般会选择比自己本科院校更好的学校报考;而现在很多同学却选择综合实力弱于本科的院校报考。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做值得吗?想要“逆向考研”的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

一、为什么会选择“逆向考研”?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考研,想要一战上岸的部分考生已经悄悄更换“路线”,选择“逆向考研”,或许这是针对现状更加合理的选择。海盐姐采访了不少选择“逆向考研”同学,TA们给出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1.降低备考难度,增加一战上岸成功率

出于这一原因选择“逆向考研”的同学基本上是确定毕业后要进入编制内工作,考研的目的是有一个符合岗位招聘要求的专业、学历。所以为了能够一战上岸、顺利毕业,“逆向考研”是一种更为理性的选择。

2.“双非”院校有排名全国前三的王牌专业

有的同学则是对某一专业兴趣度高,自己有一定的基础想继续在该专业领域深造,所以想去国内专业实力数一数二的院校。但这些院校的综合实力可能没有本科院校强,如此一来也会出现“逆向考研”的情况。

3.院校特色突出,地域认可度高

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已经明确了毕业后的发展城市,所以选择了一所在当地认可度较高的院校(如海南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等)报考。这样做不仅能有把握上岸而且还能找到一份满意度较高的工作。

海盐姐认为,如果你的考研目的明确,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出于合理、理性的角度选择“逆向考研”就是值得的!如果你也有“逆向考研”的打算,但迟迟定不下来目标,不妨再好好想想你考研是为了什么?带着你的目的去找答案!

二、“逆向考研”相关数据情况

以下是部分院校最新的考研数据,可以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逆向考研”的火爆程度:去年已经有很多高水平大学考研报名人数出现增长停滞甚至是下滑,今年依旧难挽颓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水平大学报考人数放缓的同时,部分双非院校呈现出上涨势头:

深圳大学:24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4123人,增幅6.1%。

江苏海洋大学:24考研报考人数2556人,较上年增长6.3%。23考研报名人数增幅高达35.79%。

沈阳药科大学:24考研报名人数共4644人,涨幅约6.3%。

安徽中医药大学:24考研有近4700名考生报考,较上年增加400余人。

安徽医科大学:24考研共有8516名考生报考,较上年增加700余人。

此外,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开展的2024年考研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近五成受访者目标院校为双非院校,目标院校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占比为37%,目标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占比不足两成。

“逆向考研”现象引发热烈关注,这也反映在高校录取结果上。根据昆明理工大学2023级研究生招生数据显示,2023级硕士研究生新生总数为5392名,其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新生有346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录取3351名新生共来自562所高校,其中“双一流”高校60所。,深圳大学2023年录取5157名新生共来自708所高校,其中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随着近年来报考“双非”院校的人数越来越多,海盐姐预计在未来几年“逆向考研”仍会是大趋势。想要“逆向考研”的你千万别觉得自己在院校专业选择和备考时就能少操心,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三、“逆向考研”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目标院校层次不要低太多

推荐大家参考“低一档择校”的原则,即选择比你本科院校层次低一档的院校报考,如果你本科是非985的211院校,就可以选择非985/211的“双一流”院校报考。层次排名顺序为:985>211>非985、211的“双一流”>普通一本院校>二本院校……

2.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

很多“双非”院校都有学科实力排名中等偏上而且就业前景还不错的专业,这也是它们能吸引不少同学报考的关键一点。“逆向考研”不仅仅只为了上岸,还要将毕业后的求职竞争力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3.备考千万别松懈

选择“逆向考研”后,千万别觉得备考难度会低很多。现在考研竞争如此激烈,如果轻敌是很容易“翻车”的,所以大家备考千万别松懈!我们可以将考初试第一名、拿一等奖学金作为目标,别光想着只为上岸!

“逆向考研”≠简单!考研是场马拉松,从初试到复试准备需要攻克重重难关,想要距离录取通知书更近,你需要更科学的考试规划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