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C爸,这篇文章是我写的。

劳动节5天假,我值了4天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假日医院终于有了些许空闲, 读了不少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有不少是跟孩子们相关的,今天抽空也跟大家做个分享。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孩子们零食的种类越来越多。

我一直都不反对给孩子们吃零食,但有些零食选不对,真的后患无穷啊。

尤其是,这几类:

1‍‍‍

伤神经的零食

1

含酒精的零食

孩子不能喝酒是共识,因为酒精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大脑发育,严重的还会引发癫痫。

但对于一些“隐形酒精”,大家却往往没那么重视

  1. 比如蛋黄派、巧克力派或者一些夹心蛋糕里面都含有酒精;

  1. 还有廖糟制品,比如酒酿小丸子、廖糟饮品等;

  2. 含酒精的饮料,比如酸梅汤。

酸梅汤的配方包括乌梅,乌梅富含果酸、苯甲醛等化合物,经过蒸煮或酵母发酵后,会产生低浓度的酒精化合物。

  1. 还有些水果,比如荔枝、龙眼、菠萝、葡萄、苹果。

因为糖分含量比较高,炎热的条件下放久了,糖经过微生物发酵也会产生酒精

这些零食虽然含量不高,但酒精这个东西吧,一滴也伤身。

之前总说“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但是,它对于酒精来说不!适!用!

所以,还是要多注意。

学会看配料表,水果不久放,吃新鲜的。

2

含咖啡因的零食

夏天哪个娃不想要一杯加冰的奶茶呢?大人也是啊。

但茶叶可是咖啡因的超级大户,无论是奶茶、果茶,还是茶饮料,只要是含茶,就会有咖啡因。

只不过咖啡因的含量与茶的种类,以及茶的使用量都有关系。

还有一类孩子喜欢,但容易忽视的,就是抹茶制品也是含有咖啡因的。

《根据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每1g抹茶粉中含有咖啡因32mg。

除此之外,可乐和一些功能性饮料也含有咖啡因。

娃如果摄入过量的咖啡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容易兴奋,影响睡眠等。

虽然偶尔尝试一两口没啥事,但长期频繁摄入会有很大的健康风险。

关于孩子能摄入的量,国际上的建议并不一致。

美国儿科学会比较严格,建议1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摄入任何种类的咖啡因。

欧洲食品安全局建议:儿童咖啡因摄入量不应超过3mg\kg体重。

《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风向评估》: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咖啡因摄入量为2.5mg\kg。

总之就是,孩子小时候能不碰就别碰。

所以,大家给孩子挑选零食时,一定要多留意食品成分,看一下配料表,确保没有酒精、咖啡因等儿童不友好成分。

2

影响大脑发育的零食

最近认识了一个新词——糖油脑。

耶鲁大学团队研究发现,高糖、高脂的食物会潜移默化地迷惑大脑的奖赏回路,重塑大脑。

《每天习惯性的摄入甜和高脂肪的零食,会控制人类的奖赏机制》

无论是甜,还是脂肪,这类食物一触舌尖,味蕾就会向大脑的多个区域发送信号,大脑随之释放多巴胺,产生一种强烈的愉悦感。

人类的大脑何其聪明啊?

很快就能学会如何满足自己,知道最美味的食物位于何处,以及如何取得。

本来孩子无糖豆浆也能喝,但加了三分糖后觉得很好喝,然后慢慢习惯了三分糖,再到后来的七分糖,十分糖,最后糖越加越多,再也喝不了不加糖的豆浆。

为了追求更多愉悦,大脑会渴望更多,吃了还想吃,修改奖赏机制。

本来娃的饿,只有生理性饥饿,但变糖油脑之后,就会附加一份享乐型饥饿——不吃就想,一吃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让娃对这类食物产生依赖。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哪怕吃饱了也还能再来块蛋糕;一天不来个小甜点就觉得心慌;两天不喝奶茶就感觉苦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时候不是你多爱,而是大脑一直在下指令让你不断想着这些高油高糖的食物。

大脑就不知不觉间被这样改变和重塑了。

这和毒品、赌博、游戏成瘾的机制是类似的,就是让神经产生适应行为,然后再不断地加大你的欲望。

那么,糖油混合物的零食都有啥?

很多人一听糖油混合物就是高油脂、高糖的食物,其实也并不是太准确。

糖油混合物是指,高糖(包括淀粉等糖水化合物,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糖)、高脂肪和深加工。

比如:‍

孩子们都拒绝不了的小甜品、小饼干、甜甜圈等糕点类;

小学生最爱的辣条和薯片、薯条、炸鸡、膨化食品等;

还有年轻人的奶盖奶茶、烤冷面、炸糕等;

我们都知道,高油高糖让孩子更容易长胖,长期摄入还存在糖尿病,心脑血管的风险。

甚至造成神经功能的退化,影响大脑发育,让孩子记忆力下降,变得越来越“笨”。

所以,尽量少主动提供这类糖油混合物,培养娃健康、清淡的饮食习惯。

更不要把这类食物当做奖励:‍

  1. 你要是马上回家,就给你买个小蛋糕;

  2. 放学认真写作业,就让你吃袋薯片。

避免“雪上加霜”增强奖励机制这条神经回路,阻断大脑糖油化之路。

3

伤牙齿的零食

都说现在的娃,5个里面有3个都蛀牙。

DD幼儿园的同学,大部分的娃都多少有蛀牙,个别几个娃牙齿都黑了。

很多妈妈说,平时也不怎么吃糖啊,为什么还是蛀牙了?

因为损害牙齿的,可不止糖!

还有很多日常的我们觉得没关系的食物,也很伤牙。

美国牙医协会(ADA)发布了几种损害牙齿的食物,除了糖之外,这几种相信大家都没想到。

1

酸性食物

比如柠檬水、橙汁、柑橘类水果等。

还有可乐、汽水等饮料。

但没办法,事实就是牙齿经常接触酸性食物,牙釉质很容易被腐蚀,也就更容易龋齿。

所以,适量吃,吃完记得让孩子漱口。

至于饮料、果汁,哪怕是低糖的,里面也有酸性物质,同样会损害牙釉质。

建议少给孩子喝,如果孩子实在想喝点,比如DD和CC看见别人喝饮料也会想要。

我们一般会选能顺便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的营养快乐水。

2

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的零食

比如淀粉类,如薯片、蛋糕、甜品等;

比如太黏的,比如果脯、软糖和各种果干。

别看肉眼上牙齿表面很光滑,但其实在扫描电镜下看,牙齿表面是坑坑洼洼的,很容易附着食物残渣。

所以,越是精细的、黏腻的食物,越容易大量附着在牙齿上。

而且,这类食物在牙齿上停留的时间也会更长,对牙齿的损伤也就更大。

这点我最近深有体会,奶奶刚回老家那段时间,我跟C妈早起不想做饭,就去楼下甜品店买些蛋糕、甜点、甜甜圈,给CC当早饭。

我就发现,那段时间,俩娃牙齿上黄黄的牙垢明显比以前多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类食物,偶尔作为甜点可以,尽量不做为早餐每日食用。

今天这篇呢,既不想大家太焦虑,也不想大家太无视。

一刀切肯定不现实,主要还是提个醒。

能不吃的不吃,能少吃的少吃,孩子的饮食习惯就藏在细微处。

我们父母作为把关人,多一丝觉察,多一分控制,就能给孩子一个更倍棒的身体、更良性的饮食习惯,何乐不为呢?‍‍‍

- End -

比起真糖,这些“隐形糖”才要命,还会影响娃长高!默默数数,竟然每一个都踩过坑!》

转载自《CC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