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的中高考进入倒计时,其中距离高考已经不到一个月。招生考试信息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53万,比2023年多出62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2024年本科计划招录名额预计为450万,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升学焦虑背后的多重压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国内教育“内卷”现象愈加明显,升学录取比例愈发严峻,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以上海为例,中考普高录取率约为70%,区级重点以上的录取率约53%,市级重点的录取率约25%,而只有约2%的学生能进“四校”级别的委属市重点。这2%中,成绩达到中上游才有可能进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前10%才有上清华北大的机会。2023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约5.4万,985/211院校的录取率仅为十几个百分点,其中复交率约为3.2%,清北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约为 0.4%,录取人数凤毛麟角。

国内名牌大学的低录取率导致许多家庭为了孩子能进入一所好学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甚至牺牲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研究显示,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17.1%,与其他国家相比高出许多。教育支出随着子女教育阶段水涨船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家庭需要承担更高的学费、住宿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这种竞争压力和经济压力让大部分家长们感到焦虑和不安,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在同龄人竞争中获胜。然而,新时代的不少家庭已经开始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竞争方式,寻求其他多样化的路径可以供孩子选择。

海外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许多家长开始提前为子女做好全年龄段的教育规划和配套的身份规划,避开“内卷”的传统赛道。他们可能会选择国际学校,以便孩子接受更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或者选择海外留学,利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全球视野;也可以选择直接参与国际交流项目,让孩子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成长。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可以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学习,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教育理念。这不仅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还能提高他们的全球竞争力,包括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在未来的职场中都是极其宝贵的资产。

中考结束后,往往是体制内学生转轨国际教育的高峰期。选择国际教育赛道的学子们,在全球TOP100大学录取率接近100%,对比体制内激烈的升学竞争,体制外路线的优势大大凸显。

当然,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全面规划孩子的教育和身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家长有足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同时也需要对孩子的兴趣和潜力有深刻的了解。但是,一旦家长能够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就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成长空间,避免被传统教育模式所局限。

面对国内激烈的升学竞争和教育支出的双重压力,家长们确实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思考子女的教育路径。通过多元化的教育规划和身份规划,不仅可以为孩子减轻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还能确保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上一条不同于“内卷”的新路线。

5月25日,由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智能化金融服务平台泛华控股集团、其旗下独立高端业务品牌泛华湾区家族办公室主办,孚曼海外、贝斯特留学联合主办的“教育与传承——泛华湾区家族办公室精英教育专题峰会”将在广州隆重举办。

活动将邀请诸多业内专家与机构负责人,将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根据国情与中国孩子所面对的实际教育环境和资源,为广大新兴中产和富裕家庭提供全年龄段精英教育与传承规划的实践方案,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每个家庭对二代教育与家族传承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