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朝开国那会儿,有个大将叫贺若弼,这家伙可真是个人物,本事大得很,功劳也不小。

可就是这么个牛人,隋文帝杨坚却好几次想把他给杀了,这到底是为啥呢?

有人说,那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可实际上,原因还得从贺若弼那不会做人的性格说起。

1、目中无人。

隋朝建立以后,杨坚选任了高颎和杨素当宰相。

这消息一传出来,贺若弼心里那个不爽啊,就像吃了个苍蝇似的。

他还暗地里说这俩人是酒囊饭袋,不堪一用。

这话也不知怎么的,就传到了杨坚耳朵里。

杨坚一听,就火冒三丈,直接找贺若弼问话:“我任命宰相,你不高兴干嘛?是不是我以后用谁都得经过你同意?”

贺若弼也是个直肠子,直接就回答说:“高颎是我的好友,杨素是我的小舅子,我熟悉他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人,所以才说这个话。”

这话一出口,可就把高颎和杨素给得罪了个透。

这俩人心里恨死了贺若弼,于是联合其他大臣一起上书,要求杀掉贺若弼。

隋文帝杨坚虽然生气,但也没那么狠心,只是把贺若弼给罢官夺爵了。

几年后,看贺若弼也老实了,就又给他恢复了爵位,可却再也没给过他什么重要职位。

就这么过了几年,杨坚病重,眼看就快不行了。

他想着得见见贺若弼,于是派人去召他入宫。

可是左等右等,都没见到贺若弼的人影。

杨坚心里那个气啊,就问身边的人:“贺若弼怎么还不来?”

身边的太监就回答说:“贺若弼跑去皇太子府上了。”

杨坚一听,差点没气晕过去。

心想这贺若弼也太不地道了,我这还没死呢,他就急着去抱新皇的大腿了。

可实际上呢,贺若弼哪里都没去,就在宫外等着召见呢。

原来啊,是那些太监们看贺若弼不顺眼,故意给他使绊子,编造了这么个谣言。

一个原本可以名垂青史的大将,就因为不会做人,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分。

2、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在咱们的生活中,经常能遇到那种人,跟你关系挺好的,可他却总坑你,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离他远远的,他被边缘化了。

这种事儿,想想都让人心里不舒服。

就拿隋朝那个大将贺若弼来说吧,他跟高颎、杨素关系本来挺好的,都是老朋友了,还沾亲带故的。

可他却背后说人坏话,说人家酒囊饭袋,不堪一用。

这事儿传出去后,不仅把那两个老朋友给得罪了,连隋文帝都对他心生不满。

最后呢,他被罢官夺爵,虽然几年后恢复了爵位,但再也得不到重用了。

这就是典型的“和你关系好的人,你都坑,注定你会被边缘排斥”。

在咱们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这样。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聪明,能占点小便宜,可最后往往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因为大家都知道,跟这种人交往,随时都可能被坑。

所以啊,做人还是得厚道点,别总想着占别人便宜。

跟你关系好的人,更应该好好珍惜,别把他们当傻子。

而且在职场中,领导用人是一个敏感而又重要的话题。

有时候,领导可能会询问我们的看法,这时候我们可以谈谈自己的理解,但切记不要过度干涉,更不要去评价谁行谁不行。

因为用人权是领导的专属权力,我们无权触碰。

轻易评价他人,往往容易得罪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管好嘴巴。

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当时领导准备提拔一个中层干部。

在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有几个同事就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某某人能力不够,不适合提拔;某某人虽然能力强,但性格太强势,与团队合作不佳。

结果这些话传到当事人耳朵里,闹得很不高兴。

最后,领导并没有按照这些同事的意见来用人,反而对那些发表意见的人产生了不信任感。

所以啊,我们可以看出,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尊重领导的用人权,不要轻易去评价他人。

当领导询问我们的看法时,我们可以谈谈自己对岗位的理解、对团队的认识,或者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但千万不要去干涉领导的决策,更不要去评价谁行谁不行。

总之,职场中的用人权是领导的专属权力,我们应该保持尊重和理解。

在发表看法时,要注意分寸和方式,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让自己成为领导眼中值得信赖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