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时期,江东的周瑜与北方的曹操之间,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较量。

说到这场战役,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而在这场战役中,周瑜巧妙地运用了连环计,最终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那么,这个连环计究竟是怎么个连环法呢?

1、连环计。

那时候,曹操刚刚攻下了荆州,刘琮、蔡瑁、张允等人,带着整个荆州的水师投降了曹操。

这下子,曹操的兵力大增,尤其是水军,几乎可以横跨长江作战了。

东吴的水军优势一下子就被削弱了,周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打败曹操,周瑜决定采用火攻的战术。

但是,火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满足很多条件。

于是,周瑜开始一步步地布置他的连环计。

首先,他利用蒋干这个人物,上演了一出反间计。

蒋干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也是周瑜的老同学。

周瑜故意设宴款待蒋干,让他看到了东吴的军容和士气。

然后,又故意让蒋干偷走了伪造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信。

曹操看了书信后,大怒之下杀了蔡瑁和张允。

这样一来,曹操的水军虽然有了战船,但是却没有了能够指挥作战的将领,实力大打折扣。

然而,仅凭这些还不够,周瑜还需要一个机会来接近曹操的战船,实施火攻。

于是,他和黄盖一起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黄盖假装对周瑜不满,被周瑜痛打一顿后,愤而投降曹操。

曹操信以为真,对黄盖的到来表示欢迎。

这样一来,周瑜就有了接近曹操战船的机会。

但是,问题又来了。

即使能够接近战船,如果船只会跑的话,那火攻也难以奏效。

于是,周瑜需要想办法让曹操的战船无法移动。

这个时候,庞统出现了。

他提出了一个铁锁连舟的计策,就是将曹操的战船用铁锁连接起来,这样既可以限制船队的移动,又可以让士兵们在船上如履平地。

庞统还主动请缨,愿意去曹营献策。

正好这个时候,曹操又派蒋干来江东探听消息。

周瑜和庞统合计一番,给蒋干上演了一出偶遇的戏码。

蒋干以为庞统是个知兵的人才,就向曹操推荐了他。

庞统见到曹操后,趁机提出了铁锁连舟的计策。

曹操一试之下,果然觉得非常有效,就下令将所有战船都按照这个方法连接起来。

这个时候,周瑜的火攻条件已经全部成熟了。

他挑选了一批精干的士兵,驾驶着装满火油的战船,趁着东风大作的时候,向曹操的战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一时间,火光冲天,曹操的战船被烧得七零八落,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曹操本人也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北方。

这场战役,周瑜凭借着他的智慧和勇气,巧妙地运用了连环计,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被后人传颂至今。

2、制造局部优势。

咱们都听过“以智取胜”的故事,但有时候,用“愚”困住对方的智慧,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想想看,要是能让对方那些聪明的大脑,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不就是咱们捡了个大便宜嘛!

就像周瑜在赤壁之战里干的那样,他首先就把曹操手下最能出谋划策的蔡瑁和张允给除掉了。

曹操虽然有了一大帮水军,但没人指挥,那船再多、人再多也白搭。

这就是典型的“以愚困智”,让对方的资源发挥不出最大作用。

接下来,周瑜又用了“错误诱导”这一招。

他故意让曹操觉得自己要投降,还演了出苦肉计。

曹操一看,哎呀,这不是好事儿嘛!

结果,他就按照周瑜的错误信息去做了决策,把自己的资源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这就好比手里有把好剑,却用来劈柴,那剑再锋利也白搭。

最后,周瑜趁着曹操没防备,发起了突袭。

这时候,曹操的军队乱成一团,啥资源都发挥不出作用了。

周瑜就利用这个时机,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战船。

这就是在局部时间、地点形成优势的重要性。

其实,这种策略在我们生活中也挺常见的。

比如,你想卖房子,但市场上竞争很激烈,怎么办?

你可以故意放出消息说房子有瑕疵,让买家觉得价格得压低。

等他们来谈价时,你再慢慢透露房子的优点,这样买家就容易上钩了。

这就是用“愚”困住对方的智慧,再用“优势”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所以啊,有时候,别光想着怎么用自己的智慧去对付别人,也得想想怎么用“愚”来困住对方的智慧。

这样,咱们才能在人生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