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设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选?有一个来自中国香港的中产精英家庭,爸爸是望子成龙的精英,妈妈是唯命是从的名媛,弟弟是十项全能的学霸,哥哥是喜欢对着玩具自言自语的“笨蛋”,你觉得这个家庭中最格格不入的是谁?

电影《年少日记》剧照

想必你已经做出了选择,凝重的家庭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哥哥感受不到爱的流动,父母一次次的失望将他心中希望的火焰扑灭。这个世界就像个抓娃娃机,里面装满了光鲜亮丽的娃娃等待被人挑选,而他——一个能将所有事都搞砸的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垃圾,得不到他人的喜爱,可以被世界丢弃、遗忘,他选择了永远地离开。如果这个世界回应不了他的爱,我们又怎能责备他的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年少日记》是一部正如它海报上所讲,致所有没被爱过的人的电影,那接下来要分享的这本书,正是给所有想要发现爱、感受爱、学会爱、给予爱,以及重拾爱的人。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

木也 著 友雅 绘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是青年作家木也写给妈妈的一本爱的告白书。全书由二十四封信组成,以孩子的笔触和视角,书写孩童在生活里的发现和幻想,它就像平行世界里得到爱的有杰写下的日记。这本书将为你带来一次心灵之旅,了解孩子从渴望爱、发现爱、学会爱到筑造爱的过程。爱是需要学习的,在这本书中,一个孩子就是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当我们推开他人时心里却更想挽回,越是急于隐藏的情绪就越想被看穿。在第一封信《我决定要躲起来》中,因为生气而将金龟子赶出打碗花并住了进去的“我”是一个外表佯装坚强,内心却敏感脆弱的孩子,决心向世界发起一场捉迷藏游戏。

每一个躲起来的孩子都期待着找寻者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游戏,留意暗处自己的一举一动,正如他们藏匿在内心角落里的委屈和倔强也希望得到家长重点的关注。躲起来的时候,如果一直没被人找到,无聊便像个钟摆在心中慢速摆动,寂寞与失落驱动着它。这时外界的一点动静都喧嚣异常,孤独感会逐渐消磨独处的意志,而最后发现没有人在找自己的时候,那种滋味大人和孩子一定都深有体会。

大人的烦恼是如何卸下大人的重担,变回无忧无虑的孩子。而小孩的烦恼是如何早日长大自立,成为不受管束的大人。第二封信《怎么成为一个大人》提出了很多孩子都会有的疑问,怎样才能拥有变小孩为大人的本事呢?穿上爸爸大如轮船的鞋子、戴上爷爷令人头晕的高度数眼镜都不具有让“我”一瞬变身大人的魔力。那小孩与大人的区别是否隐藏着成为大人的秘诀?

心思单纯的“我”认为拥有理想就可以成为大人。曾几何时,在小孩眼里,大人成了理想的代言人呢?纵使成了大人,一看到妈妈,那些在成人社会里不断膨胀的野心就会慢慢收缩,自己又变回那个需要母爱呵护的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到第三封信的标题《找呀找呀找朋友》时,脑海中不自觉响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旋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敬礼和握手都是为了表现对朋友的尊重。孩子成长路上难免会遇见许多与自己迥然不同的朋友,独特的个体相互接触产生的化学反应会碰撞出绚丽多彩的火花。对不同的人要以不同的方式相处、不同的形式交流。

信中的“我”与睿智寡言的猫头鹰交朋友,学会同他一起在无声的星夜下沉思,静静倾听彼此心灵的私语,慢慢拉近彼此灵魂的距离。同沉默不语的树交往,需要以耐心搭建友情的桥梁,双方眼神的交流可以指引彼此横跨隔绝心灵的大江。仔细观察树的每一根树枝、每一片叶子,细嗅其果实的芬芳,在相互欣赏中品味友谊的香浓与醇厚。每个人对于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同个性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毕竟,夜空缺少任何一颗星星,赏夜的人都将损失一道别样的光景。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不应是批量生产相同孩子的工业,养孩子更应像种树,需要以爱为养分为其施肥,允许他们向阳长出形态各异的树杈,顺其自然舒展他们的枝叶,而“乖巧”“懂事”等标准则会约束他们活出自己的姿态。

在第七封信《乖乖小孩》和第八封信《我是我自己就很好》中,“我”不情愿成为乖小孩,“我”想在雨中疯跑,用小脚丫迸溅出水花;想要爬到树上问候小鸟一家;想用一整个蛋糕满足“我”的贪食欲,纵有无数缺点,“我”也接纳真实的自己。麻雀不羡孔雀的锦衣华服,它钟爱自己寻常的灰衣裳。太阳有普照大地的光芒,月亮则有点缀梦乡的微光。乖和美可以复制,但无法复制的是独树一帜的“我”以及“我”对妈妈无人能及的爱。

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孩子会同情黑暗深处的他人,如果阳光可以分享,那他们一定会把每日沐浴的阳光分给每一个失去阳光的孩子。在第十三封信《叫卖阳光》中,“我”要拎着一瓶瓶不同味道的阳光去叫卖,有青草味、海水味、向日葵味、奶油味……即便阳光难以分享,善意也会去往阳光无法抵达的地方。

《你好,李焕英》中演员贾玲道出了无数儿女想对妈妈表达的心声:“如果有下辈子,换我来当妈吧。”诗人雷平阳面对日渐衰老的母亲写下:“我祈盼这是一次轮回,让我也用一生的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在孩子眼里,妈妈也是一个孩子,会大笑,会流泪,会需要他人的呵护与关怀,会在疲倦难受的时候想要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许宝贝能想到回报妈妈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她变回那个受人宠爱和关照的孩子。

朱成玉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中,将皱纹比作游在岁月里的鱼,是苍老褶皱装订成的爱的读本,是一张绘有寻得爱的路线的地图。在第十八封信《时间的褶皱》中,“我”把滚滚波浪比作大海的皱纹,把片片浮云比作天空的皱纹,把层层裂纹比作大树的皱纹,而妈妈的道道皱纹则是片片的花瓣。当妈妈微笑的时候,层层皱纹包裹的花蕊就在孩子的心间绽放。

在书的最后,作者木也说:“这一生中,我们由始至终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去爱与感受爱……串联起这‘一百万封信’的,是孩子对于爱的学习与感受。”希望这一百万封信能将爱传递到你的身边。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并不是一本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辅导手册,而是一本重新唤醒孩子心中爱的书。如果孩子的心有一道墙,那么就让你的爱爬进他们墙上小小的窗,让爱照进他们的心房,无论是用文字、用鼓励,还是一个暖心的拥抱。

电影《年少日记》中,如果有人在有杰离开前翻开他的日记,看到他笔下的对爱的憧憬,并给他一点赞美与关怀,这场悲剧是否就不会上演?现在有一本爱的书就在你面前,这里有一百万封孩子写给妈妈、写给自己也是写给世界的信,你是否想将它翻阅,让这份爱流转在世间?

责任编辑:陈宥云

责任审校:贾玲云 廖思拍