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第一次来到这个黄河岸边的古村落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了。

这里曾是黄河中游一座繁华无比的渡口,商业的高度繁荣催出生人文之鼎盛,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秀才村”。不过“路远地偏”(从之前交通眼光来看),很多人并不知道陕西黄河岸边还有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就是——木头峪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头峪村地处榆林佳县,其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的黄河滩地之上,与山西曲峪吕梁山头的黄河奇观“香炉峰”隔河相望(图2)。

村子在佳县县城以南20公里左右,第一次来这里时我们颇费了些周折。当时我们从西安坐火车先到榆林,然后转了班车抵达佳县县城。因为在一本讲述中国传统村落的书里看到过“木头峪村”,后来又找了车专门来了趟木头峪。

这次再来,交通就方便许多了。沿黄公路开通之后,木头峪村刚好就在“吴堡”到“佳县”的沿黄公路的路边,自驾沿黄公路时沿路有很大的指示牌,往来游人很难不注意到这个景点。

这是一个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村子。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是秦晋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还得了个“好渡口”的美称。

明清时期,木头峪成为从包头到山西碛口的中转站,四季船筏不断。无数的驼客、马帮、赶脚人就行走在这条古老的水上商道中,造就了木头峪繁的商业茂盛。

商业的繁华也催生出了人文的昌盛。木头峪人非常重视教育,明清时期,这个小小的村子就出了4进士、6举人、1拔贡、6知县,以及70多名贡生和秀才。建国后,也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单单晋升大学教授的就有8人。因此,这里也成为周边远近闻名的“秀才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村子还出了很多演艺人才。近百年里,木头峪村出了400余位戏剧人才。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还观看了木头峪剧团的表演,并赠予该团“与时并进”的锦旗。这下,木头峪又有了个“演员村”的名头。

我几年前来木头峪村,最大的感觉便是这里的宁静、质朴,以及保存完好的村落布局。村子不大,整体呈“井”字型布局。其坐北向南而建,东西皆有小巷和拱门洞相连,错落有致。当时第一次看到“洞巷”的景观,觉得十分别致。

资料显示,木头峪村还保留着完整的清明四合院建筑27院。几年前我们来时,由老乡带着我们去看了“苗家大院”。

这里原本是木头峪的“大户人家”,不过当时已经无人居住、几近荒废。时隔几年,我依然记得当时院内的砖雕、木雕都十分精美,匾额等也都颇有古韵,寄托了院落主人的品位和富有。

这次再来很不凑巧,赶上了木头峪村的大“装修”,整个村子到处都在施工,尘土飞扬。修葺一新的地方,已经很有“网红”气质了。各种网红墙面和装饰,再没有我第一次见到它时的那份幽静、质朴的感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还想再去找找那些老宅院、逛逛老巷子,此次出行也没能如愿。

后来复盘此次的沿黄之旅,木头峪村算是我的一处遗憾所在。不知道现在这座中国传统村落是否已经修缮完成,不知道它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模样呢?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