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宇澄的一部《繁花》,在广阔细密的生活场景中,搭建了一个具有时代语汇的历史舞台。百转千回,人物的命运“平平仄仄”,随历史的浪潮跌宕起伏。

虽出生上海,但金宇澄从小由祖母抚养,而祖母带给他的影响也和苏州黎里古镇的故居有关。出于对故乡黎里的热爱,《繁花》里笃定又自由的女老板被赋予了同音名字——李李。可以说,《繁花》背后,尽是黎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繁花》李李剧照

苏州和吴江黎里,大概就是金宇澄情感的源泉,每每写到家乡,他的心都会为之一动。这些年里,金宇澄与黎里的联系从未断过,他也常去黎里的亲戚家走动。回到家乡后,他习惯性地去看看流淌依旧的市河,去走走充满韵味的巷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如今变成繁花书房的金家祖宅

如今金家的祖宅变身为繁花书房,这个坐落于黎里古镇建新街38号 (中金家弄) 的祖宅——金宇澄的太祖母、祖母和父亲都曾长住这里,金宇澄本人也曾在这里小住,将成为他居住、工作和艺术家聚会、举办文学艺术等文化活动的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繁花书房内部 。繁花书房里展示了金宇澄与创作相关的文学底稿和画稿,有《繁花》海报、剧照、手绘图、贺卡,有金宇澄的文字底稿和画稿,有纸边泛黄的家书、邮寄单、首发杂志,甚至还有1969年从上海普陀发出的“上山下乡的通知书”。

除了《繁花》,在《轻寒》 (他认为1990年在《收获》发表4万字《轻寒》,是他个人最重要的作品) 里,金宇澄更直接地书写了黎里的魅力,“因为黎里的魅力,很早也进入我的文学,这10年进入了我的画面,几乎是本能的驱使,对于每位作者来说,创作立足点都源于最靠近情感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金宇澄本人最看重的作品《轻寒》。打捞故乡江南小镇的前世记忆,凸显文学中永恒的暧昧主题。

以下内容选摘自《轻寒》序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时,我还能终日坐在岸边,看船、看小镇的座座桥梁。两岸有不少店铺,狭窄的街道上方架着挡雨遮阳的廊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阴雨季节,这些建筑苍老而晦暗,全然凐为霉烂的色彩。行人穿行其间,阒无声息,犹如飘渺的灵魂。这是一种梦断香消的景象。

如果推开镶着明蛎壳的窗扇,你会听到丝弦之音及弹词女人凄婉的歌声,小镇充满诗意。在黑夜中,青瓦粉墙阻隔了微弱的灯光,你只会看到远方湖中的数点渔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我结识了一个理发铺的青年。我去那铺子坐着,看那些由水路送来的过期报纸。铺子门可罗雀,只有一把转椅,窗外就是河,店的柱脚筑在水里。有时,船撞到这柱脚上,转椅和镜子就摇晃了,恍如身在舟中。他挨近窗子,对下面的船说:“扳艄。”

他是个脸色苍白,有点害羞的人。他靠在一排雕刻过的窗扉前 (可能由什么老屋拆来) ,窗上镶着黄灰色的明蛎壳,像是一个晦暗的背景。墙上宣传品多,印满水渍。铺子里潮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只想在这片故土求一处息壤,并不打算同他多说什么。他领我到一间老屋去,这是他睡觉的地方,四边隔着杉木板壁,很暗。他给我倒茶,他的白脸正对着我,闲谈之中,他说自己一辈子没什么指望了。我想,他也许是指环境而言。沉默了一阵。他有些突兀地说,他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他看着我,几乎是想笑的样子,脸色惨然,那只细瘦的白手爬上来,抚摸他的脸,像是那女人的手。我想安慰几句,又觉得无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听到隔壁有苏州弹词的尖细女声送入,沉闷得很。也像是下雨了。他在一口藤箱里取出一个很大的镜框,屋子里很暗,我清楚那就是他与那个女人的合影。镜框放在我的膝盖上,很重地压着我的腿。我只能零碎问了些话,知道女人在一家南货店里做事。置身于这个屋子,我感到自己变得虚伪起来,有些乖戾,不知说了点什么。似乎察觉到不该再多谈下去,他仍然说他们的事。他说,他们是在这座房子里被抓住的。不久我们就疏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一个人在小镇上转。以后发现自己经常走过那家南货店,也就停止了这种闲逛。镇里除了早市,生意是清淡的。我看见那位少妇坐在旧柜台前,神态凄艳,旁边的破收音机里仍播放着苏州弹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凉似水,我坐在镇河的一座石桥上。我听到桥上有个人说,如果我答应找个镇上的女子,也许才能留在这儿。如果我同意,可约了时间,到镇里绸布店门口等着。我不知怎么慌张起来,没有同意。我悒悒不自得。我们永处于过渡时代,我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雨霏霏,夜色中,平桥浅渚、野寺村场,都从远方消失了,我看不真切。静听船楫的声响,我记得那个青年理发师说,我们应该离开小镇,我们不会在小镇呆很久的。他的话颇使我费解。

发表于1990年《收获》第三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宇澄在文景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宇澄继《回望》之后的另一部非虚构力作。一老友在聚会上追忆三十年前的岁月,引发了一场千里赴约的温故之旅。在历史的斑驳印记中,辨认早已碎裂消失的苍凉青春。

非虚构的记录与三十年前的小说相互映照,小说笔法与真实事件相互渗透,展现文学技艺的世故与讲究。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岛

金宇澄早期创作代表作。包含九个短篇小说,大部分创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包括《风中鸟》《方岛》《譬喻》《欲望》等。故事背景大多设置在东北农场或北方农村,描写了时代夹缝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的故事,通过这些人物的视角,凸显复杂空间中的交替碰撞。

这些作品秉持了作者一贯的创作理念:将心理描写减少到最低限度,重点描写角色所见及人物间的对话,这些早期创作的手法被作者延续到了《繁花》中,并发扬到极致。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轻寒

必须一读再读的故事,于无声处听惊雷。江南小镇上因为战火迫近而弥漫紧张气氛,人物关系与事件发展,如同水路般错综复杂。每读一次,就会重新发现金宇澄精心铺陈的细节。

金宇澄创作早期,收获文坛赞许的实力代表作。作者的笔,在细腻幽微的内心活动与暗流涌动的水乡风貌之间自如切换,让你从日常情境和男女情爱中,窥见残酷动荡的时代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