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救没救人啊。”

每当宋凤河的耳边响起这句话,他就痛苦不堪,在村民的眼里,他不是英雄,而是骗子,所以才会挖苦他。

令宋凤河更为难受的,父亲死不瞑目,临死前留下一句话:“你是不是撒谎了?”

1978年,宋凤河一把斧头救下了85人,原本是全家引以为傲的事情,却演变成一个谎言。

宋凤河因此被折磨了整整27年,直到2005年才真相大白,他多年来的害怕,遭受的委屈、残酷,被一扫而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宋凤河为何会救下那么多人?“谎言”又从何而起?他又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英勇事迹?

一切,都得从宋凤河娶媳妇的那天开始说起。

1977年,住在吉林乌拉街镇公拉玛村的宋凤河喜上眉梢,他在20岁这一年终于娶媳妇了。婚宴过后,欢喜劲儿过去后,宋凤河开始忧愁。

为了结婚,他东拼西凑,借了不少钱。而他在家务农,想要早日还清这笔钱,光靠种庄稼是不够的。

加上那时又不像现在这般自由,外出打工要是被抓到,那是很严重的事情。

宋凤河挣扎了一整年,决定在1978年的冬天,前往齐齐哈尔,干上三两个柜子,能挣百十来元,可以过个好年。

他有这个实力。

他16岁起就跟着叔叔学木匠,叔叔是远近闻名的8级木匠,技术了得,宋凤河为人聪明,早已出师。

向生产队请假谎称去城里探亲后,他乘上了长途车,车内拥挤不堪,加上司机足足有87人,显然严重超员。

车上,宋凤河幻想着春节的美好日子,不由得攥紧了背包,包内藏着他最重要的谋生工具——斧头。

然而,幻想戛然而止,长途车的驾驶室突然起火,司机第一时间停车,摁下车门按钮,殊不料电动车门失灵,无法打开。

司机慌了,不顾众人性命,立即跳窗逃走。

火势越烧越大,烧向了乘客区,乘务员吓破了胆,脸露惧色,车内的乘客慌张失措,有人用尽力气去拉车窗,而窗户因为天气寒冬被冻得打不开。

“砸!”

人群中大喊道。可是,车窗冻得十分僵硬,乘客们猛砸一顿后,仍然没有砸出一条逃生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时,宋凤河从最末排站起来,他抽出斧头,喊道:“让我试试。”

手举斧头的宋凤河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只见他“咚”的一下、两下,车窗出现了裂缝,宋凤河猛吸一口气,砸到第三下时,车窗碎裂。

有了逃生通道,人们迫不及待地奔过去,狭小的空间若无有序逃生,很有可能会出现踩踏。

“大家不要急,让我多砸几个窗户。”

这句话安定了众人的心,他在几个车窗间来回奔走,手臂不断挥舞着,即使头发、眉毛烧焦了,也一刻不敢停下。

宋凤河见大家撤到了安全区域后,他才下车,然而,车内传来了呼救,他回头一看,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行动缓慢。

他赶紧返回车内,带老人下车,同时担心还有乘客在车上,他再次返回,发现有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果断拎起男孩。

两人刚刚下车一分钟,宋凤河的身后,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长途车陷入了一片火海中。

阴差阳错间,宋凤河救下来了85人,若没有他的奋不顾身,后果不堪设想。

宋凤河,是整车人的英雄。

汽车公司派人来对接,另外安排车辆,将全部人送到了齐齐哈尔。

为了表示对宋凤河的感谢,汽车公司领导问他:“你有什么想要的?”

其实,宋凤河可以提出一些物质上的报酬,或者提出调他到汽车公司上班,毕竟这些能解决他的燃眉之急:还清外债。

但在宋凤河的心中,荣誉比物质更重要,他的爷爷被村民称之为大善人,父亲也曾下河救人,被称之为大英雄。

而且,宋凤河有兄弟姐妹5人,唯独他不是共青团员。

“我啥都不想要,我就想要一封信,证明给家乡挣得荣誉。”

他想,有了表扬信,自己能如愿加入共青团了。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点头答应:“这很容易办,表扬信两三天就能寄到你家里。”

两三天后,汽车公司送宋凤河回家,他的头发、眉毛被烧焦了,父母几乎认不出来二儿子,宋凤河兴奋地对父亲说道:

“你以前不是救过人吗?我救的人比你多多了,有85个呢!”

他复述了救人经过,宋父对儿子竖起大拇指:“虎父无犬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宋凤河的奇异模样,他走在村道上,村民们好奇询问,他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渐渐地,村里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有好几个人主动提出,要当他的入团介绍人。

可是,能证明宋凤河救人的表扬信,却迟迟没有送到村里。

时间一长,村里传出来了流言蜚语:“宋家二小子,该不会是为了入团,编造出来的瞎话吧?”

非议越传越恐怖,演变成宋凤河走在村道上,都有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戳他这个“骗子”的脊梁骨。

甚至,村干部们也认为他是个骗子,将他开除出入团积极份子的队伍。

人言可畏,宋凤河实在忍受不了人们的误解、偏见,选择逃避,外出打工,可当他回到村里,村民们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永远都是“最近又救没救人啊?”

每当宋凤河回家一次,面对那些讥讽、嘲讽,他只能默默咽在肚子里。

最令宋凤河绝望的,是家人也开始动摇了。“车祸事件”发生的14年后,年迈的宋父临终前问道:“你和我说实话,你是不是撒谎了?”

原本,宋凤河收到的应该是鲜花和掌声,却变成了家人的负担与包袱,在全村人面前抬不起头。

有些人活着,活的是一口气。

宋凤河对父亲说道:“我没撒谎。”

宋父没能亲眼见到儿子自证清白。

宋父走后,宋凤河常年在外打工,2003年,他发生了两次意外,下地都要使用拐杖,只能回到家中生活。

2005年,85岁的母亲病倒了,宋凤河心想,父亲带着遗憾离开,绝不能让母亲留有遗憾,更不能让自己的后代背着骗子后代的骂名。

于是,他柱着拐杖,找到当年的汽车公司,已经更名为碾子山客运公司,请求他们能证明当年的车祸事件。

然而,他们调查一番后,以时间久远、司机离世、乘务员因恐惧忘记经过为理由,告诉宋凤河:“无法证明。”

结果好似一把钝刀,一字一句都在割宋凤河的心头肉,折磨着他。

既然客运公司无法证明,当年有85人,总能找到他们。

宋凤河没有放弃,他写了材料,用医药费复印了上百份,分别寄给各个部门、报刊、报社等等。

从青年到中年,宋凤河不再想为家乡挣得荣誉,而是想洗刷“骗子”的骂名。

不过,他的行为在村民们的眼中,再次遭惹非议:“他如果真救了人,能得多少好处啊?”

旁观者理解不了当局者的痛苦,但宋凤河已经不在意这些了。

随着报刊的发表,经历过“车祸事件”的人们,纷纷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不由得泪如雨下。

在他们的心中,没有宋凤河,就没有他们的以后。

家住在内蒙古的于柏清,把报纸上的内容念给岳母听,岳母感动落泪,她曾跟女婿说过这桩往事。

于柏清特地写了感谢信,寄到吉林,信中写道:为感谢救命之恩,家住山区,只能电汇200元,改日登门感谢。

除了于柏清,还有住在齐齐哈尔的一位84岁的老人,也给去感谢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凤河收到纷至沓来的信件,多年的辛酸一扫而尽,他特地前往齐齐哈尔看望老人,见面时,两人抱头痛哭。

凡是亲历那场大火的人,都把感恩写在了心头。

有了这些人的证实,客运公司再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证明宋凤河的英勇事迹。

2005年,宋凤河“沉冤昭雪”。

一封感谢信,迟到了27年。

但是人生有多少个二十七年?

得到证明的那一天,宋凤河喜极而泣,第一时间前往父亲的坟头,说道:“爸,你可以闭上眼睛了,现在你相信,儿子没有骗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