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周期的变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政策的发令声响之后潜移默化发展的。

每个城市中心都是这种发展的见证者,通常而言,它的变化即是周期的缩影和风向标。

通俗点来说,城市中心的市场,可以作为其他片区未来变化的参考,可以帮助买家卖家们提供决策。

而具体到广州,这个“中心”,毋庸置疑是珠江新城。

这段时间,我们重新梳理了珠江新城的成交情况,总结出了几个变化,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珠城,失守10万+

相信价格还是大家最关心的要素。

很不幸,很残忍,很抱歉,但珠江新城,普遍还在降。

我们先从个例看起。

保利心语2023年成交的房源,总价均在千万以上,最低成交单价都在13万/㎡左右,最高成交单价甚至高达16.3万/㎡。

一年时间过去,保利心语的成交单价已经失守10万+,一套81㎡的住宅,总价不到800万就能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马不是一天倒塌的,拉长时间周期,就能发现近一年保利心语的成交价虽有波动,但大趋势几乎是一条直线的向下走。

期间广州出了不少政策,降税费降利率降置业门槛,却都没能挽救其颓势。

当然,这不是保利心语一个社区的困境,珠江新城的其他几个网红盘,也都有着类似的境遇。

比如隽峰苑,同样是北向房源,2024年4月,也历史性地出现了一套单价跌破10万的成交房源。

又或者是尚东君御,自去年下半年起就失守10万这道门槛线,到了今年4月,甚至创下了低至8字头的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小户型分化,愈演愈烈

好消息是,虽然统计范围内珠江新城大部分项目的价格都在回落,但我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共性:

创下历史单价新低的房源,基本都是小户型。

区别于小户型,大户型虽然成交价有所回落,但相对更加坚挺些。

与此同时,同样是成交了60多套房源,对比下2023年和2024年的4月,能发现珠江新城整体成交房源还呈现出一个特色:

成交逐渐向改善型房源集中。

套均面积提升,整体成交房源更大。

更具体来看,成交主力军从90㎡以下刚需房源向90-144㎡改善房源转移。

成交即意味着需求,成交主力军的变化意味着市场核心需求的转移。

如果说2023年的珠江新城还有不少投资客在围绕着刚需小面积做文章,试图用低杠杆撬动更大利益的话,那么2024年的珠江新城买家更多倾向于改善置业,自住优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趋势背后的逻辑

正如前文所言,无论是成交价格的持续回落,还是成交面积段的转移,都预示着城市风向的变化。

如今的广州整体市场,已经有了这种苗头。

整理了全市各区近几年的房价变化后能发现,大部分区域在2022-2023年达到成交价的峰值,而在2024开年后都有一定的价格回调。

而从面积段来看,虽然90㎡以下刚需产品仍然是市场成交的主力,但是改善房源的成交占比已经在悄悄攀升。

尤其是120㎡以上的房源成交。

2021年,120㎡以上房源合计总成交占比约23.43%;但到了2024年,这个占比已经变成28.61%。

可别小看了这抬升的5个百分点,大面积户型由于总价更高,通常目标客群有限,且买家对房屋的要求会更高,从而导致大面积户型的销售周期会更长。

但现在,无论是珠江新城市场的变化还是楼市宏观数据,都在佐证广州楼市已经进入转型时期。

当房价回调,当大面积户型销售一步步提速,我们也是时候转变自己的置业策略了。

我有两个重要的建议想和大家分享:

1、把握时间。

两个囚犯从监狱的窗子里向外看,一个凝视着泥土,一个仰望着星空,结局注定是不同的。

现在,房价的回调是既定的事实,这是多重因素综合下的结果,有政策导向,也有对收入预期的调整。

很多人因此搁置了买房计划,但仍有一部分卖家坚定出手,因为伴随着房价的回调,事实上置业成本也在下降。

以主城千万以上房源为例,2020年至今,房源的套均总价不断回落,但套均面积变化几乎可以视为零。

换句话说,买同样面积的房子,这两年门槛越来越低了。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无脑冲,而是只做一个温馨提示:

在有置业计划的前提下,现在理当把握房价回调的上车时间。

2、重新评估自身需求和预算,优先考虑大户型产品。

一方面,大户型的市场需求增加绝不是现在一时的市场转变,而是会伴随着国人家庭结构、居住观念的改变,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市场表现。

适时跟随市场趋势不失为置业的一种方向,在日后转售时也能提升房屋的流通率。

另一方面,在广州户型更迭的情况下,如今的大户型产品通常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舒适度,适合需要更多空间的家庭或那些更看重居住体验的购房者。

楼市不总是一路坦途,2024确实不易,但打开思路,必将有不一样的眼界。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