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从台湾霸主,到苟延残喘,狼狈出逃的蒋介石竟能搞没百万大军!

1949年底,解放军的炮火已经打到了大西南,蒋介石深知他已无力回天。幸而他提前在台湾做了一番部署,才得以有了惨败后的安身之所。

说来当年蒋介石虽然丢了大陆的千里江山,但是仗着他剩下的数十万军队,在台湾呼风唤雨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想来也正是因为有所依仗,所以蒋介石到台湾以后仍旧贼心不死,想方设法地要整顿军队,几乎日日都打算着要“反攻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蒋介石手握近百万雄师,竟然越折腾越力不从心。到最后他带着残部几乎就是在苟延残喘,他梦想中的东山再起永远只能是他的幻想。

蒋介石为何会把台湾当作退路?他手握重兵又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没落?对于这样的尴尬处境,蒋介石本人又会作何感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底到1949年初,国民党的政治和军事形势齐齐急转直下,后来甚至就连他们自己的《中央日报》都得承认蒋介石的统治已经到了“风雨飘摇之秋”。

蒋介石的支持者更是逐渐与他离了心,曾经风光无限的“蒋委员长”竟也慢慢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可偏偏蒋介石不是那种甘于服输的人,面对“蒋家王朝”大厦将倾的颓势,他还能搜肠刮肚地给自己想惨败之后的退路。

当然蒋介石也不愧是在民国呼风唤雨了十多年的人物,就算在国民党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他仍旧能给自己想出来三条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抗战时期国民党把重庆作为了陪都,所以蒋介石在大西南也算是根基深厚,所以他曾想以西南地区为依托延续他的统治。

但其实这个计划是比较难实现的,毕竟按照共产党和解放军当时势如破竹的劲头,会让蒋介石在大西南作威作福才是天下奇闻。

因而除了西南以外,蒋介石最惦记的是海南岛和台湾岛,不管占据这两个岛中的哪一个,他都能依仗海峡天险和东南沿海的资源与大陆打擂台。

想来在比较利害得失时,蒋介石难免会想到1946年10月和宋美龄携手视察台湾岛的情形,当时还“稳坐江山”的他们曾共同感慨着“有了台湾,就有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来蒋介石和台湾确实还有些渊源,1918年他从香港赴上海时曾途经台湾隆基,对着被日本霸占的台湾岛还发了好一番感慨。

这主要是因为,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吃了日本的败仗,次年就不得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拱手割给了日本。

因此1918年蒋介石虽有心登岛游览一番,却碍于历史原因不能如愿,这不仅是蒋介石个人的遗憾,更是全体国人的痛楚。

幸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日本政府必须把宝岛台湾还回来。正所谓时过境迁,此时的蒋介石早已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当家人,台湾光复他自然有权力登岛视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的周年纪念日,虽然当时国共两党正在进行艰难的战后谈判,但是蒋介石依然在百忙之中决定要亲自去台湾看一看。

在那次为期几天的视察之旅中,蒋介石受到了台湾人民的热烈欢迎,一路游览了台湾的风景圣地,可谓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蒋介石就已经感觉到了台湾虽然受日本影响颇深,但是尚未被共产党团结起来,可以视为一片“乾净土”。

1949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把战线拉到了大西南,在轰隆隆的炮火声中,蒋介石固守西南的野心正式宣告破产。

多亏了在此之前,蒋介石已经选好了台湾作为他的退路,见势不对他立马就能带上蒋经国直飞台湾。

至此“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彻底宣告失败,中华大地上唯一的合法政府只能是共产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

然而当时蒋介石能想到的也只是如果好好建设台湾岛,可以让这里变成“全国模范省”,他绝不会想到日后台湾竟会成为他最后的退路,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从称霸台湾,到凑合活着,蒋介石手握百万大军,却把牌打得稀巴烂。

逃到台湾以后,蒋介石究竟做了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人是狼狈地跑了,心里却还没被打服气,“反攻大陆”也成了他此后多年的执念。可直到他撒手人寰,这个执念都只能在他的心里盘旋。

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的是,初到台湾的蒋介石确实有在台湾称霸的绝对实力,他手里的百万大军就是他最大的依仗。

当然我们要清楚一点,蒋介石的百万大军只是号称而已,这个数据是有吹嘘成分在的,需要脱水后再看。

先后跟着蒋介石到台湾的人确实有泱泱百余万,只是这里面并不都是作战部队,其中包括蒋宋孔陈等民国望族在内的国民党附庸也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这些人都刨出去,蒋介石陆续安顿到台湾的陆军大约有60万左右,另外还有海军三万多、空军八万多,都加起来倒也有70多万军队能供蒋介石差遣。

虽然比起曾经蒋介石坐拥的数百万大军来看,这样的数量并不够看,但是比起共产党发家时,蒋介石拥有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觑了。

要知道的是,共产党最开始组建军队时,拉起来的就是地地道道工农武装,武器装备根本凑不齐。

跟蒋介石带到台湾的残兵败将相比,最初的红军也只能算是“草台班子”。

可偏偏是这个“草台班子”扛住了蒋介石的大军压境,而且还越被“围剿”越能壮大,最终把蒋介石这个自居为民国“正统”的“委员长”赶出了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蒋介石狼狈逃到台湾后还惦记着“反攻大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想方设法地钻营东山再起也并不是纯粹的痴心妄想。

然而很难评的是,蒋介石带到台湾的军队却是越整顿越少。从最开始的让他称霸台湾,到后来的苟延残喘,也不过是二十多年的光景。

说来台湾人民对于蒋介石残部的到来也颇有微词,这不但是因为蒋介石带到台湾的一百多万人抢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更是因为台湾光复不久双方就结下了梁子。

其实早在台湾光复之初,台湾人就因为国民党当局在台湾的专制统治和贪污腐败而心怀不满,甚至连光复的喜悦都渐渐被冲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国民党就想不明白,老百姓归根到底想过的是好日子,可是他们的贪腐、舞弊和专卖制度都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后来甚至还引起了粮食恐慌,搞得台湾民众苦不堪言。再加上1947年2月28日,国民党的缉私警察与烟贩发生了激烈冲突,直接激化了台湾人民对国民党的不满。

更可恨的是,事后国民党采取的手段却是暴力镇压,这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因而如果不是蒋介石惨败前,在台湾苦心谋划了一番,台湾根本成不了他的退路。

然而带着大军强势进驻台湾以后,蒋介石并不满足于现状,所以他一边在军队里进行改革整顿,一边搞起了义务兵役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按照红军当年的情形看,既保持现有军队又招募新兵,可持续发展下去绝不是问题,可谁料蒋介石在台湾的情况与红军的欣欣向荣完全相反。

这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带去台湾的近百万万大军心里未必想为他继续卖命。毕竟大陆都解放了,大部分根在大陆的士兵想回乡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人之常情。

至于义务兵役制,虽然确实能招到新兵,但是对国民党的惧怕和不满却深深地埋在台湾民众心里,战士们心不诚对战斗力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

再加上蒋介石专断多疑,军队从上到下的党政问题都是一团乱麻,症结经年累月的积攒下来,人心垮了只是迟早的事。

也正因如此,靠着“百万大军”强势称霸台湾的蒋介石,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向穷途末路并不奇怪,那么蒋介石本人对此会做何感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带着百万大军逃到台湾后,蒋介石却越活越憋屈,最后就是在苟延残喘。

那么终生都执迷不悟要“反攻大陆”的蒋介石,究竟怎么看待自己的失败呢?

其实国民党在解放战争的节节败退,是蒋介石和他背后的美国都始料未及的,否则美国也不太可能不要钱似的给国民党砸装备。

只是打了三年以后,共产党和解放军越战越勇,国民党却兵败如山倒,最终退守到了台湾的一隅之地。

面对这样的“投资”失败,素来会颠倒黑白的美国政府都难以找补,最终美国国务院只能发表了对国民党失败原因含糊其辞的《对华关系白皮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就算是这样,《纽约时报》仍旧评论说:“白皮书向人们透露的信息是,中国并不是被某个阴谋集团出卖的,而是国民党自己倒下去的。”

不知道蒋介石会不会看到这样犀利的总结,但是他在台湾的如鲠在喉却是实实在在的,面对血淋淋的惨败他不可能不反省。

只是正所谓当局者迷,蒋介石虽然在反省国民党的失败,但是他看到的却都是别人的过错。

首先,蒋介石竟把国民党的失败归咎于“国人”,直言他确信能在两年内“削平匪乱”,只是他的主张不能让国人信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具体分析责任方时,从军队到党政再到学校甚至知识分子,通通都被蒋介石骂了一遍,基本上沾过边的都能被他“顺口”捎上。

说教育时,蒋介石认为学校风气不良、师道无存;骂党政时,蒋介石说国民党内腐朽堕落、败德乱性;谈军队时,蒋介石更是直言“军不成其为军”。

“反省”到后面时,蒋介石甚至把一直坚定支持国民党的美国都骂了进去,说史迪威不自量力、称赫尔利为无知之辈,又暗戳戳地把杜鲁门归为“国际姑息分子”。

蒋介石这一番分析下来,国民党上下恨不得除了他以外全员恶人,用实实在在的言论坐实了国民党是自己垮下去的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们要承认的是,蒋介石对于国民党内部军政存在的问题是有所认知的,毕竟国民党的腐败不堪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只是蒋介石明明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却不想想该如何拨乱反正,反而还在往外推卸责任。

最明显的就是,在指责国军作战不利时,蒋介石格外严厉地批评了高级将领的气节扫地。

尤其对于那些既不成功也不成仁的将领,蒋介石那可真是恨得牙痒痒。他的心腹爱将汤恩伯因为这种想法,甚至死后都还在被埋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事实来看,汤恩伯确实在解放战争末期为蒋介石和国民党出力颇多。

他不但帮蒋介石秘密向台湾运送了国库所有的黄金白银和外汇,而且还将华东地区的国民党残部尽数带去了台湾,这些都是蒋介石能在台湾好好过日子的依仗。

可蒋介石就是不满意他没以身殉国,以至于1954年汤恩伯病逝于日本以后,蒋介石还固执地说当年如果汤恩伯在上海舍身成仁的话,必定更悲壮也更光耀。

蝼蚁尚且偷生,但蒋介石却对自己的心腹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让人难以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一旦到了自己身上,蒋介石却宁愿狼狈地败逃台湾,并且在台湾苟延残喘到寿终正寝,也不肯向那西楚霸王学习乌江自刎,简直把双标玩得明明白白。

直到把能怪的都怪完以后,蒋介石终于表现出了些许自责精神,只是每每自责着、自责着就又绕到了别人的不是上,不把失败的“致命伤”归到别人身上决不罢休。

其实从蒋介石的种种反思中也能看出来,他带着国民党走向失败才是必然的,互相推诿指责的风气早已刻进了国民党的基因里,这样的队伍能成功才应当是奇闻。

总而言之,蒋介石在台湾的二十多年里能把百万大军玩没并不奇怪,这一切不过是种因得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