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子,是妈妈对不起你啊!没有正确教育你,你要认真接受改造,好好学习!”3月18日,一起未成年人盗窃犯罪案件在定州市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开庭审理,被告人小新(化名)和妈妈相拥在一起,妈妈哭着对小新说。

这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件。被告人小新因伙同他人多次拉车门盗窃财物被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间又到一小区地下车库实施盗窃。他们几个拉开一辆车门后发现有一把车钥匙,把车辆开走,开到廊坊,被当地警方抓住。

被告人席上是一位16岁的男孩,从背影看,长得人高马大,挺壮实。辩护人席上除了辩护律师,还有男孩的父母,穿着朴素,一看就是普通的打工人家。

“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

“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能随便偷东西。”

经过公诉机关出示证据、法庭质证等法定环节,被告人小新一一承认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孩子的妈妈有什么想在法庭上说的吗?”

“我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孩子,有点残疾,我不是不管小新,只是实在没办法把小新的抚养权要过来。我的教育方式的确有问题,每天给他打很多电话,就怕他不走正路。”小新的妈妈带着哭腔说。

“你要理解你的妈妈,她平时照顾你的弟弟,还要工作,非常辛苦,可能有时候表达的方式不对,但她还是爱你的。妈妈也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批评孩子。”审判席上,担任审判长的李静语重心长地对被告人小新(化名)和他的妈妈说。

两人都点了点头,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妈妈和儿子拥抱一下吧!”李静说。

这时,妈妈和小新都愣了一下,特别是小新,稍有木讷地望向妈妈。显然,对于母子俩来说,这样亲昵的举动,平时从来没有过。从这也能看出小新对于妈妈怀抱的渴望,只是妈妈平时过多的严厉和疏于照顾,让他们的关系疏远了。

妈妈主动走向儿子,两人拥抱在一起,妈妈痛哭流涕,诉说着自己作为母亲的失职和自责。

这一幕感染了在场所有人。原本平静的爸爸也非常动容,主动走过来,和他们母子俩拥抱在一起。一个家庭,因为父母的离异,不仅家庭一分为二,也对孩子造成了严重影响。

“很多未成年人因为年龄小、父母管教方式不正确,再加上家庭的变动,性格上也会自卑、内向,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李静说,“这个家庭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父母双方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给了父亲,但是父亲常年在外面打工,孩子由奶奶照顾。母亲每天给孩子打无数个视频电话,问他在哪里、在干什么,使孩子有了逆反心理,与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李静介绍,此次庭审中增加拥抱环节是源于之前审理的一起案件,当时案件被告人的母亲主动提出抱一下站在被告席上的儿子。“母子间的隔阂在那一刹那全部化解,那时候我意识到,这是用再多的言语都达不到的效果。”此后的审理过程中,李静尤其注重亲情感化和法庭教育,通过让失足少年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接纳,帮助他们顺利回归人生正轨。

“为了缓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我们想到了在庭审时让他们来一次拥抱,既给父母一次感情宣泄的机会,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改造。”李静非常关心小新以后的成长:“被告人小新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下一步,我们将在刑期结束前到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小新进行回访,了解他的思想动态,让他能够重拾信心,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帮助。”

自2023年起,定州市人民法院成立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李静担任合议庭成员。工作中,李静始终坚持“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司法理念,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实行“少审法官+妇联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模式,向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指导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针对未成年被害人,定州市人民法院联合市检察院、公安局、卫生健康局制定《关于定州市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实施办法(试行)》,为避免在办理性侵害案件中对未成年被害人心理造成二次伤害提供了制度指引。

“未成年审判工作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办理案件不仅要通过法律惩戒犯罪,更重要的是挽救了多少迷途的少年,抚慰了多少幼小的心灵。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未成年人特别保护、双向保护理念,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中贡献法院力量,用法院人的大爱为孩子们撑起绚烂的法治晴空!”李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