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一农村妇女被邀请参加。大会正式开幕前一天,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找到这位妇女说:“周总理对你十分关心,他向我问到你,要你出来工作,这次会后,你就调到省里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

受到周总理的赏识,妇女感到十分荣幸,但她拒绝了周总理的好意说:“我感谢周总理对我的关怀,但毛主席交给我的治水任务还没有完成。再等等吧!家乡人民需要我!”

这位农村妇女是谁?她为何能受到周总理的赏识?

荆江边上的“女英雄”

1952年,毛主席亲自批示: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兵团的兵力参与到修建荆江分洪工程中,务必抢先在汛期前完成建造。

这一指示立即下达后,全国军民的视线都集中在了这项工程中,荆江两岸的人民更是对这场自然与人力的拉锯战中充满了期望。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修造,工程队仅用75天的时间就宣告竣工,这比预定计划提前了半个月。这一切的功劳归功于勤劳的10万个解放军战士,还有一位公认的荆江“女英雄”。

这位荆江“女英雄”名叫辛志英,1933年出生于湖北身松滋县米积台镇。她和千千万万中国农民一样,家庭条件并不好,但她有一颗爱国爱民的心。常年生活在荆江边上,辛志英对洪水的概念极为清楚。

自古道:“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每年长江一到汛期,荆江边上的两岸人民就要遭受洪水的侵蚀,人民苦不堪言。他们曾想搬离这里,另寻去处,但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哪里才是他们的容身之地,何况他们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祖祖辈辈都生活的地方。

修建荆江分洪工程的消息传开后,生活在米积台镇的辛志英第一时间报了名。此时,辛志英19岁,是镇子里的妇女委员。她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亲朋好友,挨家挨户宣传:“毛主席要领导我们治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地上的辛志英

在辛志英的带领下,妇女委员的小姐妹们都纷纷报名参加,给工程提供建议和人力。

辛志英在分洪工地上带领着小姐妹们按劳力强弱,实行运石、碎石等作业,在传统碎石的基础上,她还融合了一些新的办法“鹞子翻身碎石法”就是辛志英发明出来的。将多角形的大石块夹角朝下,平面朝上,就像鹞子的外形,再用力朝着顶部击打,大型石块也会瞬间变成碎块。

这样的方法很大程度提高了碎石的效率,是普通碎石方法的几十倍。之前平均每人每天碎石0.2方,在用了这个方法后,每人每天平均增到1方左右,而辛志英更是锤到1.38方。

辛志英同志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效率,全都靠她的个人意志和爱国情怀。辛志英的战绩引起了黄山头工地不小的轰动,松滋县县长、民工指挥长饶民太亲自下发“采用、推广辛志英同志的方法”的文书。

为了提高积极性,总指挥唐天际开展了红五月劳动竞赛,工地上一下子出现了83个互助小组,大家为了荣誉共同加快了碎石任务的进程,提前两天就完成了16420方。

几天后的庆功会上,由10名工人每人举着一张红底大字,呈一字排开,上面写着:“我们省里完成采石任务”!辛志英实至名归获得了一面大红锦旗。

庆功会后,大部分人都回到了家里,二辛志英则继续参与拦河堵坝的任务,辛志英不仅吃苦耐劳,并且爱动脑筋,为防洪治水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由于她良好出色的表现,指挥部又送给她一面“堵坝英雄”的锦旗和两头耕牛、一套农具。

骑着黄牛,辛志英走在小镇的街上,群众高声呼喊着她的名字,为她鼓掌赞扬,辛志英心中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固。从这以后,辛志英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事迹也将流传千里。

1952年,荆江分洪工程胜利竣工,整个工程所用时间比预期早了半个月,创造了水利工程时尚惊人的奇迹。总指挥李先念和唐天际联名上书毛主席,将工程竣工的消息完整传达了上去。

荆江分洪总指挥在沙市人民剧场召开英雄模范代表大会。辛志英骑着庆功会上,奖给她的黄牛去赴会。会上共表彰了模范单位200多个,英雄模范人物12000多人,其中特等劳模20人,辛志英就是其中之一。

总指挥邀请辛志英作为农民英模同首长们一起坐在大会主席台上,共同为劳模英雄们颁发奖项。会后,辛志英被任命担任双龙乡副乡长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