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亲:这个话题的热度不低啊,看似有点不合伦理纲常,而实际上……

说到“断亲”,可能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那些拿着手机,不愿意和亲戚交流的年轻人。

但你发现了吗?最懂规矩的中年人,竟然也开始走上了断亲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你可能会问,中年人不是更重视家庭、更看重亲情吗?没错,但有时候,

正是因为太看重,反而会受到更多的伤害。

我们小区的黄阿姨,她今年56岁了,已经连续3年没有回老家拜年了。在她的家乡,不拜年就意味着“断根”,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大逆不道”。

黄阿姨告诉我,她其实非常在乎人情往来。即使搬到城市生活了30年,老家的亲戚有什么事情,她还是会尽量回去。

每次回老家,她都会买很多礼物,力求让每个人都有份。甚至邻居家的孩子,都能从她那里得到糖果。

但是,即使她这么努力,还是会被亲戚们挑剔。即使她已经外嫁多年,家里的长辈还是把她当小孩数落,处处管教指责。比如刷抖音被骂发癫,去美容院被批虚荣,做美甲被叫“老妖精”。

“我都50多岁了,竟然还在小辈面前训斥我。”这种不被理解和尊重的感觉,让她对亲情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所以,陈阿姨选择断亲也许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解脱,一种对自己生活的重新掌控。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无奈。而我们作为旁观者,或许应该更多地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判。

02,

“断亲”并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情

黄阿姨是家里的长姐,跟许多农村的女性一样,一结婚就像是开了个“娘家银行”,弟弟的学费、婚礼、建房、医药费,都成了她的固定开销。但说到分家产呢,她就成了那“路过的风”,没她的份。

黄阿姨总说:

“出钱的时候,我是女儿,是姐姐,义不容辞;要钱的时候,我就成了泼出去的水,啥也不是。”

亲戚们眼里只有你的钱包,比你的感受重要多了。

每次陈阿姨回老家,他们关心的不是她累不累,而是她赚了多少钱。有钱了,就笑脸相迎;没钱了,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去巴结别的有钱亲戚。

每次回娘家却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都没有,只能哪里有空哪里凑合一晚。

最寒心的是女儿上补习班,差三千块钱,四处求人,却也没人肯借,招来一堆数落。

那些年,陈阿姨因为这些人情冷暖,心里压力越来越大,最后竟然被诊断出了“焦虑症”。可那些亲戚呢,不但不关心,还说风凉话:

“肯定是退休太早,闲出来的病!”

辛苦付出了几十年的感情,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些亲情,却发现,在利益面前,血缘关系脆弱得不堪一击。

所以,在大病一场后,她终于醒悟了:

自己的身体和心情,比那些“华而不实”的亲情重要多了。

于是,她下定决心,选择了“断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其实,这样的故事,生活中并不少见。

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家庭中的女性长辈都不太喜欢过春节?每到除夕之夜,许多女性长辈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

就拿黄阿姨来说吧,她的老公是家里的独子。每到春节,全家人都会聚到她家吃年夜饭。十几口人,除了她老公帮忙摘两个菜外,其他的都是张阿姨一个人张罗。

这两年,因为小姑子家添了外孙女,张阿姨更是忙得团团转,不仅要照顾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还要帮忙照看小外孙女。

做饭讲究色香味俱全,待到做完关火上桌,大家都吃完了。

可气的是吃完就走,连帮忙洗个碗都不肯。

直到去年,黄阿姨身体出了状况,住了好几个月的医院。家里乱成一锅粥,亲朋好友关心寒暄黄阿姨怎么不照顾好身体,话语之外似乎在埋怨

“你生病了躺着是舒服,我们可怎么办啊?”

断亲之后的第一个春节,黄阿姨就和女儿一家过。没有了那些繁琐的亲戚关系,她的身体也恢复得很快,心情也变得格外好。

04,

那些选择中年断亲的人,往往都是女性

虽然她们传统观念比较强,很看重亲情的维系,但往往付出越多,委屈越多。

这些女性通常身兼数职,是女儿、母亲、妻子、姐姐、媳妇,却唯独不是自己。她们总是优先考虑家人的感受和想法,却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用委屈自己来换取家人的满意,可最后呢?往往只得到了更多的委屈。

处理难搞的亲戚关系有两大“行事准则”:

一是设定底线,学会拒绝;二是调整心态,量力而行

我们可以包容,但别人不能越界;我们可以付出,但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辨哪些事儿值得咱们操心,哪些事儿可以放宽心。

重要的是,遇到大事儿,咱们得坚持到底,不退让。

这样,咱们的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你有过“断亲”的念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