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品 丨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锂价下跌带来的损失,正在锂企的财务数据中显现。

近日,锂矿板块上市公司相继披露2024年一季度财务报告。在锂价“跌跌不休”的市场趋势下,多家企业呈亏损状态。

Wind数据显示,锂矿板块的19家公司中,“锂业双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97亿元、-4.39亿元,名列锂矿公司归母净利榜单的倒数两名。而去年一季度,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5亿元、23.97亿元。

两家公司之所以被称作“锂业双雄”,正是因为其锂矿业务体量大、占比高。两者归母净利大幅下滑,也与锂矿业务相关。

天齐锂业的一季度报显示,其归母净利下滑与锂产品销售均价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毛利大幅下降,以及联营公司SQM的经营情况有关。赣锋锂业未在财报中对归母净利下滑作出原因分析,但表示营收下滑主要是受锂产品及锂电池市场波动影响,本期销售价格下跌所致。

受到影响的不仅是锂矿公司。

在2021年、2022年的碳酸锂涨价周期中,锂价节节攀升,甚至迈过了60万元/吨大关。动力电池随之涨价,而车企、电池厂、矿商等遍布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也纷纷迈入“抢矿竞赛”,在全球多地布局锂矿项目。

彼时,锂资源被视作掌握汽车产业主导权的关键,电池产业链纷纷押宝。而如今锂市场行至下行周期,“点石成金”的梦想则难以成真。

从这个(短周期)阶段(来看)它(买矿的时候)肯定是高点。”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搜狐汽车说道:“(直接)说买在高点还不完全对,只是说这一轮看过去肯定是高点。但我不认为(从长周期来看)就一定是(买在)高点。”

无论锂价何时迈过下行周期,可以确定的是,电池厂、车企曾筹谋的成本优势、资源主导权,目前暂时难以如预期般实现。

一季度锂企减利162.25亿

锂矿企业的利润正在减少,甚至陷入亏损。

Wind数据显示,纳入锂矿板块的19家公司中,超七成公司一季度利润同比下降,19家公司共亏损2.7亿元,利润额与2023年一季度相较减少了162.25亿元。

其中,亏损的“大头”来源于“锂业双雄”。财报显示,天齐锂业一季度亏损38.97亿元,同比跌幅为179.93%;赣锋锂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39亿元,同比跌幅为118.31%。

“锂业双雄”归母净利润的巨幅下降,均与锂产品的销售毛利额及毛利率下降有关。

天齐锂业在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中解释,一季度亏损环比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是,锂产品的销售毛利额及毛利率环比下降。

财报显示,天齐锂业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5.85亿元,而包括四费在内的营业总成本为17.30亿元,由此计算营业毛利润为8.55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102.11亿元的约1/12。

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天齐锂业锂矿毛利率下降78.51%,毛利额不到去年四季度毛利额的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赣锋锂业利润由盈转亏的原因,也主要与主营业务的毛利下滑相关。

财报显示,赣锋锂业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0.58 亿元,营业总成本为55.37 ,以此计算营业毛利润为-4.79 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7.97 亿元相较减少32.76 亿元,跌幅为117.12%。(注:此处营业毛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包含四费等),不包含投资收益等)

也就是说,赣锋锂业营业毛利润呈现亏损状态,且亏损额大于归母利润亏损。这意味着即除营业毛利润外,其他收益总额的变动为正。

同样是受锂价影响导致利润下降,但天齐锂业亏损的原因比赣锋锂业更复杂,受子公司业务扰动较大。

在营业毛利润方面,赣锋锂业营业毛利润为亏损状态,但天齐锂业合并利润表中营业毛利润实为盈利状态,为8.55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利润表中不仅有天齐锂业自身的业务数据,也合并了其持股26.01%的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的报表。因此,天齐锂业营业业务是否盈利无法确定。

合并报表在计算时营业收入、成本时,将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的份额一并算入,在最终计算非母净利润时,报表会将少数股东的盈利减去。因此,扣除属于其他少数股东损益的30.66亿元后,天齐锂业出现巨亏38.97亿元的情况。

另一子公司智利矿业化工公司SQM,则对天齐锂业的亏损产生了较大影响。财报显示,天齐锂业在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上亏损13.88亿元。

2018年,天齐锂业以40.66亿美元购买了SQM公司23.77%的股份,成为SQM第二大股东。SQM运营着全球储量最大的锂盐湖阿塔卡马盐湖,其收购金超过了当时天齐锂业的总资产。天齐锂业也背负债务长达四年,2022年7月才全部偿还SQM债务。

但在今年一季度,SQM遭遇了黑天鹅事件。根据公告,其由于税务问题一季度利润将减少11亿美元,因此持股SQM的天齐锂业也同步亏损。

从商业角度而言,多元投资能够分担公司风险,正如去年一季度投资收益也为天齐锂业带来了14.12亿元的收益。但当同时遭遇自身业务下滑与投资收益亏损,公司就将面临较大风险。在锂价仍未走出下行周期的当下,财务投资较为多元的天齐锂业无疑比赣锋锂业面临更多变数。

与天齐锂业相比,其他公司财务数据受对外投资等项目的扰动较少。此外,其他公司的多元业务也分担了业务风险。比如,盐湖股份除了锂盐业务外还有钾肥业务,西部矿业更是涉及多种矿产资源业务。今年一季度,两者均实现盈利。

锂价失衡,打乱“抢矿者”棋局

锂矿公司利润的大幅下滑,主要与锂价经历“牛熊”周期洗礼有关。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最高时近60万/吨,而去年年底,价格至约10万元/吨,缩水八成。

中航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2020年,碳酸锂价格位于跌价周期,两年分别跌价38.5%、36.7%;2021年、2022年,碳酸锂价格位于涨价周期,两年分别涨价169.5%、290.5%;2023年,碳酸锂价格再度进入跌价周期,该年跌价46.3%。

根据天齐锂业发布的《关注函》回复公告,2024年一季度,碳酸锂价格仍然位于跌价周期。其表示,受到市场价格下行影响,锂化合物销售均价环比下降40.53%;受市场价格下行及锂矿定价机制调整影响,锂矿销售均价环比下降70.24%。

图源:天齐锂业回复公告

锂价之所以走入下行周期,主要是此前在价格上涨趋势下行业产能大幅扩张,从而导致供需失衡。Volta Foundation发布的《2023-2024电池年度报告》指出,2023年电池化学品价格因供大于求而下跌,具体原因包括矿业投资增加了市场上电池材料的供应、电动汽车和电池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中国市场库存居高不下。

“锂价下跌这一波是从去年就开始往下走了,它(下跌)的原因很简单,价格好的时候它可以涨得很高,(企业)就大规模投资。然后产能过剩,价格就往下跌。这就是大宗商品的周期。”林伯强表示,任何大宗商品都逃不过这个周期,只是有的周期长,有的周期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2023-2024电池年度报告》

实际上,锂价的周期性不止对锂企产生影响,也会在当下对当时入局“抢矿”的诸多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这是因为,锂矿资源的价格身处动态变化之中。锂企、电池厂、车企斥资抢矿时,锂价正值当轮涨价周期高点。但如今,锂价行止周期低点,其锂矿资源能发挥的作用也暂时相应减小。

除此之外,锂价周期也令抢矿者棋局被打乱,成效难达预期。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包括比亚迪、福特汽车、特斯拉、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在内的电池产业链企业,均传出购买锂矿资源或是敲定锂矿供应协议的消息。

其中,作为二线电池厂商的蜂巢能源,更是在2022年底宣布拟以不超过5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343.4万元)的额度战略投资澳大利亚矿产公司ST GEORGE,协助开发其位于西澳的Mt Alexande锂辉石矿项目,并将获得该项目25%的锂矿包销权。

彼时,产业链内诸多企业“抢矿”的原因有三。第一,成本高企,抢矿志在有效降本;第二,抢夺电动化时代核心资源的话语权;第三,减少在关键矿物资源上对国外的依赖。

但是,伴随着锂价进入下行周期,降本、抢夺话语权的效果大大削弱。在矿产资源卡脖子方面,据外媒报道,中国2025年获将控制全球1/3锂开采量。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显示,2023年8月始,有色金属全球经贸摩擦指数震荡下行。

市场周期规律的影响下,产业链企业的棋局被打乱。但这也并不能完全消抹占领重要矿石资源的意义。“这个阶段肯定是(买在)高点,但不排除说今后(有)涨的比前面那个(高点)还高(的可能)。”林伯强指出,未来市场对锂的需求非常大,当下产能相对未来需求而言还是微不足道的。

此外,资本市场对此也持有乐观态度。在天齐锂业发布一季报后,花旗发布研究报告将天齐锂业的评级由“中性”上调至“买入”。花旗认为,碳酸锂现货价格可能在2月时已触底。

“可能底下还有底。”针对当下“抄底”的观点,林伯强表示,不做抄底建议。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能熬过周期,在较高的需求下,一定会迎来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不过,政策端对锂电池企业的规范正在形成。产能提质的趋向或将令锂电池业务进一步集中于头部企业,同时带来头部电池厂对上游议价能力的提升。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到,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并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

围绕锂资源进行谋篇布局的产业链企业,能否等到“点石成金”的锂矿春天?未来的供需关系,将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