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昨日短暂的回调过后,港股再度走强。不仅将年初以来的下跌尽数抹去,恒指今年已经积累了8.74%的涨幅(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5/9)。

当期待已久的反攻终于开启,本轮涨势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悄然注入信心?布局哪些板块胜率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从哪里来?

4月下旬以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拓宽资金流动通道,改善市场流动性及稳定性,资金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当前港股的走势是市场底、估值底、盈利底和风险偏好底共同形成的。

众所周知,低估是港股近几年来的一大特征,另一大特征就是流动性较差。港股市场近年来的成交额处于相对低迷的阶段,流动性也成为困扰港股市场的一大难题,无论是港交所降低印花税率、还是今年证监会发布的五项与香港资本市场合作措施都印证了高层对于解决港股困境的决心。

在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仍处于近年低位,潜在回流空间较大。

从外资对中国股票资产配置比例的角度来看,以海外注册的非ETF型新兴市场基金为例,中国内地+中国香港股票在其中的配置比例在今年1月底曾经触及23.8%,这是2017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与此同时,此类基金对印度股票的配置比例则一度达到17.1%的历史新高。但3月底,中国内地+中国香港股票的配置比例小幅反弹至24.3%,但仍然是近七年以来的低位。(数据来源:申万宏源)

宏观数据的回暖、亚太货币贬值等进一步提振了全球资金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信心。

以PMI和CPI为代表的部分宏观数据自2月开始出现了一定回暖,亦有助于部分海外投资者在此前对中国资产极低配置的基础上有所回流。全球流动性趋于收紧,美股以及亚太其他股市整体偏弱,且亚太货币相对美元显著贬值,资产价格的汇率风险显著增加,而港币则相对坚挺。

近日,港股的外资净流出规模收窄,与日股/印度股市形成资金面跷跷板,或表明部分全球/亚洲配置的资金或在逐步降低日印股票的仓位,并增加对于港股的配置。基于EPFR(一家研究新兴市场投资的机构)口径,2月中旬前后,日股和印度股市的外资净流入规模开始触顶回落,而港股净流出量逐步收敛。截至3月,在亚太基金中,日股仓位高达46.9%,而港股和A股仅均在5%左右,说明外资对于中国资产仍具备较为广阔的增配空间。(数据来源:东吴证券)

从内资来看,内地公募基金重仓股中,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港股仓位由23Q4的8.7%提升至24Q1的9.3%。今年3月以来,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3月、4月单月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均超过700亿元,成港股重要流动性来源。

而港股在悲观中连续跌了很多年,当前估值非常便宜,“超跌”就是反弹的最大动力。估值上,恒生指数PE为9倍,PB为0.9倍,在全球范围内皆属“洼地”,颇具吸引力。(来源:Wind,截至2024.4.29)由于过往连续下跌,南下资金对港股的配置范围主要集中在高股息类股票。但近期看到可喜的变化,是资金边际增加经济高关联度资产,如港股互联网行业;增加产业拐点渐近,受益于降息的创新药行业。

风将吹往何处?

在情绪修复行至半路的背景下,后续行情的可持续性需要依赖分子端预期无风险利率环境的改善

还有两个影响港股长期走势的核心变量也值得持续关注。

第一是基本面视角下,中美名义增速差的变化。

根据4月末公布的数据,24Q1美国GDP按年率计算环比增长1.6%,低于预期,中美名义增速差由23Q4的-1.7%升至24Q1的-1.5%,若后续趋势性收窄,则表明中国资产的相对配置价值正逐步提升。中国资产中的港股受联系汇率的影响,对海外宏观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反应往往更强。

第二是流动性视角下,美元及美元信用的变化。

24年至今,“以黄金计价”的美元与“以汇率衡量”美元指数严重背离,表明美元信用衰弱、内在价值受损,即使当前美国通胀韧性持续,但降息预期下美元“易下难上”,因此一系列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均面临定价的调整。而港股从本质上来说,是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资产,盈利和基本面主要依托中国,而定价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信用和美元周期。当前美元内在价值下跌或提示降息周期打开后美元的贬值“一触即发”,历史上港股表现与美元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性,故美元下行周期中,港股估值有望迎来系统性抬升。

总体来看,港股的本轮反弹行情或有望延续。

哪些板块胜率或更高?

医药:年报与一季报结束,24年下半年医药板块有望改善

伴随4月年报与季报的结束,短期压制医药板块估值的财报压力阶段性释放,4月末医药板块无论A股还是H股医药板块均有较好的表现。

受1H23高基数,2H23国内政策调整等多因素影响,预计2H2024医药板块无论成长性亦或是政策面均有一定改善的可能性,或可积极关注医药板块的布局机会。

政策面来看,无论是集采、国谈,还是近期关注度较高的续约谈判,均未给行业带来较大扰动,政策层面对于创新的鼓励也有望逐步推进,虽然2024年初海外事件带来较多情绪面的扰动,但在政策驱动、业绩复苏的背景下,医药行业整体基调偏向乐观。

科技:平台型企业有望受益于消费复苏,五一假期数据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互联网行业估值偏低隐含了较高的风险溢价和不确定性,后续互联网或将迎来估值修复。

恒生科技指数的风险溢价指标处于均值以上1倍标准差的位置,后续港股互联网的估值扩张还需等待内需政策和经济数据的持续改善,但考虑到当前已有的部分领域的政策支持以及腾讯、阿里等公司的回购,互联网偏低的估值和过度悲观的风险溢价将迎来较大修复。

此外,互联网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在AI领域的投入并取得有效进展,盈利预期有望改善。

回顾近几年行情,医药、科技也是跌幅较大的板块,也具有高弹性的特征。投资者不妨稳扎稳打,在高股息红利类资产基础上,关注恒生科技、医药等产业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0特别风险提示:上述ETF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风险提示:1.上述基金为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上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上述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上述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上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上述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上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上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上述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上述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上述基金没有风险。7.上述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8.上述ETF为境外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上述基金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9.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