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了中国近三年的反制之后,立陶宛总统终于软了下来,表示愿意改正错误,修复跟中国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东欧小国立陶宛正在搞总统大选,现任总统瑙塞达由于搞砸了和中国的关系,遭到了反对党的猛烈抨击。在多方压力之下,瑙塞达表示,有必要改变“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名称,按照国际标准采用“台北”而非“台湾”的说法,以稳定对华关系。

2021年,立陶宛一意孤行,悍然把台当局的“台北”办事处改为“台湾代表处”,此举在世界上制造“一中一台”,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引发了中国的强烈抗议,进而对立陶宛打出了一连套组合拳。

中国的主要反制措施包括,

第一,撤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驱逐了立陶宛驻华大使,将中立关系降为代办级。

第二,中国不再为立陶宛公民签发入境签证,全面限制两国之间的旅游和外交接触。

第三,全面冻结两国经贸往来。中国在停止从立陶宛进口几乎所有产品的同时,也限制中国商品对该国的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立陶宛商界难以承受的是,有外媒报道称,迫于中国的压力,很多跨国企业为了避免其对华贸易受到影响,都禁止从立陶宛企业进口包括零部件在内的一切产品,让该国相关业界叫苦连天。

中国的反制措施打出来之后,立陶宛一开始还嘴硬,仗着台当局给开的投资和援助,也仗着欧美的支持,摆出一副跟中国对抗到底的态势。外长多次宣称绝不改变“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的名称。

然而,为什么现在总统软下来了,表示可以修改名称了呢?

除了反对党施压、中国打出反制组合拳之外,还有进一步的因素。

第一,立陶宛本以为自己挑头去跟中国作斗争,能得到欧盟和美国的坚决支持,甚至拿到巨大的好处。事实证明,这个想法落空了。

之前一度宣称要为立陶宛出头的欧盟,前一段宣布撤销在世贸组织的相关诉讼,其中就包括状告中国“经济胁迫”立陶宛的诉状。失去欧盟的支持,立陶宛根本就没有对抗中国的资本。

此外,今年以来,中欧双边高层互访频繁。4月中旬,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豪华阵容访华,中欧互动迎来第一波峰。

进入5月份,中国领导人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将中欧交往推向高潮。在这三个地方,中方都受到了高规格接待。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热情的称,欢迎中国朋友“来到家里”。

下半年,匈牙利将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而法德又是欧盟的两驾马车。这三国的态度,基本代表了欧盟的对华态度。小小的立陶宛,在整个欧盟里面微不足道,也没有资格左右欧盟的对华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美国方面,虽然一直鼓动立陶宛跟中国对抗,但是给立陶宛的实质性好处极为有限。也就是说,欧美不过是让立陶宛给自己火中取栗而已。

如今,立陶宛可能已经冷静下来,终于认识到,跟中国对着干是没有出路的,也是不得民心的。当然了,只要立陶宛能改正错误,我们非常欢迎立陶宛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