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024年第3期发表《“智者乐水”之“乐”不读lè》,指出“乐水乐山”之“乐”应该读yào。无独有偶,早在2006年央视热播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点评嘉宾余秋雨把“仁者乐山”的“乐”字念成了lè,据说有上万观众打电话提出批评。但我们发现《新华字典》(下简称《新华》)、《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乐”并没有yào音项,因此“乐”的这个读音确有必要讨论。

一、不同辞书中“乐”的音项

“乐”的“音乐”义读yuè,“快乐”义读lè,二者在现代仍是常见读音。此外“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乐”意思是“喜好”,读yào,语本《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汉语大词典》(下简称《汉大》)“乐”音项yào的内容为:

乐 yào喜好。《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唐柳宗元《愚溪诗序》:“夫水,智者乐也。”

以“乐”yào为首字的多字条目有“乐山”“乐山爱水”“乐山乐水”“乐水”4条,“乐”yào单字后的用例以及这些多字条目仅限于与“山、水”的组合,均与《论语·雍也》这一典故有关。可以说,《汉语大词典》中“乐”yào专用于这一典故。

民国时期的《国语辞典》“乐”立4个音项yuè、lè、yào、lào,其中lào是为地名“乐陵、乐亭”立的专用音。这一处理为台湾当代的《重编国语辞典》(下简称《重编》)所沿用。其中音项yào的内容为:

乐 yào喜欢、欣赏。用于文言文。《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辞源》、《辞海》、《王力古汉语字典》、刘洁修《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和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大词典》收录的“乐山乐水”的“乐”均读yào。

1953年出版的第一版《新华》无yào,有其他3个音项。1960年编成的《现汉》试印本进一步取消了lào,并为1962年版《新华》沿用。2011年出版的《新华》第11版和2012年出版的《现汉》第6版恢复了地名音lào,并沿用至今。

二、“乐”的读音探讨

“乐”yuè、lè古代为入声,yào是去声。北宋官修韵书《广韵》为这个去声读音定了“五教切”,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指出《论语·雍也》上述引文中“乐”的音义为:“乐,上二字并五教反,下一字音洛。乐,喜好也。”即前两个读yào,第三个读lè。

杨伯峻认为,“乐”的去入之别是中古经师人为来分辨词义的区别,上古“乐”有去入两读而不区别词义。也有学者认为去入两读是为了区别词性。《马氏文通·实字》卷之五:“‘乐’字,去读外动字,喜好也。《论·雍也》:‘仁者乐山。’……又内动字,喜也。《孟·梁下》:‘与民同乐也。’”外动词能带宾语,内动词不能带宾语,但是用能否带宾语作为区分依据行不通。《论语·雍也》还有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乐之者”的“乐”带宾语,按照《马氏文通》的说法,读yào;而《经典释文》注“音洛”,即lè。由于前面已有“好之者”,即喜好的“好”,这里的“乐”不能释为喜好,只能理解为“认为快乐”,读lè是合适的。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的“乐”是原生词,孙玉文指出卢各切的“快乐”义及五教切的“喜好”义分别由五角切的“音乐”义滋生而来。这种变调构词现象并非六朝以来的经师人为,“喜好”的“乐”在上古时代有实际口语的基础,到了中古,只在读书音中保留。由于缺乏口语的基础,注家面临从古和从俗的窘境,注音易于产生分歧。

现代汉语中,人们把“喜好”义的“乐”yào读成“快乐”的“乐”lè。如《汉大》lè音项下立的“喜爱,喜欢”和“乐于,乐意”两个单字义项,该音项下带宾语的多字条目有“乐死、乐命、乐群、乐学、安贫乐道、乐此不疲、乐善好施”等,其中“乐死、乐命、乐学、乐善好施”中的“乐”都可以用“乐于”解释。“乐此不疲”的解释各辞书不一致,《汉大》释为“耽乐某事,不觉疲倦”,《现汉》释为“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重编》的释义类似《现汉》,但同义的副条“乐此不倦”释为“乐于做某些事,而不以为倦苦”,这也说明“喜好”义和“乐于”义难以区分。

《重编》“乐”yào的多字条目除了跟《汉大》注音一致的“乐山、乐水”外,还有“三乐、乐群、推贤乐善、敬业乐群、乐道安贫”(《汉大》相关条目中的“乐”读lè),其中“推贤乐善”释为“推崇贤人,乐于行善”,把“乐”释为“乐于”。《重编》“三种喜好”义的“三乐”(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归音项yào,而《汉大》归音项lè。两者比较,《重编》保存传统yào音的条目较多,而《汉大》仅限于跟“乐山乐水”这个典故相关的词语,在通常的“喜好”义上倾向于采用lè。

三、“乐”的读音处理

《现汉》初稿资料中保存了词典编辑室编辑徐萧斧的3张稿片,可帮助我们知晓“乐水乐山”的“乐”未立yào音项的处理过程:

稿片1:“乐”另一异音“仁者乐山”,补不补?不补。

稿片2:乐lè❷乐于喜欢;乐意:~善好施|~此不疲|工人们都~于帮助别人。(按:用下划线表示增加内容,删除线表示删除内容。本稿片还有陆卓元和丁声树的修改记录。)

稿片3:【乐于】对于做某种事情感到快乐:~助人。(旁注:【长于】【勇于】已收,补本条。)

稿片1已考虑到“仁者乐山”的“乐”的异音。为解决这一问题,使单字“乐”lè与释义协调,稿片2把释义“喜欢;乐意”修改为“乐于”,同时补稿片3的“乐于”条。

“乐”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就是“喜好”义,由音乐的“乐”引申出“喜好”义,人们在两者之间建立了新的语义联系,类似于跟“乐”同义的“喜”的语义引申(《现汉》“喜”立有“快乐”和“爱好”二义)。这样,由“yuè→yào”的语义引申脉络替换为“lè→yào”,音项lè涵盖了yào,“乐”lè成为“喜好”义的通行读音。跟“乐”反义的“苦”也有意动用法,意思是“讨厌、恨”,如“天下苦秦久矣”,《现汉》释为“苦于”。大部分意动用法都没有另列音项。为“乐”单立音项yào,破坏了系统性。顺便说一句,四川乐山因境内的至乐山而得名,其“乐”一直读lè,跟“乐山乐水”无关。

“乐”有两字连用,分别读yuè、lè的。《孟子·梁惠王下》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一句,5个“乐”中第一、第三个“乐”读yuè,其他3个读lè。全句是说: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相比,哪一种更快乐?还有三字连用,分别读yào、yuè、lè的,老戏台的匾额上常书写“乐乐乐”三字,意思是“喜好音乐快乐”。现代汉语中,“乐”yào字已不能自由使用,上述“乐乐、乐乐乐”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和知识储备会让人不知所云。

“喜好”义人们早已读lè,如果还读“传统”的旧读yào,音义上就古今杂糅,于学理不通,于学习不利。去年面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学生成语词典》考虑现代汉语中“乐”音义对应的实际,“乐水乐山”条的“乐”注音lè,并加提示:“‘乐’在这个成语中旧读yào。”体现了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又适当照顾了传统,这种处理值得肯定。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4年第5期《词海泛舟》栏目。)

2024年第5期电子刊

pdf版

2024年第5期电子刊

epub版

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53204211订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注意:电子刊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跳转邮政微商城

订阅纸刊

2024年电子刊

pdf版

2024年电子刊

epub版

咬文嚼字公众号

欢迎下载

咬文嚼字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