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世界文明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河流,那么文化交流就是这条河流上的一座巍峨壮丽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得以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相互交流、理解和尊重,共同欣赏、品味和创造,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先后出版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名著名译丛书”“名著名译插图本”“中国翻译家译丛”等系列图书,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作为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秉持“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原则,凝聚了几代学贯中西的作家、翻译家、研究家和编辑的智慧与心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成为爱书人共同的外国文学阅读记忆,也被读者亲切地称为“网格本”。

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我们从中精选了十本法国文学经典,让我们一同翻开书页,感受文字的力量,品味友谊的珍贵,共同庆祝这一重要时刻。

1

雨果《九三年》

内容简介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和他的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以及他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生死搏斗的历史场面。《九三年》可以说是雨果的写作艺术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最完美的表达。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几乎经历了十九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等。

译者简介

郑永慧(1918—2012),原名郑永泰。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生于越南海防。1942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曾任教于震旦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译作有《笑面人》《舒昂党人》《驴皮记》《古物陈列室》《九三年》《娜娜》《蒙梭罗夫人》《我们的爱情》《梵蒂冈的地窖》等四十余部。

2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内容简介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冷静的风格,通过农家女孩爱玛的经历,再现了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风貌,被认为是“新的艺术法典”“一部完美的小说”,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作者简介

福楼拜(1821—1880),法国小说家。他对小说艺术的最大突破,是从作品中排除主观抒情成分,创立所谓“纯客观”艺术。这种把作者和作品拉开一定距离的写法,以其客观冷静的风格,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法国文学,因而福楼拜在二十世纪名声大振,被奉为现代派艺术先驱。

译者简介

李健吾(1906—1982),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创作剧作近五十部,小说、评论集多部;著有《福楼拜评传》《司汤达研究》等专著与专论;翻译莫里哀、高尔基、契诃夫、等人的戏剧多部,以及巴尔扎克、司汤达、缪塞等人的作品。

3

左拉《萌芽》

内容简介

《萌芽》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罢工的小说,可谓早期工人运动的一曲战歌。 小说完整地再现了矿工们罢工的过程,揭露了劳资双方深刻的矛盾,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莫泊桑这样评论:“毫无疑问,没有一部书包含了那么多的生活和运动。”

作者简介

埃米尔·左拉(1840—1902),法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左拉将自然科学和医学引入文学领域,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和社会,实录生活现象。代表作为《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二十部长篇小说,其中杰出的作品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等。

4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内容简介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体现,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 《欧也妮·葛朗台》成功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者典型,并通过他的发家,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财富和权力再分配的历史。《高老头》中野心家追求名利的挣扎与高老头绝望的父爱交错之下,使小说内容更显得光怪陆离,动人心魄。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共创作九十一部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译者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现浦东新区航头镇)人,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傅雷一生嫉恶如仇,其翻译作品多以揭露社会弊病、描述人物奋斗抗争为主。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5

司汤达《红与黑》

内容简介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十九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 小人物于连通过努力飞黄腾达,却最终毁于一旦。个人与社会间的对抗是《红与黑》的中心主题,向传统习俗挑战,谴责了社会价值的虚伪。

作者简介

司汤达(1783—1842),法国小说家,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最具独创性、最复杂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代表作有《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

译者简介

张冠尧( 1933—2002 ),北京大学法语系一级教授。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译著有《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合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司汤达的《红与黑》,《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莫泊桑的《漂亮朋友》等。

6

小仲马《茶花女》

内容简介

《茶花女》根据作家小仲马的亲身经历写成。小说一出版即大获成功,此后作者将其改编成剧本,作曲家威尔第改编的歌剧更使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作品洋溢著浓厚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小仲马(1824—1895),法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父亲是以多产闻名于世的大仲马。在大仲马奢侈豪华而又飘浮不定的生活影响下,小仲马最初“觉得用功和游戏都索然寡味”。二十岁时,他就结识了一些有夫之妇,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小仲马热切地期望着能像父亲一样扬名文坛。于是,他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代表作有《茶花女》《私生子》《放荡的父亲》等。

译者简介

王振孙(1933—),浙江湖州人。主要译作有《茶花女》《悲惨世界》《左拉中短篇小说选》《温泉》《巴尼奥尔喜剧选》《双雄记》《王后的项链》《不朽》等。

7

蒙田《蒙田随笔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蒙田随笔集,是从蒙田浩繁的三卷散文随笔中精选的最富魅力的作品, 书中日常生活、孩子教育、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包,语言平易通畅,富于生活情趣。本书不仅给读者一种人生启迪,还给读者一种文化享受。

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著名散文家、思想家,《随笔集》是他的传世之作,影响深远。英国的莎士比亚和培根曾从其著作中吸取养分。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作家承继了他崇尚理性的体验和思想。在我国,他也引起显著的反响;他的作品不断被重译,一些篇章被收进各种文集、选集中。

译者简介

梁宗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于一身的罕见人才,可谓名满文坛。黄建华曾担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也是一位优秀的法国文学翻译家。

8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内容简介

《三个火枪手》描写了十七世纪骑士剑客的传奇生活。达达尼安的少年英勇,阿托斯的稳重老练,波尔多斯的大胆鲁莽,阿拉密斯的足智多谋与风度翩翩,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勾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品以法王路易十三和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黎世留的矛盾为背景,穿插群臣派系的明争暗斗,围绕宫廷里的秘史轶闻,展开一系列惊险曲折、妙趣横生的故事。

作者简介

大仲马(1802—1870),法国作家。1844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获得成功,奠定了他作为历史小说家的地位。次年《基度山伯爵》问世,再次引起轰动。他一生勤奋写作,留下几十部戏剧作品和一百多部小说,是法国十九世纪最多产、最受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

译者简介

李玉民(1939— ),黑龙江宾县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64年作为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到法国勒恩大学深造两年。“文革”后进入教育界,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国文学作品翻译三十年,译著六十多种,超过两千万字。主要译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幽谷百合》《三个火枪手》《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

9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内容简介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 小说描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革命戏剧集》,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哥拉·布勒尼翁》《母与子》。

译者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现浦东新区航头镇)人,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傅雷一生嫉恶如仇,其翻译作品多以揭露社会弊病、描述人物奋斗抗争为主。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10

巴尔扎克《都兰趣话》

内容简介

《施康强译都兰趣话》的《都兰趣话》原题《趣话百篇》,是一部《十日谈》式的短篇故事集。 作者假托此乃都兰修道院中保存的文稿,专为娱乐庞大固埃主义者而整理出版。实际上这些故事全部是巴尔扎克的手笔,只不过利用了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法国背景和题材,模仿了十六世纪的语言和拉伯雷那种大胆直率、生猛鲜活的文风。巴尔扎克戏仿古法语写就此书,施康强先生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夏玟之约,以仿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风格译出此书,与原著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共创作九十一部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译者简介

施康强(1942—2019 ),生于上海,一九六三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系毕业,一九八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系文学硕士毕业。现为中央编译局译审。除职务翻译外,译有(清)黎庶昌《西洋杂志》(中译法)、《萨特文论选》、巴尔扎克《都兰趣话》、阿兰《幸福散论》、雨果《巴黎圣母院》(合译)、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合译)等。著有随笔集《都市的茶客》、《第二壶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稿件初审:周 贝 张 瑶

稿件复审:张 一

稿件终审:王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