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这几天可算是睡美了,美梦春梦发财梦,梦梦俱到,主打一个敢

白天尽量在家里做饭,什么红酒煨牛尾、砂锅炖羊排、枸杞拌海参,都给安排上,主打一个字:

顺便跟着媳妇见了几个已婚闺蜜,咱就负责端茶倒水,听着她们吐槽老公和老板,看着几个娃打打闹闹,说着说着就聊到了:教育焦虑

第一个家庭女孩5岁,夫妻两人都是985名校硕士毕业,都在西安的知名外企任职,月收入4万+,170多平米的房子有公积金房贷65万,不过两个人的每月公积金就覆盖了。

没啥压力,妥妥的新中产阶级。

前几年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放弃了公立,一定要进优质的私立幼儿园,一个月基本学费4000多,还有各种亲子活动、家庭活动啥的差不多一年还得搭进去2万块。

就这么过了2年。

因为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目前正在为孩子上哪所小学,怎么能能进名校的问题重度焦虑。

谁谁家的孩子送到了哪里去上学,谁谁家的孩子怎么优秀...

两个人还在商量如果上不了名校要不要让妈妈辞职全职在家带娃?

如果上了名校,孩子又到了参加课外班的年龄,是不是更应该重点陪伴?

择校费、特长班、每年定期的研学旅游,突然发现孩子教育上的花费和心理压力和房贷比起来,后者连个屁都不算。

妈妈本来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加上这两年的国际形势,也不敢轻易辞职。

是啊,中产父母怎么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第二个家庭孩子7岁,已经上了五大名校小学,同样她和她老公都是某硬科技大学硕士,都在高校任职,子女上学有优势。

能上好学校,收入还不低,可越是这样,追求就越高,焦虑值也越高。

原因是两边老人都不在西安,轮流来看娃,只能给娃做饭别的都辅导不了,爷爷还特别喜欢出门遛弯,姥姥喜欢跳广场舞,感觉来西安和度假差不多。

爸爸因为科研项目和课题的原因又是经常出差,周末回家了也是睡觉、出门和同学朋友喝酒或者在家打游戏,一辅导娃作业就头晕恶心想吐,教育娃的压力都是妈妈一个人身上。

特别想换一个能陪着孩子写作业的爸爸。

除了日常上学,还给娃报了4门课外班,还都是先给娃做性格和心理测试才考虑报的,生活远比电视剧精彩多了。

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当今社会,努力和伤悲都要提前个十几年。

第三个家庭也是孩子上了不错的公立小学,父母赚钱平均水平但工作很稳定,空闲时间多。

最主要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都是公务员或国企退休,每月都各种找理由给小家庭补贴。

虽然家境好、综合收入高、时间充沛,但是就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垫底,对学习毫无兴趣,用老师的评语就是:

这个小朋友成绩稳定,动手能力强。

各种教育方法都尝试了,夫妻俩还是各种给孩子学习上手段,学习不行就上补习班。

一直絮絮叨叨其它同事家的孩子怎么样;谁谁送孩子出国了;谁谁家的孩子是怎么给娃铺好路的。

我觉得娃挺适合走体育这条路,确实身体素质好,饭量也好,很少生病,硬逼着小孩子乖乖坐到教师听课,放学回家写完作业睡觉太压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到后面,都在问:你们难道不焦虑

咱也附和着:焦虑啊,必须焦虑啊,老家还有10亩地我都想好了这是给娃最后翻身的资本。

西安中产教育鄙视链和教育真的太难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产教育鄙视链”上无赢家,这种“鄙视链”在反映出的攀比之风,必须警惕。

动画片要看英文的、名字要有个英文名、旅行要去牛津剑桥耶鲁哈佛、兴趣班要学马术击剑和冰壶,幼儿园必须一年10万起步...

为什么现在生育率低?生一个娃就被扒一层皮。

很多新手父母在孩子刚出来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可当周围的同事闺蜜好友都在鸡娃的时候,你还能淡定住嘛?

以前看了某知乎高赞回答说:

“大多数人费劲鸡娃,并不是指望孩子能出人投地,而是不想让他在残酷的竞争中坠落。”

跨越阶层极其困难,但跌落阶层很容易。

这就是所有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

就这个五一,一个家里有矿的80后的朋友已经决定把他还在上小学的孩子送出去读书,孩子妈妈也跟着出去陪读。

我听完感觉这就是一个妥妥的阳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在国人正常出国移民的种种需求中,教育确实稳居第一位,而且越来越低龄化。

龙年春节时候,我一个已经定居美国的初中同学给我说:

"在美国普通家庭也有教育焦虑,东方鸡娃和西方鸡娃都是鸡娃。"

亚洲移民越来越多,推高了房价也带来了教育焦虑和内卷。

美国各种补习机构已经越来越成规模,只要你想补习,无论是哪个年纪,无论是学校课程补强、竞赛培训、标化考试,还是辩论、演讲、计算机编程等,都能找到相应的课程。

贫富差距同样大的英美,精英阶层也是靠鸡娃来维持阶层或者实现阶层跨越。

回忆80后的小伙伴们,那个时候也有补习班,但只有成绩特别差的才会去上。

大部分孩子都是自然成长。

同样,自然成长的孩子由于缺少了很多研学、参观、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大部分孩子也很难积累自己的各项社交、才艺、语言技能,到高中毕业或是大学毕业,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不适应。

根据现在的社会变化,目测以后二线以下城市的普通家庭能考入一线名校的孩子会越来越少。

普通家庭的孩子除了学业以外,很难再有机会再去发现、挖掘、完善自己的特殊技能。

学习好、努力、听话,这些优势仅仅在学生阶段会得到认可,进入社会以后,这也是资本家挑选最好的牛马的标准。

普通家庭的孩子即使考进了名校,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情绪成本来弥补他们技能不足的短板,重新树立自信。

可见,为孩子提前准备这些文化资源与技能,才是中产阶级疲于奔波的真正原因吧。

我们的社会,正在培养出怎样的年轻人?这些孩子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知道有没有家长问过自己...

分享城市更新与存量资产盘活等商业地产经验、写策划方案报告,关注西安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