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邓华、洪学智等人,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表态支持彭总,因而被批判降职,军事生涯蒙上了阴影。由于当年受到牵连的将领较多,有一位开国少将的知名度不像邓华等人那么高,所以并不引人注目。但他的情况又很特殊:本身不算彭总带出来的嫡系将领,却坚持不肯批判彭总。此人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少将就是段苏权。虽然他的军衔不是特别突出,但资历却摆在那里,绝对是一位名将。红军时候段苏权担任过黔东独立师的政委,而红军师级干部地位很高,只被评为少将的不多,这与段苏权的个人经历和为人处事风格有很大关系,不被领导喜爱。他在解放战争时担任过林帅手下的第8纵队司令,但在当时的东北野战军指挥机构中,林总跟参谋长刘亚楼都不是很认可他,对段苏权也进行过较多的批评,甚至降职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时,段苏权被免去了八纵司令员职务,降职当作战处长。这种工作职务上的变动,在四野历史上比较少见。原因在于野司追究段苏权辽沈战役时的一些指挥问题,而实际上,关于其中的对错军内一直是众说纷纭。而辽沈战役后,段苏权也在野战军内部留下了“瞎指挥、乱打仗”的不良口碑,这是将军一生耿耿于怀的事情,到了晚年仍然不愿提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苏权性格耿直,红军时期因伤曾经有过几年被迫脱队的经历,而这段经历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攻击他的把柄。但他从不过多解释,也不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不忌讳陷入到一些风波中,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将军的发展前途。段苏权出身二方面军,本身山头小,他还脱离过队伍,出了问题很难得到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之后,类似情况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段苏权曾被东北的高姓领导提拔,出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并成为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这一层关系本身就是有些问题的,因为高姓领导不久后遭遇滑铁卢,牵连了一批将领,段苏权不幸卷入其中。再加上抗美援朝时,段苏权不满空军虚报战绩的情况,专门进行了调查并写信给彭老总谏言。彭老总是何等性格?当然不允许徇私舞弊,于是军委对这件事进行了通报批评,并专门表扬了秉公执言的段苏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的另一面却不容忽视:像刘亚楼、萧华等主管将领不得不进行深刻检讨,这对他们在军中的地位和声望产生了不太好的影响。这两个人的情况又十分敏感,刘亚楼上将就不用说了,一向是林帅的第一爱将;而萧华后来担任了全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对于政治工作和干部问题有很大的发言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段苏权竟然在1955年只获得了少将军衔,这令军内很多同志都不是很理解,倒是段苏权自己坦然接受了,他并不看重这些身外之物。1959年庐山会议时,曾经因为“上书事件”与彭总产生关联,并从此对首长非常敬重的段苏权,坚持不肯说彭总一句坏话。跟邓华、洪学智、钟伟等直接受过彭总领导的将领不同,段苏权和彭总接触的次数并不多,他完全是被彭总的高尚人格和领导能力所折服,因此不愿违心地诋毁彭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段苏权的军衔较低,在1959年也没有像邓华等人那样被直接追究,但林帅、萧华等人始终认为,段苏权在军队中是一个“反对派”,后来以莫须有的罪名刁难和批判他。在60年代初期,段苏权被从他钟爱的一线部队调离,只担任军政大学副校长。跟他情况类似的,还有开国大将谭政。谭政在59年也不愿批判彭总,当时没被追究,但第二年便被免去了总政治部主任职务,和段苏权异曲同工。段苏权早就经历过大起大落,心态非常端正,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他对落难后的彭总仍然十分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建国后的一些节点上,总理不遗余力地去保护贡献卓著的名将,段苏权也得到了总理的关照。1964年总理借机把他调往缅甸,出国负责工作组的相关外事工作,一干就是5年。这使得段苏权避开了一些棘手问题,并保留了一定的实质工作和政治地位,段苏权对总理的悉心保护,一直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