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把每年的5月定为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这一举措大快人心,目的是希望所有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心希望这一举措落到实处,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共同营造一个关爱、支持、理解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身边就发现一个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张涛读初二那年,成绩一路下滑,按照初一老师的介绍,同时参考他七年级的考试成绩,张涛本来是个尖子生。但最近她开始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的迹象。学习总是不在状态,她说他夜晚经常失眠,而且不太想吃东西,每次参加学习或课外活动显得心不在焉,毫无兴趣。

后来他的班主任和学科老师联系家长,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寻求解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让张涛大胆倾诉,倾诉内心的困扰,原来,他喜欢上班里某个“大大咧咧”的小女孩,表白被拒了,青春期的孩子嘛,我们都理解。

接着与家长沟通,申请让家长也要介入,让家长支持被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最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根据事例开设了几节有关“恋爱”的价值观念课程,教育他如何正确看待“爱情”,对待“感情”,如何提高个人心理承受打击能力等等。

班主任还私底下让张涛的几个好伙伴“打配合”,多次引导他,使他在迷茫中找到共鸣,分享彼此的困扰和情感,减轻心理压力。#教育#​

不久,张涛又“回来”了!

虽然事例不是什么罕见的,但也说明当前大多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心理教育的支持,对于正处于“迷茫”、“叛逆”的中小学生来说,这个决定无疑是一剂良药,希望老师们、家长们都要好好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